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話說性別比

  張賢亮有部小說名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但很遺憾,他沒能出姊妹篇《女人的一半是男人》。之所以遺憾,是因為男人離不開女人,女人也離不開男人,一半的男人與一半的女人,人類社會才能得以和諧存續,健康發展。

  如果男的多了女的少了,男女比例不均勻,將會怎麼樣呢?

  事實上,人類社會的性別比確實是一個不得不說的嚴肅話題。

  我們知道,地球生物圈中的高等生物多是兩性生殖的。要使物種遺傳物質能在代際間順利傳遞,就涉及到兩性的數量比例關係,尤其是在人類走出性雜亂蒙昧之幕步入專偶婚乃至建立一夫一妻制家庭,適婚男女比例是否正常,將直接影響其能否順利婚配組建家庭,進而影響到人口再生產和生活資料再生產,也將影響到整個社會運行。

  被稱為現代人口學之父的英國經濟學家J·格蘭特(1620—1674)於1662年出版了《關於死亡表的自然的和政治的觀察》,公布他發現的出生嬰兒中男嬰比女嬰多十三分之一的規律(即13個女嬰對應出生14個男嬰,可換算成100個女嬰對應約108個男嬰)。這一發現後來演變成人口學上的出生人口性別比的重要指標(活產100個女嬰對應活產的男嬰數),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條件下,正常值為103—107。達爾文在《人類的由來》(1871年首版)中還證實了這一規律的普遍性:兩性生殖的哺乳動物(如馬、狗、綿羊等)、卵生生物(如家雞、蜂鳥),甚至昆蟲類的蝴蝶,出生的雌雄子代的比例都接近這個數值。

  其實,從同批人剖面上看,人類性別比分為多個不同量值:一是胎兒性別比,即出生前的性別比,高達130左右(孕期男性胎兒的自然流產率高於女性胎兒)。二是出生性別比(男嬰略多於女嬰)。三是適婚人口性別比。由於正常情況下的男童死亡率高於女童,到達結婚年齡時的男女比例將接近1:1。這一比例是否正常,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適婚人口能否順利婚配及人口再生產能否順利進行,歷來為社會所高度關注。四是隨著年齡增長,特別是伴隨男性從事高危職業而來的死亡率高於女性,成年(或勞動)人口的性別比呈持續下降趨勢,直到老年時的性別比會大大低於100。

  由上可知,從同批人的視角看,性別比是開高走低的。

  物質文明形態及其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文化和行為選擇。由於男女體能差異和男婚女嫁習俗,我國在數千年的農耕文明歷程中,生育文化自古就有較強的男嬰偏好。描述上古社會風情的《詩·大雅·思齊》載:「大姒(即太姒)嗣徽音(指太姒能繼周文王之母太任而有美德),則百斯男」,意在頌揚周武王之母太姒賢惠且生眾男,且男女嬰待遇迥異:「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褆」)(《詩·小雅·鴻雁》。由奴隸社會經春秋戰國時期男尊女卑觀念的熏染,進入封建社會後,男嬰偏好越發強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無子成為婦女「七出」之首,民間甚或出現了遺溺女嬰的陋習。

  在經濟、文化、制度及人種等多要素共同作用下,我國曆來出生性別比就偏高。

  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確實會對未來適婚人群的婚配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就此斷定將出現3000萬光棍,怕有點言重了。

  因為婚配男女人群是個區間概念,且區間上下限的彈性較大,如某男找對象不一定就非同齡某女不可,上下誤差3歲、5歲,甚至10歲,亦未嘗不可;從優生學上講,婚配男女年齡差的拉大是優生的重要條件之一。如果將出生人口看作是連續的隊列,則婚配區間就是環套性的,從人口總體來講,其實是沒有區間限制的;同時,現實中的二次婚配比例日益增多。這些都是緩解婚配壓力的因素。不過,適婚人口性別比失調,會造成婚姻擠壓現象,於社會畢竟不是件好事。

  那該咋辦呢?

  首先,保護好女性資源,嚴厲打擊人工選擇胎兒性別;同時,養育好女童,使其安全健康地成長,順利進入婚育年齡。其次,增強社會寬容度,在不逾越法律底線和不悖離道德準則的情況下,放寬人們對婚姻行為的選擇自由。三是完善有關制度,從地球村的視野下,讓需求創造供給的法則在婚姻市場上發揮應有的作用,而絕非是某教授所說的合夥娶妻。


推薦閱讀:

性別女,愛好男男,難道腐女的世界就這麼簡單?丨壹讀精選
鑒定胎兒性別

TAG:性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