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八千里路雲和月,風雨兼程到北極(村)

大東北環線游(七)  7月23日,我們離開恩和繼續北上,天已下起了小雨。一個多小時後就到達了同屬額爾古納市的另一個俄羅斯民族鄉一一室韋鎮一一它在2005年也被CCTV評選為全國十佳魅力名鎮。

  正如昨日同伴提供的天氣信息,抵達室韋時這裡的雨已達中雨級別,不僅有了涼風蕭瑟身倍寒的感覺,而且天地霧蒙蒙的非常混沌。但好在有了昨天恩和小鎮的墊底,大家已對俄式建築和俄羅斯風情不再那麼有興趣了(全車6人中有4人6月時剛從俄羅斯旅遊歸來)。因此,到了室韋的一處廣場停下車後,大家似乎都不願冒雨下車了。

  既然天時、人和都對室韋不感興趣,我就開車在鎮上粗略轉了一圈,使大家對這個名聲遐邇的小鎮有個基本的印象,別留下什麼都沒看見的遺憾,然後就向另一個景點一一室韋口岸奔去。

  三年前我和夫人陪著老父親就來過這裡,但那天陽光和煦,天地景明,記得我們隔江遙望俄羅斯時感覺一切都不錯,特別是第一次看見聽見說著濃郁東北話的「俄羅斯人」時的好奇和驚訝,至今歷歷在目。

  幸好在我們抵達江邊時雨小了許多,空氣清新,綠草鮮艷,額爾古納河猶如一面鏡子,流淌著中俄兩國的青山綠水之間;除了遠處的哨所和幾個零星的遊人,整個邊境地區都瀰漫著靜謐和嚴肅。

這是2001年由室韋市政府和俄羅斯赤塔州出面共同出資修建的一座跨越額爾古納河的界河橋,全長311米。它連接中方室韋和俄方奧洛契口岸,用於物資運輸和人員往來,被譽為這裡的「中俄第一橋」,也稱友誼橋。

  中方一側的一個小廣場中央豎立著編號111-1的界碑一一這是我們此行看到的第一塊界碑。雖然前幾日已多次臨近邊境和口岸,但都沒有近距離地停留過。

  這時才上午10點多鐘,我們告別口岸後即開始向東,向莫爾道嘎方向駛去。 莫爾道嘎是個鎮(鄉),隸屬額爾古納市,地處大興安嶺北段原始森林腹地,轄區面積400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為93.3%,轄區是國家重要的林業基地,它是榜上有名的中國特色小鎮。

  我們大約從這個節點起,開始真正進入了大興安嶺林區。 需要略做一點說明的是,大興安嶺是一個具體的地理概念,但也很寬泛。從幾天前我們在克什克騰哈斯哈圖石林時,就曾提及那裡正處於大興安嶺余脈向西部草原的過渡地帶,嚴格說,從那時起我們已經進入了大興安嶺,而且興安嶺的最高峰黃崗梁(海拔2029米)就在那片區域。

  其間,我們經過了阿爾山和呼倫貝爾這兩大地區,其中阿爾山擁有的3500平方公里的哈拉哈火山群也屬於大興安嶺;呼倫貝爾雖說有著遼闊豐美的大片草原,但其森林覆蓋率也高達49%,就是因為大興安嶺自東北向西南縱貫了它的東部地區。

  雖說我們已經多日行駛在大興安嶺的區域內,但多是與草原為伴,雖說也途徑了山地草甸、丘陵草甸、但準確的說,我們一直尚未真正進入興安嶺的林區,而今天才是開始。

  大約中午12點剛過,我們便到達了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 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是內蒙古大興安嶺地區的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面積將近15萬公頃。據說在這個公園裡保存著我國最後一片寒溫帶明亮針葉原始林,其他諸如樟子松、落葉松、白樺、山楊等這些興安嶺主要樹種也非常茂密。但由於它面積太大,景點分散,即使粗略一游也要5個小時,我們就放棄了。

  很快我們就到達了莫爾道嘎鎮,這裡對我來說屬故地重遊,但實事求是地說,這個小鎮真沒有什麼可游的景點,只能途徑。這個駿馬騰飛的雕塑是此鎮的標誌,寓意著莫爾道嘎林業事業在不斷騰飛。

  下面這座群雕在我眼中是莫爾道嘎歷史的縮影。作為中國的老林業基地,我們透過這幅林業工人抬著巨木舉步艱辛的場景,似乎再見了冰天雪地里莫爾道嘎伐木工人生存、生活、工作的歷史和艱難。

  緊鄰伐木群雕有這麼一截斜木,上面的「脊樑」二字顯然是群雕的解讀,或者說是群雕設計者為它起的名字。「脊樑」二字雖不華麗,但令人深思,也讓人震撼。我以為,它或許是在告訴人們莫爾道嘎也曾是祖國建設的脊樑,也或許在告誡人們,不要忘記了生活在這裡的一代又一代伐木工人也曾經是國家最底層的英雄,因為國家永遠不能沒有木材。

  這是旁邊不遠處一個廣場中央豎立的一個雕塑,名為"北疆之星"。我不能準確解讀它的創意和含義,只能理解莫爾道嘎這個雖然2萬多人的小鎮,也是一個閃爍在祖國北疆的燦爛之星。

其後,我們在幾個退休林業工人的指點下,決定繞過鎮子,穿越大約80公里的林間土路到金河林場,然後前往漠河一一因為這樣走可以不再經過根河,能夠少走100公里左右的路程,但有一定的風險。

  這條林間土路地圖上沒有標註,導航也搜索不到,估計連縣道也算不上,而很可能原先是林區運輸木材的便道,後來成為了兩個林場之間最便捷的聯絡線。路面雖是沙土鋪就,但還算平坦,很少有大的坑窪;只是不夠寬,若兩車相會需要小心避讓。但自從我們上路之後幾乎沒有見到一個人、一輛車,偌大寂靜的森林中好像除了鳥兒就是我們這輛車和車上6位孤獨的旅行者。

  這段寂寞孤獨的行程還順利,沒有遇到任何意外和麻煩。當我們到了金河馳上柏油路之後,我深吸了一口氣,暗自慶幸順利走出了這片80公里沒有人煙的森林,心裡對自己說:心在遠方的旅行,有時還真得需要勇敢。

  後面的路雖然還是繼續在森林中穿行,但路正規了,導航開始說話了,頓時整個感覺明顯不一樣了。彷彿大森林的空氣更加清新,滿眼的綠色也更加鮮艷。 大約下午5點半的時候,我們來到了內蒙古的北大門一一根河市的滿歸鎮。這裡也是林區,鎮里的居民幾代人都是林業職工。鎮不大,就是一條街,寬闊卻非常髒亂,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給我們留下好的印象,但天色已晚,我們不得不停下腳步要在這裡住宿了。

  第二天,我們在滿歸街上隨便吃了點早點後,就匆匆繼續趕路了,因為此時感覺已經看見了我們此行的終極目的地一一北極村,它正在前方不遠的地方向我們招手致意……。

  臨近中午,我們到達了漠河,給車加滿了油後,大家來到這個中國最北的縣裡最大的北極星廣場。廣場地勢很高,上面矗立著一座寓意著「北」字的北極星柱,站在下面仰視,彷彿直上雲霄。這是漠河的地標建築,幾乎整個漠河都可以看見。雕塑最頂端的星為北極星,意為漠河是祖國北疆的一顆璀璨明星。

  站在廣場往下看,寬闊筆直的這條大道是漠河縣城的中軸線,縣城乾淨漂亮,讓人愉悅。遺憾的是縣城及附近沒有什麼有名的景點,所以稍稍停留之後我們就一鼓作氣往北極村趕去,因為此時此刻,我們的心早已飛向了那裡。

  從漠河到北極村80公里的路程很好走,雖然依然是淺山丘陵,並非一馬平川,但對於從北京出發,已奔波9天,風裡雨中已完成了4000公里行程的我們來說,眼前一切景象都是說不出的幸福,說不盡的美。我的心裡不禁湧現出"八千里路雲和月"的豪邁。

  在下午接近5點時分,我們終於進入了北極村,住進了這戶「最北邊疆農家樂」。這是一對中年夫婦的家,孩子已經上了高中,而他們才40歲。我們是在村口相識,女主人騎著電動車直接把我們帶過來的。在親眼看到一切都不錯之後我們就欣然成為了她家今天的第一撥客人。

他們家離黑龍江不遠,我們稍稍歇息了幾分鐘,就首先來到了江邊。這時夕陽正在西下,江面上泛著淡淡的金光,乘船游江的遊客已不多,有幾艘遊艇都在陸續返回,進了船塢。

  江對面俄羅斯的房屋、無線發射塔、哨所在夕陽餘暉下清晰可見。此時,我們不禁想起曾非常熟知的話:中國領土最北端是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北緯53°N,東經122°。

  想到這裡,我打開手機對我所處的位置做了一個定位,屏幕顯示:北緯53°29′3″、東經122°21"16";時間(2017年7月24日下午)6:19。

  面對著平緩東流的黑龍江水,我思緒萬千。  我想到了它從蒙古國肯特山一路走來,蜿蜒曲折到了中國,我們古稱斡難河。那是蒙古族的發源地,偉大的成吉思汗正是從那裡走出,曾建立了一個世界史上最大的帝國。

  我想到了這條全長5498公里,流經蒙古、中國、俄羅斯三國的世界第六長河,在中國段曾經是我國的內河,江對面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都曾是中國的領土……。

  我還想到了我們16日從北京出發,一路風雨兼程地走來,今天終於真真切切地站在了祖國的北極,終於實現一個嚮往已久的夢……。

  我們後來開車沿著江堤走了很遠,中國一側的景色非常美,彷彿是一幅幅夕陽下的山水畫。

  此時遊人很少,我們卻都有些陶醉,大家在這個無與倫比的地方,盡情地享受著森林與江水之間的寧靜,享受著一個陌生偏遠之地的平淡與安逸,享受著放慢腳步、放鬆心情後對天地自然的迷戀和感悟。

  一尊笑容可掬的彌勒佛沐浴著夕陽的光芒,安詳地坐在那裡,遙望著西方的風景。我們走過它的身邊,看著它就是這裡的一道風景。

不遠處的中國北極第一哨所也被夕陽染成了金黃色,安安靜靜地巍然屹立在江邊,昭示著這片土地已經遠離了戰火和紛爭。

  不覺天色已晚,霞光滿天,酡紅如醉。在暮色的浸染之下,我們還不熟悉的整個北極村也都漸漸暗了下來,我們只好驅車返回住處,好好休息,準備迎接一個嶄新的明天。(完)


推薦閱讀:

加拿大北極荒野獨特風光
如何區分羅氏蝦、基圍蝦、牡丹蝦、青蝦、竹節蝦、北極蝦、對蝦、沙蝦等各種蝦|推薦收藏
北極天蓬元帥
絕美秋季北極光
這8處北京夏天最冷的地方,號稱「京郊小北極」,讓你逃離難熬的酷夏!

TAG:北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