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眼界|國內外博物館裡作為「鎮館之寶」的瓷器

七秀坊

來自景東陶瓷集團

00:00 02:13

中國瓷器製作歷史源遠流長,其中國寶級重器數不勝數。但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些沒有留存下來,有些卻被珍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館中,成為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本次小編精選國內外最著名博物館的鎮館寶瓷,帶您一起走進「博物館奇妙之旅」。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 鎮館寶瓷

【製作年代】:清康熙年間

【文物產地】:景德鎮官窯

【文物原屬】:清宮御用瓷

  簡介:瓶直口,長頸,垂腹,圈足外撇。該器通體施紅釉,因釉質在高溫燒造時垂流而使口部顯露出白色胎體,底部紅釉凝聚,釉色濃重。外底施白釉並鐫刻乾隆御制詩:「暈如雨後霽霞紅,出火還加微炙工。世上硃砂非所擬,西方寶石致難同。插花應使花羞色,比盡翻嗤畫是空。數典宣窯斯最古,誰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題。」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郎窯紅瓷器的喜愛和推崇。

乾隆各色釉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 鎮館寶瓷

【製作年代】:清乾隆年間

【文物產地】:景德鎮官窯

【文物原屬】:清宮舊藏

  簡介:全瓶從上到下共分16段釉彩。各種彩釉間以金彩圈線相隔。口部飾金彩、紫地粉彩、綠地粉彩各一周。頸部飾仿哥釉、青花、松石綠釉各一周。肩部飾窯變釉、鬥彩。腹上部飾粉青。腹部飾12個霽藍地描金開光,內中彩繪吉祥圖,其中6幅為花卉、蝙蝠、蟠螭、如意、萬字帶等組成的寓意「福壽萬代」的圖案,另外6幅為「三陽開泰」、「丹鳳朝陽」、「太平有象」、「吉慶有餘」以及樓閣山水、博古圖。

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台北故宮博物院 鎮館寶瓷

【製作年代】:北宋

【文物產地】:汝窯

【文物原屬】:中國故宮博物院舊藏

  簡介:汝窯為北宋徽宗朝的官窯,以天青釉色著稱於世。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是橢圓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邊稜,四雲頭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體滿布天青釉,極勻潤;底邊釉積處略含淡碧色;口緣與稜角釉薄處呈淺粉色。裹足支燒,底部有六個細支釘痕,略見米黃胎色。全器釉面純潔無紋片,此種傳世稀少,溫潤素雅的色澤,正是宋人所欲追求如雨過天青的寧靜開朗的美感,據考證為傳世僅存的一件。

明萬曆五彩龍鳳大盤


台北故宮博物院 鎮館寶瓷

【製作年代】明代萬曆年間

【文物產地】:景德鎮官窯

【文物原屬】:宮廷御用瓷器,為清宮舊藏

  簡介:侈口大圓盤,窄脣,矮圈足。胎薄,施釉潔白,器面圖案為釉下青花與釉上低溫彩共同描繪成。明神宗萬曆時期,官方手工業喜愛製作五彩繽紛的作品,以寓意吉祥為要,而題材瑣碎;在同一平面上,常以各種形狀的開光框緣界隔出不同空間與主題,使觀者視線所及,紋飾滿布,幾無間隙;多樣主題並呈,讓人目不暇給,充分營造華麗而熱鬧的氣氛。

藍釉描金粉彩開光轉心瓶


南京博物院 鎮館寶瓷

【製作年代】:清乾隆年間

【文物產地】:景德鎮官窯

【文物原屬】:清宮御用瓷

  簡介:此瓶底施湖綠釉,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是景德鎮為清宮專門燒造的大內瓷器,為清朝中期乾隆皇帝所使用,是粉彩在鼎盛時期的代表作。藍色釉面光潔平滑,瓶體描金,繁縟奢華,燦爛奪目。瓷瓶腹部有鏤空雲霧花紋,透過鏤空花紋,可看到瓶內能轉動的圓柱形瓷內膽上的繪畫。一動一靜,結構奇妙,巧奪天工。

歲寒三友紋梅瓶


南京博物院 鎮館寶瓷

【製作年代】:明代洪武年間

【文物產地】:景德鎮官窯

【文物原屬】:隨葬明器

  簡介:歲寒三友紋梅瓶高41.7公分,造型優美,器型完整無缺,歲寒三友指松樹、綠竹、梅花三種常綠植物,象徵著高潔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畫的常用題材。也許是追求畫面對稱的緣故,明代洪武朝的歲寒三友紋飾都添繪一株芭蕉。這種情況沿襲明、清兩代,甚至在清代歲寒三友紋中,芭蕉成為主要紋飾。這件梅瓶美中不足的是其釉里紅的釉色欠佳,但瑕不掩玉,它於1993年被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組定為國寶級文物。

鳥紋抱月瓶


英國大維德基金會 鎮館寶瓷

【製作年代】:清雍正年間

【文物產地】:景德鎮官窯

【文物原屬】:清宮舊藏

  簡介:鳥紋抱月瓶,全稱「清雍正款景德鎮官窯粉彩花鳥紋捲雲耳抱月瓶」,是清代雍正年間產自中國景德鎮的一件官窯瓷器,是當時粉彩瓷的精品,清末民初流入海外,現屬於英國大維德基金會,在大英博物館展出。

  在抱月瓶的一面,兩隻白頭翁鳥站在白色和粉色花枝的枝頭。在抱月瓶的另一面,一對白色的鳥棲息在不同的開花樹上,一對蝴蝶則在藍紫色的翠菊上震動著雙翅。圖畫的細部描繪非常美妙,反映了這件物品是由宮廷委託,在景德鎮的御窯製作的。每一簇樹葉都由四種不同的綠色陰影構成,盛開花朵的陰影也勾勒得非常巧妙。為雍正粉彩不可多得的精品。

至正型元青花龍紋大瓶


英國大英博物館 鎮館寶瓷

【製作年代】: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年)

【文物產地】:景德鎮官窯

【文物原屬】:華裔古玩商吳賚熙舊藏

  簡介:大維德基金會收藏的中國瓷器最有名的是至正十一年(1351) 青花龍紋大瓶。此瓶成對,器型複雜,形體又大;九層紋飾(耳飾算一層) ,幾乎囊括元青花繪畫內容的全部(就差人物未畫),後凡是層次多,繪製內容相彷彿的元青花,都被統稱為「至正型」,可見此瓶的影響力。這對花瓶是現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樣品之一,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其看點有四:

  看點一:大器,造型挺拔,俊秀。難得的是成對的,保存完好。細看龍鳳紋,雲紋,象鼻瓶耳,纏枝蓮紋等繪畫筆法完美無缺。實屬元青花之中的精品。看點二:鐵鏽斑。元青花的鐵鏽斑是鑒定元青花的一大特點,此瓶可以說是個範本。看葉瓣處,尤為明顯。看點三:畫工精湛。飛龍生動,筆法流暢。看點四:該瓶銘文:「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里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副,祈保闔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凈一元帥打供。」

  此對大瓶現為元代「至正型」青花瓷器鑒定的標準器物,天下無雙。


推薦閱讀:

TAG:博物館 | 瓷器 | 眼界 | 國內 | 國內外 | 作為 | 博物 | 開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