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地圖

放映君按:這大概是近年來看過關於香港電影最好的文字,滿滿的都是情懷。電影,曾是香港這座城市的靈魂,用文中的話講,「小小港島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門牌號背後,都有我們值得探究的悲喜劇。」

早晚有一天,放映君要依據本文地圖的指引,去追尋珍藏在港片中的那些街道、站台和風景。香港,等我~


文/半支煙

2008-03-31香港,這個有著」東方之珠」美稱的島嶼,在有限的土地上,書寫下了無數的傳奇。一位電影學者曾在著述中這樣發問:香港,這個昔日偏遠一方的彈丸之地,究竟哪來的辦法,能令他們的廉價電影在國際上擁有廣泛的吸引力?想要探尋香港電影的秘密,明白它為什麼會被稱作「東方好萊塢」,就得從那片面積只有1100平方公里的狹小土地說起。走近那些港片中曾經出現過的場景,馬上就會聞到一種熟悉的味道,或許是文藝片中的曖昧,或許是武俠片中的熱鬧。電影不僅僅是電影,更代表了城市的氣質。

讓我們走近香港這個孤寂而喧鬧的城市,順手揭開香港電影數十年埋下的秘密。失去的記憶

如今喜愛港片的人如果真正能夠踏上香港這塊土地,就會發現,很多我們曾經喜歡過的人和事,就發生在腳下這個熟悉的地方,也有不少曾經讓我們不斷感慨的場景,已經物是人非,再也找不到。電影《每當變幻時》里的富貴墟菜市場,就是一個小小的縮影,隨著時代變遷,這裡也終將要面臨拆遷的命運。它在電影中的形象,彷彿是在影射2006年11月11日關閉的中環天星碼頭。為香港人服務了48年的天星碼頭,自1958年啟用之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座鐘樓。碼頭內外的一磚一瓦,都是陪伴不少市民成長的印證,也歷經了香港繁榮興衰的回憶,成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大部分香港人當時都手持相機及DV,希望記下碼頭的最後點滴。而港人曾經習以為常的沙啞的碼頭鐘聲,至此成為絕響。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1998年7月5日午夜關閉的香港啟德機場。它在走過了73年的服務歷程之後,一夜之間被掏空,裡面的人和器材都被集體搬遷到即將啟用的鱲角機場。據說,那一夜大家都搶著要做「啟德的最後」,搭最後一班機離開啟德、乘最後一班機來港、做最後一位離開機場的乘客。為了爭做最後一位登機的乘客,一名外籍男乘客本來應該在11點半起飛,卻在候機室不停抽煙,多番勸誡不果。最後他在大伙兒半推半送下登機,終於成為最後登機的乘客。「即便是在最先進的城市裡,總會有一些被時代遺忘的角落。」導演趙良駿在《老港正傳》里,特意安排了由黃秋生和鄭中基扮演的兩位主角,住在老啟德機場附近的深水埗,而這裡的老街,20年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片中有一個令人難忘的鏡頭:鄭中基走在街頭,正好抬頭看見一架龐大的飛機從頂上掠過。當時,想要在啟德機場成功降落,足以考驗技師的真實水準。一些航空公司的飛行員課程,檢定考試就拿完成降落啟德來認證的。每個飛去香港的乘客,都要看著機翼幾乎擦破九龍城寨一片破破爛爛的屋頂,那種感覺,比坐過山車還要刺激。

苦難的記憶那些有資本坐飛機的乘客,大多降落之後各自去往消費主義盛行的地段,而只能抬頭看看飛機的人們,沒有錢住在九龍城寨以外的街區。1984年,麥當雄導演的《省港旗兵》,就發生在九龍城寨這樣一個窮人群居的地方。這個地區位於啟德機場北面,是著名的「三不管」地帶,當年簽訂割讓條魚時,聲明這一塊本屬香港的土地仍屬中國大陸,結果中國政府也不敢管,怕被懷疑是挑釁,這裡就慢慢演變成許多犯法逃竄分子的聚集地,販毒、走私、殺人、搶劫的動亂不斷。當年這裡還有不少從內地偷渡來的年輕人。其中有不少做著發財夢、曾經當過紅衛兵的後生仔,膽子大、手段狠,在物慾橫流的港島漸漸迷失了自己。大圈仔本質的善良和他們殺人越貨的兇惡行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由得讓人慨嘆宿命無情。麥當雄把他們最終被捕殺的場景刻意安排在九龍城寨,以手提攝影機追蹤拍攝,把困獸猶鬥的亡命巷戰烘托得淋漓盡致,成就了香港動作片的經典。片中忠實地呈現了貧民聚居區的模樣:狹窄的巷子,落後的排水系統,根本不存在樓距、完全緊挨在一起的破舊村屋,糟糕的治安狀況。有數據稱,在九龍城寨0.026平方公里的面積內,居住了5萬多人口,幾可稱為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1984年,中英兩國簽署聯合聲明,三年後決定聯手清拆城寨,遷徙居民。在1993年清拆工作開始前,這裡還迎來了一批日本探險家,花了一個禮拜繪就了一張城寨地圖。香港文藝片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張之亮,和麥當雄似乎達成了默契,他的處女作《籠民》,也把下層百姓的窘迫環境設置在了深水埗一帶。深水埗區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是香港最早期的發展區域之一,曾經是工商業及交通樞杻。這裡嚴格說來更象一個服裝批發總部,許多服裝批發店自成一格,雖然大部分服飾並無對外發售,但有少部分還是有兼做批發生意,可以趁機買幾件又便宜又夠靚的衣服。深水埗是香港的老區,居住著眾多低下層人士。在《籠民》里,就清晰的表現了他們的悲苦生活。所謂「籠屋」其實只是一張雙層或三層的鐵架床,床身四周圍上鐵籠,以保護「籠內居民」的財物。他們的生活起居全在這些籠內做。張之亮以弱勢老人為主角,拍攝他們在惡劣的生活環境下掙扎求存的生活點滴,傳達出令人尊敬的社會責任感。影片最後,到了強行拆遷的時候,消防員和警察破門而入,把籠民們強行拉走。在一片喧鬧謾罵聲中,這些「籠子」終成城市規划下的歷史陳跡。最讓人震撼的,是這裡很多樓頂上交錯矗立的「魚骨天線陣」,密密麻麻匯成一片鐵架森林——這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居民自裝的電視天線,因形似魚骨,被戲稱為「魚骨天線」。《老港正傳》的導演趙良駿為了重現這種香港特有的文化奇景,在電影中特地布景,據他介紹,這種景觀可能三五年內就會不復存在。爬上這些民居樓頂,像是時光倒流三十年,眼前出現的數個斑駁暗淡的天台屋圍成一個迷宮,最狹窄處僅能擠過一個人;從天台屋窗口望進去,「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懸掛在牆上的全家福,能讓人想像出這個家庭就是萬家燈火中最普通和寧靜的那一個。比起「籠民」,「天台屋」里的生活雖然略顯寬裕,但永遠的冬寒夏炎,還得時常面對漏水、防颱風等問題,居民也只能咬緊牙關默默忍受。

樂觀的記憶不過,即便是在《籠民》這樣控訴有力的電影里,平民與平民之間,仍然存在著令人感動的溫情。底層的草民,不論生活多麼艱難,總能抱著苦中作樂的心態去享受生命的每一分鐘。香港的草根精神,就是在節奏過快、負擔過重的生活里把每一分鐘都過得有滋有味。這種精神不分身份,也不不分階層。《新不了情》是香港最經典的文藝片之一,也是著名導演爾東升的代表作。在這部拍於1993年的電影中,劉青雲扮演了一個懷才不遇的音樂人,獨自住在一個破舊單元樓,而袁詠儀則扮演一個廟街藝人的女兒,跟著戲班每天打雜、唱戲。戲中情事發生的地點廟街,是旺角的標誌之一,而旺角和銅鑼灣並立,是香港的兩大主要購物區,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遊客。在廟街的對面,有一條「女人街」,是旺角最出名的購物區,賣的都是服裝、化妝品和小配飾等女人用品,也因為這個緣故,廟街又被稱作「男人街」。以平價夜市出名的廟街,被譽為香港的「平民夜總會」,因為清朝時這裡有一座天后廟而得名。香港的年輕人,多以「老廟」作為廟街的俗稱。廟街不算長,不過假日時人擠人的,也夠走上好一陣。走累了,不妨進一家甜品店,喝上一碗綠豆沙,驅一驅暑氣。在廟街的盡頭,有數家大排檔,可以坐下來吃海鮮,也可以嘗嘗印度風味,或者乾脆站在路邊,嚼上幾串牛丸、魚蛋什麼的。廟街上還開設了一些麻雀館,有些已有數十年歷史,很有傳統文化特色,光顧的多是老一輩人士。天后廟坐落於油麻地的榕樹頭,把一條廟街生生地一分為二。靠著廟的南牆,比較寂靜,一溜兒都是看相、算命的攤子。攤主們一個個擺出一副半仙的模樣,還真有人坐下來問前程,也有青年男女來問姻緣。倘若來得早,不妨向東邊走走,那兒有一幫粵曲迷,又彈又唱,為你奉上一首首原汁原味的粵曲。大導演徐克曾經在《黃飛鴻2之男兒當自強》的開頭,讓一位民間老藝人拉著胡琴唱了一段粵劇。這段不到3分鐘的開場,配著胡琴和粵劇唱詞,以32個鏡頭簡練而蒼涼地反映出晚清中國的風雨飄搖,堪稱世界電影史上不可複製的經典。爾東升在《新不了情》里,也藉助了粵劇這種傳統的本地戲曲,完美再現了廟街地帶底層民眾的達觀生活。也正因為把生活看做是一種享受和期待,香港電影里的平民愛情不僅溫馨浪漫,更是貼近最普通觀眾的心,讓多少人在銀幕前感動得流下熱淚。說到這裡,不能不提香港愛情文藝片當仁不讓的第一經典:《甜蜜蜜》。黎小軍和李翹,從1986年開始,在1995年重逢,不論歲月變遷,耳邊永遠是那首摧人心腸的《甜蜜蜜》。如果是《甜蜜蜜》的忠實粉絲,不能不來廣東道走一走。這條橫跨旺角、油麻地及尖沙咀3個區域的主要道路,就是當年那部經典作品的發生地之一,也正是在這條路上,李翹坐在黎小軍的自行車后座上,輕輕哼起了那首鄧麗君的不朽作品《甜蜜蜜》。這條路擁有全香港以門牌號碼來計、編號最大的門牌號碼,地址是旺角廣東道1239號。香港四處商鋪林立,廣東道也不例外,這條布滿了名牌旗艦店的街道,恐怕很難想像,在陳可辛的代表作中會被用在一個如此樸素而簡單的場景上。不光如此,《甜蜜蜜》選擇的拍攝地尖沙嘴南部,細微處儘是昔日的殖民地光芒:有夕陽斜照下的舊式商店和門外的印度人,有浪漫化了的河內道式舊樓和街邊的大樹,有念念不忘半島酒店的中年婦人偷偷地收藏多年的酒店餐具,這些,全部都是充滿了緬懷之情的影像。

曖昧的記憶和香港遍地草根影像比起來,王家衛就像是靠一己之力殺出了自己的道路,他的一系列文藝片,牢牢抓住了這個城市的另一面風情。這種忍不住噴湧出來的情結,就是從《阿飛正傳》開始就充滿迷幻色彩的曖昧。1991年的《阿飛正傳》,是一部明星雲集的電影。除了張國榮作為當仁不讓的主角大放異彩之外,片中每個演員幾乎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部電影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無根青年的漂泊之旅,而更是香港百年來身份飄零的自我描述。當警察的阿潮永遠心繫澳門來的女孩蘇麗珍,而阿珍卻被四處遊盪的「無腳鳥」阿旭那著名的「一分鐘」演說打動,痴心一片等著他回來。在片中,劉德華扮演的警察似乎總是在等待張曼玉扮演的蘇麗珍來電,而他的情深似海,都寄托在衛城道的一個電話亭之中。其實,那個亭子只是導演拍片時臨時搭出來的景,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但是,如果你有心沿著衛城道尋尋覓覓,也許還能體會到那一顆失落的心。1994年的《重慶森林》,是又一次才華橫溢的噴發,而這部電影將香港的地理標誌推向了一個極為顯赫的地位,那就是片名所提到的——重慶大廈。為了電影而去香港的人,大多都會去看一看重慶大廈。即便沒有王家衛作品的大肆渲染,這棟位於尖沙嘴彌敦道36號的大廈也一樣聞名遐邇。它曾經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亞洲最能反映全球化的地方,原因就在於:這5座17層高、破破爛爛的舊樓里,住滿了各種膚色的人,還有著星羅密布的便宜旅館。除了香港本地少數族裔人士之外,這裡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裔人士最多。他們或是當餐廳工人,或是販賣小商品,你可以在這裡吃到正宗的印度餐,或是買到各類南亞特色的手工藝品。據說香港中文大學一位人類學系教授曾對重慶大廈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實地考察,結果發現,在大廈內曾經生活的人來自120個不同國家,真不愧是「少數族裔的九龍城寨」。建於1961年的重慶大廈,曾經令大多數香港本地人望而卻步,因為這裡實在魚龍混雜,治安一度非常糟糕,而王家衛五歲時跟著父母移居香港,一開始就住在這個地方。對重慶大廈的熟悉和眷戀,讓他拍出了這部《重慶森林》。不過2001年以來,特區政府投入巨資改造,一千多萬港幣讓這裡的外牆和商場都得到了大規模翻新,還加裝了24小時監控設備,讓它變成了尖沙嘴的旅遊新地標。除了重慶大廈,王家衛的《重慶森林》實際上還圈到了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本地景點。這部電影其實是由兩個毫不相干的故事組成,前一個發生在已經提到的重慶大廈,而後一個緣起於蘭桂坊一家叫做「午夜特快」的快餐店。就在這裡,梁朝偉扮演的警員663和王菲扮演的小店員得以認識。這家快餐店現在還在原來的位置,也就是加州餐廳斜對面的路邊,雖然名字屢次變更,但在蘭桂坊一直屹立不倒。如果把前面提到的九龍城寨和蘭桂坊做個比較,會發現一個是正宗的貧民窟,一個就是天堂。這條位於中環雲咸街和德己立街之間的狹窄小巷,全以鵝卵石鋪成,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逐漸成為中環白領歡樂時光的聚會處。到了後期,王氏電影已然越來越華麗,在服裝、布景上都越來越精緻,而在電影中瀰漫的情緒上,不論是直接面對過去的《花樣年華》,還是以未來為背景的《2046》,實際都是一種濃濃的懷舊,沒有本質區別。而在這兩部電影中,王家衛都選中了銅鑼灣的金雀餐廳來延續香港的味道。能夠讓王家衛嗅到懷舊氣息,並一再垂青拍攝的外景地,可能普通人並不一定能消費得起,但如果你能夠親臨港島此地,享受到它無可挑剔的氛圍和服務,就會明白個中緣由。金雀餐廳外表看起來很不顯眼,但是推開木門走進店內,就有一股說不出的陳舊氣味與色調,瀰漫在地板和牆面。據說這裡的黑胡椒牛柳很棒,一位港幣92元,配上一杯熱鴛鴦(港幣20元),足夠慢慢回味《花樣年華》的情韻。在電影里,梁朝偉叼著根香煙與張曼玉對坐著談話,一個不長的畫面,在金雀拍了3天,準確位置是在內餐區左邊靠牆第二個座位,而這張劇照目前就掛在金雀外場的牆上。

江湖的記憶繁華都市盛產的,不僅有精緻的格調,還有濃濃的或是刀光劍影或是生離死別的江湖餘味。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導演劉偉強和監製王晶、文雋攜手打造了古惑仔系列,風靡了無數青少年。這些片子非常一致地都選定了銅鑼灣作為片中故事的發生地。於是,在90年代的觀眾印象中,堂把子們為江湖恩怨和兄弟義氣出生入死的時候,作為陪襯背景的銅鑼灣,也就成了一個風雲激蕩、豪氣干雲的標誌。現實中的古惑仔總要蛻變成養家糊口的工薪族,但旺角銅鑼灣一帶的江湖風雲,卻未曾停息過。每年9月至次年6月,人聲鼎沸的香港跑馬地賽馬場,也設在了銅鑼灣與灣仔之間,成了本地十大旅遊景點之一。這個香港人最熱衷的博彩活動,每次賽事能都吸引到數萬馬迷入場,那種聲嘶力竭、萬人喝彩的場面,即便是電影也很難複製出來。此外,前幾年的救市電影《無間道》系列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相信是連場的天台戲:劉德華和梁朝偉扮演的兩位主角在天台的對峙,黃秋生扮演的警官被兇犯從天台扔下……這些天台場面,成為《無間道》的一個標記。首場黃警官與陳永仁的天台戲,正門取景是在上環的一座商業大廈,天台主景卻是北角一幢政府物業,而黃警官與陳永仁天台的訣別,卻在紅磡的另一幢商業大廈取景,就連Beyond為《無間道II》寫的主題曲《長空》,MV也是在大廈天台取景。其實這類高層商業大廈的天台,香港俯拾皆是,但導演玩出了耐人尋味的新意象:出路、死亡、天堂和地獄的介面。1997年回歸前夕,配合新機場而建的青馬大橋竣工,總造價達到71.44億港幣的大橋,橋身總長度2200米,主跨長度1377米,離海面的距離是62米,是超一流的世界級建築,從此成為香港的新地標之一。這座氣勢恢宏的大橋,在97年以來的電影中也曾出現過,而它在夜色中的夢幻,為影片平添了一絲失落凄美的氣息。第一部獲准在青馬大橋拍攝的電影,是動作片《雙雄》。片中鄭伊健扮演的警探為了逃避追捕洗清冤屈,在高高的大橋上一躍而下,縱身入海,氣勢逼人。關錦鵬的代表作之一《愈快樂愈墮落》結尾兩分多鐘,同樣取景於此。鏡頭從車內視角拍攝青馬大橋,和明信片上的模樣完全不同,從不同角度剪影出黑夜中依然星光璀璨的青馬大橋。筆直的路變得迂迴曲折,畫外音播著的是黃耀明的《暗涌》,橋下深藍大海,暗涌滔滔,美麗中一片荒涼。不過,要說到最傳奇的警匪片地點,還得首推中環。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這裡不斷興建摩天大樓,加上金融市場開始繁榮,不少香港主要的商業活動均在中環進行,不少香港人都以在中環上班為榮。它是香港經濟繁榮的代表地,又是香港的政治中心。因此眾多動作片都將此作為經典地標來拍攝,諸多刺激的案件上演:商業、政治與犯罪,都在其中。交通的四通八達,讓飛車追逐戰變得十分應景。林嶺東導演的《高度戒備》中,警匪雙方在中環鬧市飛車追逐的一場,拍攝難度極高,也是全片的高潮所在。當時劇組竟然大膽地沒有向相關部門申請,也沒有疏通車輛,直接按照計劃拍攝,非常危險。最令人遺憾的是,著名藝人張國榮2003年4月1日,在中環文華酒店墜落自殺。以至於如今每到忌日,這裡還是有無數他的粉絲逡巡在此,不肯離去。

閑適的記憶香港如此從頭到尾地璀璨奪目,難免有的時候會讓人厭倦被繁華包圍的感覺。狹小的地盤,發達的城市,密集的人口,日夜打拚的超快節奏,經常會讓身處此地的遊客喘不過氣來。怎麼才能在這麼小的地方找到一個安靜自處的時刻,把物質文明暫時拋開?其實,想要與自然接觸決不是非要離開港島不可,即便地方這麼小,仍然有很多閑散舒適的去處。1998年香港回歸之後上映的《玻璃之城》,便是由導演張婉婷和她的丈夫、編劇羅啟銳借一段橫跨了30年最終卻以死亡收場的戀情,懷念了兩位編導一起讀過書的香港大學。片中黎明第一次親吻舒淇,便是在一個具有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庭院里,而旁邊便是建於1912年的香港大學本部大樓。前身創立於1887年的港大,是香港最早而且是最重要的大學,英國《泰晤士報》2007年的全球排名中,它名列第18位,畢業出去的學生中更是星光閃爍,名聲遠揚。單是香港娛樂圈,就有林夕、黃霑、許冠傑,著名導演王家衛也是這裡的榮譽博士。幽靜的香港大學不僅可以遠眺海景,還背靠香港的最高峰——太平山。雖然海拔只有554米,這座山峰仍然是登高縱覽港島全景的最佳去處。遊覽太平山的最佳時段是黃昏和夜晚,纜車對於體力好的遊人其實根本沒有必要,直接穿過香港大學的校園就可以到達登山的起點,而這條路被稱為「晨運徑」,即早起晨練者的上山之路。登上峰頂的瞭望台俯瞰,香港全貌盡收眼底。走到離瞭望台不足百米的山邊,登上仿照中國古代風格建造的獅子亭,飽覽港九風光更是賞心悅目。夜幕降臨,站在太平山上放眼四望,萬千燈火輝映之下,真有飽覽「東方之珠」的心曠神怡。而在諸多將太平山納入戀愛之旅的文藝片里,這裡往往是情感噴發、兩情相悅的最佳地點。《星月童話》的結尾,就是張國榮飾演的家寶和常盤貴子扮演的瞳,一起在太平山頂遙望靜謐美好的風景,這個浪漫到極點的場景,如今因為這位不可複製的男星的逝去,而變得令人傷感。港人平時若有閑暇,三三兩兩的會來太平山踏青,家裡有財力的,則會到海外去轉一轉,在那裡,看不到熙熙攘攘的街道,也沒有高聳林立的玻璃幕牆,更沒有各種電視和電影節目的持續轟炸。美麗的維多利亞港灣沒有建築群也許要缺了三分姿色,而真正的島嶼風光,是不需要什麼來襯托的。香港島之外的一系列島嶼,統稱為離島。260多個大小島嶼中,南丫島、大嶼山和長洲島最受遊客的喜愛。其中,南丫島還是影帝周潤發的出生地。而《無間道》系列中曾經讓觀眾印象深刻的天壇大佛,就坐落在大嶼山島上的寶蓮寺旁,高34米,耗費了250噸青銅,在世界上也是一個奇觀。《麥兜故事》中主人公小豬想要申報奧運項目的民間項目「搶包山」,就是這裡聲名遠揚的民俗。自2005年重新恢復之後,每到5月底,長洲北帝廟前便搭起三座掛滿包子的包山,人們一擁而上各盡所能搶下儘可能多的包子。搶到的越多,獲得的福氣就越大。許多「自由行」的遊客喜歡把有限的時間花在鬧市區消費上,忽略了遠離塵囂的美好。王家衛作品《旺角卡門》中愛情的繁殖場,就設置在了大嶼山:梅窩碼頭上,阿華和阿娥的激情擁抱,令很多觀眾難忘。Ending香港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說它小,是因為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積,按照任何一個旅行社的安排,遊玩時間都不會超過一周;說它大,是因為你走馬觀花的瀏覽,其實很難觸及到香港精神的真正內核。在香港行走的每一天里,也許我們都和熟悉的某一部電影擦身而過,這個產量僅次於好萊塢的世界第二大電影生產地,竟然有如此驚人的能量。如果要按每一寸土地曾經發生的故事來算,香港無疑是世界上往事最多的地方。不過,即便沒有那些跌宕起伏的虛擬作品,香港繁雜的街頭巷尾,也一樣天天在發生精彩的故事。平凡的生活原本就可以很有滋有味,只要用心去發現,小小港島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門牌號背後,都有我們值得探究的悲喜劇。人生本就是一部大戲,怎麼說、怎麼做,都由我們這些平凡的導演兼演員來完成,誰都有一肚子的才思,人人都可以拍出一部不可替代的電影,這電影,就是自己悲喜交加的人生。


推薦閱讀:

香港影壇震怒:《樹大招風》道具組組長因「私藏假鈔」獲刑
它是香港電影的最後一部絕唱,從它之後,香港電影就死了……
淺析中國戲曲於香港電影的淵凝烙跡

TAG:電影 | 香港 | 香港電影 | 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