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涿鹿黃帝城遺址

今天一早,開車一路向西,沿著阜石路到了門頭溝,拐上109國道,一路沿著109國道,欣賞著永定河兩岸的山水風景,路過齋堂水庫,繼續西北行,來到河北的涿鹿縣。從這裡上G95涿州到張家口的高速,在黃帝城出口下高速,然後繼續沿著縣道公里向東行駛14公里,來到涿鹿的黃帝城遺址和三祖文化園。

黃帝城遺址位於涿鹿縣礬山鎮西,四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發生的一件重大故事「黃帝戰蚩尤於涿鹿之野」就發生在此地。涿鹿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地方,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

汽車一直開到三祖文化園的門外,這個三祖文化園是前幾年才剛剛建設完成的,北邊是中華三祖堂和三祖文化園,南側是中華合符壇廣場。整個工程宏偉壯觀,氣勢磅礴。

先來到三祖文化園,這裡主要建築就是中華三祖堂,據說這裡原址叫黃帝祠,傳說與黃帝城同建於4800年前的黃帝時代。黃帝祠是我國歷代帝王將相祭祀懷古的殿堂。秦始皇、東晉司馬德宗、清乾隆等,都曾不遠千里,風塵僕僕,前往拜謁。著名的南宋愛國將領文天祥曾揮筆寫道:「我瞻涿鹿郡,古來戰蚩尤。黃帝立此極,玉帛朝諸侯。」現在黃帝祠已經沒有,在原址恢復的三祖堂同樣壯觀和雄偉。

順著百米大道,走上台階,來到中華三祖堂,這裡主要供奉著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黃帝,炎帝和蚩尤。這是在中國第一個將三位祖先供奉在一起的祖堂,也說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融合和開放的民族,4800年前,中華民族的這三位祖先,帶領先民來到涿鹿這個神奇的地方,進行了征戰、耕作、融合,建立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第一個政權集中地,創造了中華民族的「龍」圖騰,實現了中華民族第一次大融合,開創了中華文明的新紀元。三祖堂內的三面牆上的壁畫,說明了三位祖先的功跡和歷史流傳的故事。

從中華三祖堂西側的後門出來,步行500米,穿過一個小湖,當地人稱為軒轅湖,來到黃帝城遺址。這個黃帝城遺址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發現和發掘的,現在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帝城遺址坐于山丘高處,古時應該叫青丘之山,現在還可以在青丘之山清晰看見城牆的遺迹,城牆呈不規則正方形,長寬各500米,城牆系夯土築成。現存城牆高3至5米,南、西、北城牆尚在,東城牆下面就是軒轅湖和湖水沖開的河道。經過近50多年的發掘,在黃帝城遺址內,逐步出土了有大量陶片,除少量夾砂泥質粗紅陶外,大部分是泥質灰陶和黑陶。器物殘件和陶鼎腿、乳狀鬲足、粗柄豆櫪等,到處都可揀到,有時還可揀到完整的石杵、石斧、石鑿、石紡輪、石環等。

就在黃帝城遺址標誌不遠,剛剛發掘了兩處房屋地基遺址。每處都是方方正正的10平米左右的房基,有些房基還有燒火灶台的痕迹。

黃帝城遺址東側不遠就是黃帝泉,原名叫「阪泉」原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阪泉大戰所在地。有城必有水,黃帝城遺址就是因為有此泉才得以建立和發展。傳說黃帝當年常在此泉「濯浴龍體」,故又稱「濯龍池」。黃帝泉為自流泉,每小時350立方米的的流量湧出,解決著附近9個自然村村民的生活用水和灌溉問題。此泉水溫常年在12-13攝氏度,入口甘甜,當地老百姓說常飲此水有防癌防風濕之功效。想那4800年前此泉之水的質與量肯定遠遠勝過今日。

當初黃帝和炎帝就是首先在此地發生了爭鬥,這個爭鬥也可能就是由於泉水之爭吧,當地有一個村莊叫上七旗村,相傳遠古時代炎帝的大軍就駐紮在上七旗村,而炎帝的對手正是黃帝,炎帝在上七旗擺了七桿大旗,黃帝在下七旗擺了七桿大旗,雙方都擺的七旗陣,現在這裡的兩個村莊分別叫上七旗、下七旗,現在黃帝城遺址不遠的溝和峽谷就是黃帝、炎帝阪泉之戰的古戰場,他們之間的戰爭被後世定名為「阪泉之戰」。

站在黃帝城遺址的青丘之山上,可以環繞四周,這裡放眼看去,四周是群山環繞,遠觀到南面的涿鹿山。它處於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的交接地段。涿鹿這個地方就是因山而得名,相傳遠古時代的涿鹿氣候溫暖濕潤,而涿鹿之地有座山,此山遍生竹子,同時有梅花鹿在這裡繁衍生息,所以稱之為「竹鹿山」,西側北側就是燕山,群山之間有著150平方公里的平地,東北一角,可以遙望官廳水庫和康莊草原,平原之地就是古戰場,據說在4800年前,中華的祖先黃帝、炎帝和蚩尤在此曾經發生過一場大戰。《史記.五帝本記》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驍勇善戰,而且善於用兵。黃帝屢戰不勝,最後與炎帝聯手,才大敗蚩尤於涿鹿。唐朝詩人胡曾就曾經感慨涿鹿山:「涿鹿茫茫百草秋,軒轅曾此破蚩尤,丹霞遙映山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可見當時的場面十分的凄慘也十分的壯觀。幾千年前的熱血廝殺已成往事,留給我們的只有無盡的想像和遐想。

在黃帝城遺址城牆的北側山坡下面,現在已經重新建立了一些古代村莊部落,從黃帝城遺址向下望去,彷彿穿越時空,置身在五千年前的感覺。仔細一問才知道這是前幾年建立的黃帝城影視基地,所有的房屋都是由泥土和茅草建成,建築風格古樸,著名導演張紀中先生在這裡拍攝了史詩劇《英雄時代》,蚩尤寨、神農觀星台、古戰場各種場景應有盡有,眼睛所及之處皆是遠古時期的建築風格,呈現出遠古時期的效果。

看了一下景區說明,在黃帝城附近一帶。主要遺址和遺迹有黃帝祠、軒轅湖、溫泉行宮、定車台、蚩尤寨、蚩尤泉、蚩尤城、蚩尤墳、釜山、橋山等,這些都是歷史上經常出現的字眼,都在附近,可惜由於很多景點現在還沒有恢復。

從原路返回,又來到了中華三祖文化園的廣場,廣場南側已經建起來雄偉壯觀的中華合符壇廣場。中華合符壇是為了紀念黃帝在涿鹿釜山合符、中華民族實現首次融合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弘揚合符文化而建。4800年前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黃帝、炎帝、蚩尤經過涿鹿之戰和阪泉之戰後,「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共同開啟神州鴻蒙,實現天下「合符」,合符即融合、統一、聯盟之意,是中華民族產生、發展、壯大、統一的基石。

中華合符壇與中華三祖堂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在縱貫中華合符壇的千年文化神道上,依次排列著嫘祖浣紗、三祖橋、華表、中華一統廣場、中華合符壇、民族圖騰柱、九龍柱等景觀。

首先走在文化神道上,總長204米,與中華三祖堂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在縱貫中華合符壇的千年文化神道上,依次排列著三祖橋、龍鳳華表、中華一統廣場、中華合符壇、民族圖騰大觀園等景觀。

我們還可以看到三祖橋旁邊的龍鳳華表。華表高18米,高大巍峨,氣勢恢宏,採用優質漢白玉古石材精雕細刻而成,依據左龍右鳳的位序安置,象徵自五千年前,中華三祖「合符釜山」以來,中華民族圖騰統一,龍鳳呈祥。

中華合符壇是方形壇基高6米,壇面為99999平方米的中華一統廣場,中間的圓壇為三層,第一、二層分別門開「四面」、「八方」,頂層為壇心,象徵天地之間、四面八方來朝、同心歸向一統。

中華合符壇中間是一組九龍騰飛環抱地球的巨型建築,九條龍柱均高達45米,共托一珠。象徵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合符壇的東西兩翼,配以展示中華民族偉大發明創造的「渾天儀」和「地動儀」讓您再次領略天下第一儀仗帶給您的震撼!

在合符壇的四周樹立了56個民族文化徽幟,每個柱子有中文和英文的說明,說明56個民族的來歷和歷史,非常壯觀,也象徵56民族人們一起手挽手,臂並臂,共同祝願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

再見了,涿鹿黃帝城遺址,記住了,這裡是龍圖騰的誕生地,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我們沿著109國道繼續西行,會有更多的收穫和體會。


推薦閱讀:

TAG:黃帝 | 遺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