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2.0:科學家首次在宜居帶發現與地球體積相似星球(全文)

NASA為這顆「最像地球的行星」提供的藝術模擬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7日報道,數十年來,天文學家們一直嘗試在太陽系外尋找類似地球或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現在,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宣布,他們首次在宜居帶發現與地球體積相似的行星,那裡或許存在外星生命。

  這顆行星被稱為開普勒-186f,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1倍,繞著一顆恆星旋轉,距離地球僅490光年。科學家發現這顆行星表面上或存在液態水,這意味著上面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這顆行星是美國宇航局(NASA)的天文學家利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到目前為止,該望遠鏡已發現數百顆行星,但大多數處於非宜居帶,上面的條件不足以支持生命生存。為此,開普勒-186f的發現,堪稱行星探索領域的里程碑。

  據悉,科學家此前也曾在宜居帶發現類地行星,但從未發現過與地球體積如此相似的星球。由於地球上存在生命,科學家認為類似行星也應該適合生命生存。為此,開普勒-186f可能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顆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

  但開普勒-186f行星與地球還稍顯不同,它圍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需要130天。此外,開普勒-186f所圍繞的那顆恆星發射的光比太陽更紅。研究人員稱,這將導致開普勒-186f上的雲朵偏紅色,海洋也不會像地球那樣藍。

  科學家們認為,開普勒-186f更像地球的表親,而非雙胞胎。(沈姝華)

推薦閱讀:

TAG:科學家 | 科學 | 地球 | 宜居 | 星球 | 發現 | 體積 | 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