標籤:

世間的路這麼少,為什麼有些人選擇最難走的那條?

三大男神給微信讀書書友的彩蛋! 你,有沒有經歷過刻骨銘心的悔恨?

那種在深夜突然醒來,對著綿綿的黑夜和融化的時間,一遍遍叩問自己靈魂的悔恨?這種悔意的相襯詞,叫做:「我本可以!」

電影《無問西東》用138分鐘、四代人的青春、一個世紀的前後呼應、無數的細節片段,講述了一個「只問自由,只問深情,只問盛放,只問初心,只問敢勇,無問西東」的故事。

這故事有一個美麗的邊框,叫做「青春無悔」。是的,導演很倔強。她明明知道深夜裡有那麼多因為悔恨和焦慮而無法入眠的人,但,她偏偏要講一個「無悔」的故事。

這故事需要調動全部情緒來觀看。理想主義者說它描述出了最赤誠美好的人性,悲觀主義者說這是讀書人的一廂情願。說到底,這是一部教人怎麼進行選擇的故事。

關於人生的選擇,尤其是青春時期的選擇,它最殘酷的地方在於:每一個看似雲淡風輕的選擇,都會對剩下的人生造成天壤之別。選對了,換來白髮蒼蒼時的安然入睡;選錯了,就用無數的暗夜悔恨來償還。

導演用主題並列的四段故事來講述這一主題,分別是民國時期(1923年,北平)高材生吳嶺瀾對專業的選擇、抗戰時期(1938年,昆明)富家子弟沈光耀對從戎與否的選擇、文革前夕(1962年,北京)孤兒陳鵬和李想對愛情的選擇、現代時期廣告業金領張果果對善良與否的選擇。

艱難的世道中,怎樣在家國大義和個人情懷中做出選擇,怎樣將這些典型人物和故事場景關聯起來,微讀君這裡借用曾任台灣文化部部長的龍應台說過的一段話: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線,將珠子穿起來成為社會。當公民社會不再依賴皇權或神權來鞏固它的底座。文化、歷史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

這裡的文化精神,就是搭建起整部電影精神基調的「立德立言,無問西東」,用現在的話來講,就叫「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導演在渲染這一精神內涵時用了語言闡述和鏡頭展示兩種表現方式。

語言闡述就是借人物之間的相互溝通、勸解、安慰來表現:

如民國時期,梅貽琦校長幫助吳嶺瀾解答專業選擇的困惑:「真正的真實是,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以此告誡吳不要將自己置身於麻木的忙碌和踏實中,而忽略了真實。

抗戰時期,沈光耀的母親讓他跪在自己面前背家訓:「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負甲為兵,咋筆為吏,身死名滅者如牛毛,角立傑出者如芝草」,告誡沈什麼叫做家國大義;

在飢餓和寒冷中,失去雙腿、倡導「運動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長壽的秘訣」的馬約翰對孩子們說:「唱歌吧,孩子們,歌聲能幫助我們忘記飢餓、寒冷和恐懼」,告誡孩子們在人生的苦難中要學會堅強......

這些直白的語言是導演明確想讓大家了解的。而另外一些「隱形」的語言則是借靜默的鏡頭來表現,需要觀眾的「上帝之眼」:

比如民國時期,穿著藍布長袍、帶著金絲眼鏡的文人在落滿大雪的山坡上拉小提琴,民國的知識分子的風骨和氣度展露無疑;

抗戰時期,老師和學生在紅泥鑄就、茅草為頂的房子里上課學習和靜坐聽雨,表現的是陶淵明所讚賞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悠遠和淡泊;

隨著沈光耀的目光不斷出現在鏡頭中的河邊老者,其穿著蓑衣在戰火紛飛的亂世、在突然降臨的瓢潑大雨中安然垂釣,也像極了柳宗元所描述的「前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孤傲意境。

整部電影時長138分鐘,出場人物多而雜,但整個故事描述仍然形散而神不散,關鍵就在於,每段場景、每個主角人物都披著中國傳統文化中「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精魂。這種精魂,像透明的、牢固的膠水,將每個時代下每個人物都緊緊粘合在一起。

除了通過語言和細節來營造這種精神基調,導演用了四個正向人物的選擇和兩個非正向人物的選擇來進行對比,凸顯「是否追隨內心的真實,是後期能否從容淡定的關鍵」這一主題。

在導演的故事基調中,跟隨自己內心的人,在面對時代的浪潮時,能夠從容而篤定,感受著「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吳嶺瀾追隨內心的嚮往和興趣,因此他能夠在敵軍轟炸之時從容地救走鴿子、能夠在雲南的防空洞外安心地給學生上課;

沈光耀追隨內心的善良和正義,因此他能夠不顧其他飛行隊成員的眼光從廚房拿走更多食物幫助雲南的小孩、能夠在生死存亡之際含笑與敵軍軍艦同歸於盡;

陳鵬追隨內心的愛情和責任,因此他能夠在心愛的女人慘遭毀容之後帶她回到自己的故鄉、給她寄去滿盒的銀杏葉和護膚品,能夠面對因為核輻射而造成的大把脫髮時也滿含微笑;

張果果在苦苦猶豫和掙扎之後,最終選擇不跟世俗同流合污,之後他才能夠坦然地幫助弱者、快樂地在四胞胎的房間里為窗戶裝點色彩——這是他的真心在高樓林立的城市終於找到歸宿。

其實,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艱難和無奈,但是這四個時代的四個人,他們的共同點是:在有限的選擇之下,遵從內心的真實,依然選擇更難走的那一條,從而找到了生命本該有的淡定和從容。

與他們相反的,便是另外兩個人的違心選擇。他們因為在乎世俗,因為一念之差,便用了一輩子去悔恨和救贖:

許老師為了報恩,跟自己不愛的劉淑芬結婚。但是沒有愛情作為底基,他連喝水的碗都不願意跟妻子共用一個。這種無性婚姻的冷暴力,間接造成後面「孤墳葬著未亡者,枯井跳下活死人」的悲慘局面;

李想為了自己支邊的「理想」,在王敏佳慘遭批鬥的同時保持緘默。明哲保身的同時,他失去了愛情、友誼,和內心的平和。因此即使到了支邊的高山雪原上,他承受不住內心的愧疚和悔恨,將求生的機會讓給其他戰友以獲取最後的安寧。

這就是導演要講的「立言立德,無問西東」的故事。最終的目的,是告訴觀看電影的人,忘記「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的世俗態度,而要聽從內心的聲音,「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在看完電影后,很多人都在嗔怪導演對張果果這個現代人物的處理過於溫吞和「曲曲折折」。但其實張果果的溫吞和猶豫,是我們這個時代所有人的縮影。

我們生活的年代,沒有戰爭造成的生死攸關、沒有政治造成的人人自危。不像以前的年代,說一句普通的話、做一個普通的決定、成為一個普通的人,都有可能因為外部環境而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在現代社會,每個人最瘋狂的追尋體現在情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上。而這,不比危難時刻的選擇容易。因為所有的抉擇不會造成爆炸性的傷害,它帶來的只是心靈的持續性陣痛。

因此,關於如何正確抉擇,三位男主演也給大家推薦了三本不同的書籍:

沈光耀的飾演者王力宏給大家推薦的是瑞·達利歐的《原則》。作者是世界頂尖投資家、企業家之一。這本書闡述了他極度求真、極度透明的兩大原則基石。書中500多條原則將幫助我們保持開放心態,看清現實,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點擊圖書封面直接進行閱讀

陳鵬的飾演者黃曉明給大家推薦的是卡勒德·胡賽尼的《燦爛千陽》。細膩而感人的文字告訴大家,怎樣在苦難的日子裡做出勇敢的選擇、怎樣讓選擇一步一步成為現實;

點擊圖書封面直接進行閱讀

吳嶺瀾的飾演者陳楚生給大家推薦的是泰戈爾的《飛鳥集》。電影中改變吳嶺瀾決定的詩歌就出自本書。它像青春的日記,將你的回憶保存在裡面;同時教你將煩惱和痛苦融洽為一,找到內心最深處的自己。

點擊圖書封面直接進行閱讀

光影和文字是鐫刻世界的兩種方式。電影里,青春追夢,無問西東。電影外,讓我們在書籍中尋找更加貼切和正確的答案。

推薦閱讀:

看完她們卸妝,我默默地選擇了半永久!
如何選擇降壓藥:降壓藥有很多,可用的就幾種
有一本書叫 快樂是一種選擇
抗生素的臨床選擇你知多少

TAG: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