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點到民居的距離僅六百米

網易《路標》文|洪坡、王海萍、李彥麗、李潔、劉霽 編輯|張建寧對天津萬科海港城三期的住戶來說,爆炸的火光和巨響幾乎同時而來——他們離爆炸中心太近了,據媒體報道與地圖測繪,不到600米。這不是唯一受波及的小區,網易《路標》現場勘查發現,就在儲藏了大量危險品的爆炸點周圍1公里範圍內,有3個大型居住社區。開發商數據顯示,合計入住戶數超過5600戶,據此預計影響人數已經上萬。0!

多達10個以上的大型住宅樓,密集分布在距離爆炸點兩公里的範圍內。而在這三座社區周圍,還有超過18個物流公司及倉庫,暫未得知這些倉庫中是否同樣存放著有毒危險品。事實上在天津,這種居民區被化工廠、倉庫包圍的情況並不罕見。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城市發展系主任傅崇蘭,對網易《路標》嘆息:「濱海新區規劃的時候,規劃部門對倉儲轉運、港口、居民區三者之間的距離沒有很好地論證。」據新華社報道,截至8月13日13時,濱海新區危險品倉庫爆炸事故導致44人死亡,住院521人,其中重症傷員52人。預計失聯人數超過21人。國家規定危險品倉庫與其他建築應相隔1000米天津是中國北方的化工重鎮,同時又是北方最大的港口。2010年的官方數據顯示,濱海新區工業總產值排名前20的企業中,有16家都是重工業企業。而據不完全統計,整個天津有超過5000家化工企業。而網易《路標》搜索網路地圖後發現,濱海新區的化工企業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與居民區犬牙交錯。1!

但是在2001年,國家安監局頒布了《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開業條件和技術要求》,其中明確規定危險化學品倉庫與周邊建築的安全距離為1000米。這條死限在一些城市得到了嚴格的執行。2014年新華網報道,正是因為無法找到如此開闊的空間,導致北京城內已經幾乎找不到適合建設危險品倉庫的空間。很明顯,天津沒有做到這一點。只有老區因為沒有做好規劃,才會有密集共存的現象。現在的新城一般都有提前規劃,將居民區和工業區隔開。考慮到濱海新區並非工業老區,而是在最近15年才納入天津的戰略發展規劃,不少企業更是在最近幾年才剛剛搬遷至此,這種工業區與住宅區密集共存的規劃顯得十分罕見。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城市規劃與管理系副教授楊宏山,對網易《路標》表示:「這次事故也反映出城市建設過程中一些規劃操之過急,該有的評估(做得不好)。如果開發商為了獲利,政府為了獲得政績,政商聯盟,把公眾排除在外的話,風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他同時提到,此次住宅區和危險品倉庫靠得太近,牽涉的已經不是簡單的鄰避問題,而是「已經遠遠突破了安全的底線」。資料顯示,濱海新區已是國內最大的煉化一體化基地之一,也是華北地區最大的煉油及深加工基地,而當地政府希望成為世界級生態型石油化工產業基地。爆炸企業曾被100%認為選址合理當地民眾並非沒有注意到自己被化工企業所包圍的事實。2012年4月,大批濱海新區市民在世紀廣場散步,抗議某化工項目在大港奠基開工。而媒體也幾乎年年報道濱海新區的污染問題,居民形容「最嚴重的是夜間,夏季也不敢開窗」。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城市發展系主任傅崇蘭告訴網易《路標》,自二戰之後,倉儲轉運港口通常被規劃離城區20公里以外。包括寧波、河北黃驊港等新建過程中,都曾遵循了這一標準。但因為「天津濱海新區發展很快,當時已經有了港,沒有辦法作為一般傳統港口選一個遠的地方建設。但是多急的情況都應該適當分開」。當地政府同樣意識到危險的所在。爆炸所在的天津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是天津海事局指定的危險貨物監裝場站,同時是天津交委港口危險貨物作業許可單位。其官方網站顯示,去年8月,他們還通過了公安部門的多方面檢查。根據天津市安監局官網報道,天津副市長何樹山在上周四(8月6日)還曾與濱海新區20多家重點企業負責同志「談心談話」,要求確保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網上流傳的一份《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躍進路堆場改造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顯示,發生爆炸的倉庫動工前,曾發放了130份調查表,收回128份,100%的公眾認為該項目選址合理。而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說,51.6%的公眾支持,48.4%持「無所謂態度」,即無人反對。而在風險評估部分,報告稱該倉庫發生火災爆炸的情況下,「不會對環境和周邊人員產生顯著影響。」這份報告經過了天津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的評審,並最終公示後被通過。瑞海公司的另一份環評公示報告則提到,倉儲物料大多為危險、易燃物料,存在一定環境危險,但「在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的前提下,事故風險在可接受範圍內。」這個風險,直到2015年8月12日的深夜,才被世人留意。載入全文
推薦閱讀:

TAG:爆炸 | 距離 | 民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