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文采---乒乓球没有步法就没有一切......

乒乓球没有步法就没有一切,对吗?

  步法是乒乓球的生命。“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如果没有步法就等于没有一切。”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手法往哪里摆?

1、有脚没手,打不成球,有手没脚,只要能站在那里,推来挡去,还是可以打球的。其中的佼佼者,打到业余的中等技术水平大有人在。

2、乒乓球运动员因伤残退役,坐轮椅打球,可以说步法很差,但对业余技术中等水平的爱好者仍然能赢球。

3、运动员在临赛前的短暂练球时,有人或仅脚跟略抬起,或双脚在做轻微扭动;但也有人双脚不动,仅在那里挥动手臂。我观察仁川亚运丁宁和福原爱比赛赛前的练球,丁宁双脚就不动。这说明丁宁的注意力全放在找手感,而不是找脚感上。

4、所有的乒乓球技术培训,不会安排5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去专练步法。乒乓球教材中关于步法的内容一般连四分之一都占不上。

“步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运动员能将脚步移动至最佳位置,为击球提供更多的空间,增强击球的质量,并减少自己的失误。”上述语句中的“更多”、“增强”、“减少”,都表明了步法的作用主要体现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运动员可能出现勉强够球的情况,这经常给人以步法不到位的印象,其实原因有好多是出自于对来球线路的判断出了问题。

现在乒乓球用于技术培训方面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清一色地是手法为主,步法为辅。在日常训练中,撇开手法专练步法,占全部训练时间的比例不高,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步法训练更多的应该是和手法同练。譬如推、侧、扑练习、正反手交替练习,正手对拉练习,发球后侧身攻练习,都是既练手法,又练步法。

  在比赛或训练中失误一个球后的第一意识就是在意手上动作,并没有想一下步法有没有到位。许多业余界的乒乓球培训,学球者全在练手法,不学步法或极少学步法,是不对的,不过矫枉不能过正,不能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

打乒乓球,需要脚蹬地,膝盖弯曲,转腰、上肢挥动、手腕乃至手指的微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谁也离不开谁,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打不好球。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转到自己的

朋友圈与更多球友一起进步呦~~

推薦閱讀:

TAG:乒乓球 | 文采 | 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