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接種時間越早 感染風險越小

專家:接種時間越早 感染風險越小

大洋新聞 時間: 2014-04-25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盧文潔

網調:近半數人不認同出生24小時需接種乙肝疫苗

  本報訊(記者盧文潔)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接種疫苗,保障健康」。家庭醫生在線近期進行乙型肝炎疫苗認知調查,結果顯示47.83%的受訪網友都不認同新生兒必須要在出生24小時內注射乙肝疫苗,65.22%的人有「全程接種乙肝疫苗一定能產生抗體」的認知誤區。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彭劼指出,在出生24小時接種乙肝疫苗是阻斷乙肝病毒母嬰傳播的關鍵,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與e抗原陽性的母親所生的嬰兒可能在產程中即已發生感染。新生兒免疫功能尚不健全,對乙肝病毒沒有免疫力,出生後接種疫苗的時間越晚,感染乙肝病毒的風險越高。

  另外,接種乙肝疫苗的同時還需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獲得早期保護,若能在出生24小時內接種,僅4%不能阻斷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24小時後阻斷失敗的幾率將增至20%。

  乙肝疫苗安全與否也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對此彭劼表示,乙肝疫苗臨床不良反應一般是輕微的,多為接種部位紅腫、熱痛等。一般不良反應在接種半小時後會出現,最遲一周內也有相關表現。

  此次調查顯示,82.61%網友都不知道什麼是偶合症,亦不會對偶合症有所警惕。彭劼介紹,所謂偶合症是指受種者正處於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或存在尚未發現的基礎疾病,接種後巧合發病,其發生與疫苗本身無關。

  要減少疫苗偶合事件的發生,就要嚴格掌握乙肝疫苗的禁忌症:低體重、早產、有先天性出生缺陷等異常的新生兒,暫時不宜接種乙肝疫苗;此外,發熱、患急性或慢性嚴重疾病者(如急慢性腎炎、慢性肝病),癲癇病患者,對甲醛、酵母過敏者,接種第1針乙肝疫苗時發生過敏者等均不宜接種乙肝疫苗。

  還有超過六成受訪網友認為「全程接種乙肝疫苗一定能產生抗體」,對此,彭劼指出,全程接種乙肝疫苗後並非都能產生抗體,在接種1個月後應進行抗體滴度檢查,如果沒產生抗體,可加註1~2針,並適當增加疫苗劑量。部分人由於遺傳的原因,在多次大劑量注射後仍無法產生抗體,這類人群要避免和傳染源密切接觸,以防發生感染。


推薦閱讀:

治療尿路感染藥茶20方(二)
支原體感染是怎麼回事
生殖道感染竟能通過益生菌改善?抗生素過敏者的福音!!!
葡萄球菌感染的實驗室診斷

TAG:風險 | 時間 | 專家 | 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