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MF全球」破產不是「雷曼第二」

「MF全球」破產不是「雷曼第二」

2011年11月02日15:18金旼旼來源:新民晚報 熱點專題 手機看新聞

  • 列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微博
  • 字型大小
  • 行人經過在紐約曼哈頓的MF全球公司大樓 圖 IC

    歐洲債務危機終於出現了第一個區域外的受害者,而且是在華爾街。

    美國知名期貨經紀商MF全球公司由於投資歐債失敗,10月31日在紐約南區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按資產計算,MF成為美國歷史上第八大破產案。

    MF全球公司破產不得不令人聯想到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的倒閉,因為兩者有太多相似性:

    首先,兩者都是惡劣大環境的受害者,終結雷曼的是次貸危機,而終結MF的是歐債危機。

    其次,兩者都採取激進操作策略並最終自食其果。破產時雷曼的槓桿率超過30倍,也就是自己有1美元資本,卻做了30美元的投資。而MF的槓桿率則更高,達到40倍。

    再次,兩者都是在豪賭中押錯了寶。雷曼倒閉是因為吃進了太多有毒次貸金融產品,MF破產則是吃進了太多歐洲問題國家債券。總資產410.5億美元的MF一共買進了62.9億美元歐洲主權債券。

    MF之所以大量吃進歐債,一方面是因為這些高風險債券目前收益率較高,其次是MF首席執行官喬恩·科爾津對歐盟解決危機的能力過於樂觀。可惜,科爾津押錯了寶。MF這樣的投機者面臨的最大風險是無法掌控的政治因素。從希臘債券投資者的最新命運可以看到,決定他們是損失50%還是60%的是歐洲政治家。

    好在,MF和雷曼破產的不同多於相似,因此無需擔心雷曼倒閉引發的連鎖反應在今天重演。

    首先,與雷曼倒閉時整個金融行業普遍持有大量有毒資產不同,MF的激進策略在今天只是異類。大多數金融機構都在儘力降低他們對歐債的風險敞口。

    其次,次貸危機後,美國銀行業普遍大幅降低了槓桿率,並剝離自營交易,從而降低了金融風險。次貸危機後美國銀行業的平均槓桿率已降至10倍左右。而以高盛為代表的華爾街巨頭也紛紛開始剝離使用自有資金進行高風險投資的自營交易。像MF這樣進行大規模、高風險自營交易的券商如今已不多見。

    第三,MF並不具備雷曼那樣的系統性影響力。MF用於投資的資產基本都是自有資金,沒有牽連到任何被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擔保的銀行,不會引發系統性衝擊。

    第四,監管機構汲取了次貸危機教訓,美國金融業的風險預警能力也已大大加強。

    總體來看,MF倒閉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但它給全球金融業提了個醒:對歐債不應掉以輕心,如今不是採取激進策略的時候。

    新華社記者 金旼旼

    推薦閱讀:

    這位商人幕後操控晚清歷史,把袁世凱推上位,把胡雪岩逼破產
    從瀕臨破產到走向全球,金井政明口述MUJI發展史
    娶5個老婆生24個孩子 美國男子不堪重負破產(圖)
    與孫儷反目?與富豪認識二十天就結婚?老公破產豪門夢碎,如今靠自己身價38億!
    注意!這家零售外匯經紀商宣布進入破產程序

    TAG:破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