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爭第一期:從重商主義到自由貿易

貿易戰爭第一期:從重商主義到自由貿易http://www.sina.com.cn2010年05月06日23:20CCTV經濟半小時

征服大海

  主編:鄢聞余 編導:劉瑩 攝像:景延 沈焱 劉勛

  在15世紀的歐洲,這些看上去毫不起眼的胡椒粒,正在創造著世界貿易的新變局。突然崛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了東西方的陸上交通,利潤豐厚的香料貿易被阻斷了。中世紀的歐洲人習慣在入冬前宰殺大量的牲口,並製成火腿等腌製品以便保存,而失去香料後,這些腌製品既不能長久存放,味道也大打折扣。失去調味品的日子讓常年食用腌肉的歐洲人難以忍受,焦躁不安的歐洲人開始尋找打破貿易困境的出路。

香料歐洲突破貿易限制的導火索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秦海波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秦海波

  為什麼香料對歐洲人那麼重要,是因為他們,尤其葡萄牙的話,葡萄牙他生產糧食非常困難,那麼他靠魚牧,主要吃魚吃肉,那沒有香料的話就很難吃。另外保存的話,有香料就能夠好多了。

  西班牙皇家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卡洛斯·馬拉穆德(大國)

  在當時,14、15世紀的時候,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是依賴香料,因為當時沒有冰箱。所以歐洲人對於香料的需求十分急迫,香料在歐洲市場的價格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僅僅是胡椒短缺,此時的歐洲正陷於早期重商主義的狂熱當中。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普通百姓,都認為黃金白銀是衡量財富的唯一標準,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金銀,一個國家擁有的金銀越多,就越富有、越強大。但除了開採金礦和銀礦之外,獲取金銀的手段只能靠對外貿易。然而此時的歐洲各國都在重商主義的指導下實行貿易保護政策,一方面竭力鼓勵出口,另一方面大力限制進口,因為只有貿易順差才能讓他國的黃金和白銀流入本國,整個歐洲貿易壁壘重重。為了追求更多的黃金和白銀,開闢新的市場成為唯一的選擇。這時,一本一百多年前的遊記成了歐洲新的商業指南。《馬克·波羅遊記》出版於14世紀,這位義大利人在書中記錄了他在中國、印度所看到的無窮無盡的黃金、白銀、香料,巨大的商業城(14.36,0.12,0.84%)市、華麗的宮殿建築。這本遊記在出版之初,被歐洲人當成是一個神經病人的臆想,但在一百年後,這本遊記卻激發了狂熱追求香料和黃金白銀的歐洲商人的強烈衝動。而在當時的世界地圖上:除歐洲、亞洲、非洲以外,世界是一片漫無邊際的海洋。歐洲人迷信的認為:向茫茫的西部海洋航行就相當於向地獄航行。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秦海波:所以向西航行是不行的,所以它的目光一直是向南,他就覺得是那麼我繞過非洲的海岸,應該是能夠達到中國的,於是他們堅持,一直一代接一代堅持向那邊。

葡萄牙王子恩里克 率先啟動征服大海的航程

  為了獲得香料和真金白銀,歐洲人克服了對大海的恐懼,痴迷於地理學和航海戰略的葡萄牙王子——恩里克,率先啟動了征服大海的行程。在這個叫薩格里什的小漁村,恩里克王子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所國立航海學校。他的麾下聚集了不同民族、不同種族的專家、學者。他們改進了中國指南針,把只配備一幅四角風帆的傳統歐洲海船,改造成配備兩幅或三幅大三角帆的多桅快速帆船,葡萄牙人就是憑藉這些20多米長、60到80噸重的三角帆船,沿著非洲西海岸,一路向南。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秦海波:誰控制了世界的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的貿易,誰控制了世界的貿易,誰就控制了世界的財富,控制了世界的財富,誰控制世界財富誰就控制世界,所以是誰控制海洋誰就控制世界。

  由於當時航海技術的限制,葡萄牙的船隊一直沿著靠近陸地的海岸線,向南方航行。1460年葡萄牙人迪亞士率三艘帆船沿大西洋(22.05,1.84,9.10%)南下,航行半年後,船隊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見的風暴,在被風暴裹挾、被動地向東南方漂泊了13個晝夜之後,迪亞士命令船隊掉頭北上,這時,他意外地發現:船隊已經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葡萄牙國王鄭重地將這個地方命名為「好望角」。這意味著葡萄牙人即將達到夢寐以求的東方,連接東西方的海上商路即將被打開,象徵著財富的香料貿易已被葡萄牙人控制在手裡了。

葡萄牙香料交易量上升圖示

  西班牙古鐵雷斯·梅利亞多學院副院長:葡萄牙的航海策略主要是越過好望角,經過非洲再向東,尋求新的航路到達亞洲,從而和印度進行貿易。

葡萄牙沿著靠近陸地的海岸線向南航行

  一個個海上交通戰略要點相繼成為葡萄牙的囊中之物,在武力的支持下,葡萄牙在每一個貿易據點都與當地的統治者簽訂了對葡萄牙極為有利的貿易協議,甚至會專門派出軍艦,掠奪阿拉伯商船,破壞歐洲其他國家與東方的貿易。正是利用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50多個據點,葡萄牙壟斷了半個地球的商船航線。在16世紀初的前五年中,葡萄牙的香料交易量從22萬英鎊迅速上升到230萬英鎊,成為當時的海上貿易第一強國。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秦海波:貿易當中誰有利,是看它的軍事,它的實力,它是大炮掩護著它的貿易,是兵艦的貿易。

  葡萄牙依靠海權的暴富,讓整個歐洲嫉妒得紅了眼,然而從歐洲途經非洲再到亞洲的航線已被葡萄牙壟斷,到東方去,必須要找到新的路徑。西班牙女王伊莎貝爾不甘落後,而這時一個叫克里斯托夫·哥倫布的人找到了這位雄心勃勃的女王,他告訴女王:向西走也能到達東方。於是,伊莎貝爾女王成了哥倫布遠洋探險的總贊助人。

伊莎貝爾會見哥倫布塑像

英國 伊莉莎白一世

  西班牙古鐵雷斯·梅利亞多學院教授索尼亞·阿爾達·梅西亞斯:只有統一的國家才有足夠的實力和決心,來資助哥倫布這樣一場偉大的航行。

  哥倫布率領女王資助的三艘帆船出發了,他被任命為發現地的統帥,可以獲得發現地所得一切財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併一概免稅;對於以後駛往這一屬地的船隻,哥倫布可以收取其利潤的八分之一。這大大刺激了哥倫布冒險的勇氣,為了減少船員們因離開陸地太遠而產生的恐懼,哥倫布偷偷調整計程工具,每天都少報一些航行里數。即便如此,兩個月後,一無所獲的船隊依然走到了崩潰的邊緣,不安和憤怒的船員們聲稱繼續西行就將叛亂。激烈爭論之後,哥倫布提議:再走三天,三天後如果還看不見陸地,船隊就返航。

  西班牙國家遠程教育大學主講教授卡洛斯·馬丁內斯·蕭:他這麼做無疑是十分明智的,因為僅僅在這次騷亂三天之後,曾經反對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陸地!」。

北美洲巴哈馬群島全球貿易的起點

  哥倫布和他的船員看到的陸地,就是今天位於北美洲的巴哈馬群島,從那一天起,全球貿易的版圖開始清晰起來。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錢乘旦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錢乘旦:西班牙人剛剛進去的時候,就發現美洲這個地方几乎是荒涼一片,沒有什麼他們所喜歡的東西,可是後來突然之間發現這個黃金有大量的收藏,

  與葡萄牙在東方的貿易壟斷相比,西班牙在美洲大陸上的貿易掠奪更加直接。據統計,從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從美洲得到18600噸白銀和200噸黃金。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秦海波:美洲這個地方同時又是一個最大的,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銀礦的開採地,所以一直到今天仍然是這種情況,所以美洲銀的產量非常高。所以西班牙人就通過掠奪美洲的黃金和白銀這個國家就變得非常非常地富裕。

  葡萄牙和西班牙,靠冒險精神征服了海洋、獲得了世界,但單靠冒險並不能讓貿易持久順暢地運轉下去。雖然財富像潮水一般湧入了伊比利亞半島,但這些真金白銀並沒有轉化為產業,王公貴族甚至將數以萬計從事工商業的外國人,從自己的國土上趕走,葡萄牙國內工業極度萎縮,衰敗成為了它們無法改變的命運。

  原葡萄牙航海紀念委員會主席若爾金·麥哲倫:我們知道,一個機構極有可能因為沒有能力做出改變而「死亡」。我也知道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擴張時期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就是因為不能做出改變而衰落。

  當全球貿易走過了靠冒險精神領航的最初階段,它現在需要一種更先進的商業模式來滿足資本對於超額利潤的追逐。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挑戰者出現了。1602年,荷蘭成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經濟組織——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荷蘭商人為了開闢前往東方和美洲的航線,他們決定自己籌集遠洋航行所需的大量資金。

  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教授維姆·范登德爾:它是第一個聯合的股份公司,為了融資,他們發行股票,不過不是現代意義的股票。人們來到公司的辦公室,在本子上記下自己借出了錢,公司承諾對這些股票分紅,這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籌集資金的方法。

  荷蘭阿姆斯特丹歷史博物館館長洛德韋克·瓦赫納爾:他們聚集了650萬的資金,差不多相當於300萬的歐元,而那時候,這些錢值幾十億,用這些錢他們建立了公司。

  通過向全社會融資的方式,東印度公司成功地將分散的社會財富變成了自己對外擴張的資本。甚至,阿姆斯特丹市市長的女僕也成了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連荷蘭政府都將一些只有國家才能擁有的權利,摺合為25000荷蘭盾,入股東印度公司,這大大增加了東印度公司的許可權和信譽。

  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教授 維姆·范登德爾:(政府給東印度公司的特權是)可以協商簽訂條約,發動戰爭。

  在一切準備妥當之後,東印度公司的船隊出航了。西班牙國王幾乎是用鄙夷的態度對待這個不自量力的挑戰者。但是,在東印度公司成立後的短短五年時間裡,它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隊,這個數量超過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隊數量的總和。

  荷蘭阿姆斯特丹歷史博物館館長洛德韋克·瓦赫納爾:前十年他們(東印度公司)沒有付任何的利息,因為投資者喜歡把錢投到造船、造房子,以及在亞洲建立一個貿易王國上面。做完這些,十年後,公司第一次給股東派發了紅利。

  連續十年不給股東們分紅利。這樣的經營方式為什麼能夠得到投資者的認可?這是因為:荷蘭人同時還創造了一種新的資本流轉體制。1609年,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誕生在阿姆斯特丹。只要願意,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可以隨時通過股票交易所,將自己手中的股票變成現金。四百多年前,在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中,就已經活躍著超過1000名的股票經紀人。他們雖然還沒有穿上紅馬甲,但是固定的交易席位已經出現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丁一凡:你要去這麼遠的路程,一去就幾個月,然後這麼遠運回來,所以就產生了銀行抵押業,然後在銀行抵押業的時候又出現了保險業,保險業就是說船壞了怎麼辦,而在保險業發展的過程中間,慢慢又產生的期貨,商品期貨,商品期貨也是在荷蘭出來的。

  這裡成為當時整個歐洲最活躍的資本市場,前來從事股票交易的不僅有荷蘭人,還有許許多多的包括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內的外國人。大量的股息收入從這個面積不超過1000平米的院子,流入荷蘭國庫和普通荷蘭人的腰包,僅英國國債一項,荷蘭每年就可獲得超過2500萬荷蘭盾的收入,價值相當於200噸白銀。當大量的金銀貨幣以空前的速度循環流通時,荷蘭的經濟血脈開始變得擁堵起來。這一次,荷蘭人解決問題的探索直接進入了現代經濟的核心領域——這就是建立銀行。

  英格蘭銀行博物館館長約翰·基沃恩:阿姆斯特丹銀行成立於1609年,大約比英國銀行早一百年,它是一個城市銀行、財政銀行和兌換銀行。它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所有一定數量的支付款都要經過銀行,因此,阿姆斯特丹銀行對於荷蘭的經濟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發明了我們現在所說的信用。那時叫做「想像中的貨幣」。

推薦閱讀:

TAG:戰爭 | 貿易 | 自由 | 主義 | 自由貿易 | 重商主義 | 第一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