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古神話 我們的文化基因

【光明書話】

對一個民族而言,神話是上古時期的人類智慧遺存,是世代相傳的集體記憶。我們要真正了解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就要從神話的源頭一一開始。

那麼中國本土的神話,除了耳熟能詳的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夸父追日、精衛填海等,人們能夠清晰準確地說出來的又有多少呢?近年來,隨著《花千骨》《三生三世》等以中國神話為基底的仙俠玄幻劇的熱播,越來越多的年輕讀者開始關注中國本土神話故事,但如何能近距離地了解中國神話的完整圖景?中國完整的神話世界在哪裡,我們到底應該從古代神話里去汲取什麼、傳承什麼?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在近日出版的上古神話作品《諸神紀》中,作家嚴優客觀地為讀者描繪了一個更加系統性的神話世界,並對以上這些問題,給出了自己的一份回答。

如何讓普通讀者親近神話、更深地體會神話內涵的精神?相比古希臘神話的系統性,中國上古神話有著非體系性的特點。針對中國上古神話不成體系的這一特點,在《諸神紀》里,嚴優首先以接近「譜系化」的邏輯方式對雜亂的上古神話進行了系統的歸類,上承學界前輩按照帝系和時序、地域等講述神話的思路,而又有自己的創新。全書按照發展的邏輯,先從「混沌與創世」開始寫起,接著按照地域脈絡,分別敘述了中原(女媧、三皇五帝等)、西(昆崙山)、東(東夷)、西南(古巴蜀)、南(南楚)以及更遙遠的「八方」中形形色色的男女神祇、始祖或神聖動物,從總體框架上為讀者了解中國神話世界建構了一個清晰的、富有邏輯的順序。而且,我國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神話,也在這一邏輯框架中得到了一定展現。

體系化的努力還表現在對每一類神話的具體闡釋上。為了更好地釐清不同神話故事的脈絡,《諸神紀》獨創了一種講述神話的模式: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包含幾個板塊——「故事導言」「故事文本」「故事解讀」。其中,在「故事文本」板塊,作者對大大小小的諸多神祇及其相關的神話故事進行了活靈活現的連綴、貫通和闡釋,使原本分散的、彼此不相關的甚至矛盾的碎片鏈接成為一個更具合理性的整體。同時這種連綴又有其學理根據,不會讓讀者感到勉強。

除了結構上的體系化努力,《諸神紀》在寫作語言上也更加「接地氣」,嘗試用當代人喜聞樂見的語境和方式對古奧、晦澀的古漢語神話進行重述和解讀,以便更容易連通當代人的思想和情感。作者盡情地發揮自己的理解力和想像力,用妙趣橫生的語言對每個神話故事進行了獨特闡發,比如,對於三皇五帝排座次的政治學解讀,對於嫦娥奔月神話的女性主義角度闡釋……有理有據,不失學理。在《諸神紀》中隨處可見作者靈動、俏皮和時尚的用語。

以上的諸多努力,應該都是源於作者對中國古代神話的當代價值的清醒認識。在嚴優看來,對中華民族這樣一個文化傳統悠久的民族而言,神話不應該是精神創可貼、文化燕窩湯,不應該是淺嘗輒止、隨取隨用的娛樂消費資源,而是「包含一切文化本原基因的骨髓幹細胞,是所有表達的元表達,是所有意義的元意義,是所有結構的元結構」。

對於一個民族而言,神話對於傳承、鞏固和增強其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人類學大師馬林諾夫斯基曾指出,神話原生性地表達著民族精神中最穩固最恆定的部分,承載一個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化基因。在《諸神紀》里,無論是「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的創世大神盤古,在「四極廢,九州裂」的情形下「煉五色石以補蒼天」的大母神女媧,還是「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神農氏,或者「誅鑿齒,殺九嬰,繳大風,斷糈蛇,禽風欷,上射九日」的大羿,都體現了一種不畏艱險、為了人類福祉而自我犧牲的悲劇意味和崇高之美。可以說,正是憑藉不畏艱險的生存意志和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中華民族才能延續幾千年不絕,並昂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在作為族群意志的民族精神、民族傳統之外,神話還與「人類內心底層的問題,人類內在的奧秘」相關。神話學大師坎貝爾曾指出,讀神話可以發現許多人類的共通處:人類需要呼喚久違的神性,需要藉由神話以接近永恆,需要透過神話以洞悉生命的奧秘。與史家和儒家典籍中被歷史化的溫文爾雅、「偉光正」的諸神形象不同,《諸神紀》里描繪的上古諸神大多充滿野性之美和偉岸之力:喜歡追著自己尾巴跑的混沌、半人半蛇的女媧、人獸豹尾的西王母、銅頭鐵額的蚩尤……這些樸素的形象和他們身上那種氣吞山河、震天撼地的力量體現了先民汪洋恣肆的想像力,對自然、生命、神性之力的崇拜和謳歌。閱讀這樣本然面目的上古神話,可以體會原始先民深厚的情感體驗,從而緩釋壓力,撫慰心靈創傷,找到生命的動力。而中國上古智慧通過作者的「掰扯」,也得到了生動而又不乏深度的呈現:混沌神話所體現的中國人混融無間的宇宙觀,上古神樹的故事背後體現的中國人萬物有靈的自然觀,南楚大司命神話背後體現的「方生方死,生死一體」的生命觀等等。

可以說,中國古代神話擁有高遠而深刻的文化內質和精神內涵,理應成為一種優秀的國民文化教育資源。在《諸神紀》導言部分,嚴優用充滿激情的筆調寫道:「身逢一個科技理性至上的時代,神話始終『為人類提供著返歸自身的航向與能力』(葉舒憲)。只要回到神話那裡,我們終將獲得重塑與再造文化筋骨的力量;我們終將平心靜氣、修復瘡痍,放下包袱、滿血復活。」神話是我們的根,離開了神話的民族,就像古希臘神話里的安泰,失去了大地之根的滋養和護佑,生命終將萎頓。願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歷程中總有神話相伴;願我們每一個成年人,都能從神話中找到前行的動力和勇氣。這是《諸神紀》的作者奉獻給這個世界的一份美好的心愿。

(作者:閔艷芸,系北京大學出版社副編審)

推薦閱讀:

TAG:中國 | 基因 | 文化 | 神話 | 古神 | 上古神話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