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爾: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流亡神學家

橡樹出版之【橡果來鴻】

編者按oaktreepublishing

若論才華,丁道爾堪稱語言大師,可以做許多事,但因信仰的緣故,他只堅持做一件蒙召領受的事,並為此獻上了生命,成為殉道士。在比拼才華和名利至上的年代,基督徒需要丁道爾一樣的專註、委身、順服,乃至捨命。讀郭為弟兄閱讀《改教家的神學思想》一書延伸出來對丁道爾本人的追憶,甚願我們從中得到生命更新的動力。

威廉·丁道爾(William Tyndale)的一生曲折坎坷。他被通緝,到哪裡總有教皇、亨利八世等人的爪牙騷擾。但這個堪稱「王牌通緝犯」的基督徒並未因此而喪失鬥志,而是越挫越勇。

蒂莫西·喬治說:「他四處遊走,一件披風,一把短劍,是他全部的家當。」仗劍天涯,遊走四方可不是為了「詩和遠方」,而是冒著生命危險,為信仰而勞苦奔波。流亡期間,他遭受了誹謗、船壞、背叛等苦難,最終被監禁乃至殉道。因此,丁道爾的神學思想是在追捕者的不斷追捕中發展起來的。

二十多歲確信呼召後全身心獻上

在早期教會,哲羅姆把聖經翻譯成拉丁文,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武加大譯本,在此後長達一千年的時間裡,這是西方基督教界所知的唯一聖經譯本。

隨著時間的推移,拉丁文逐漸成為只有博學的神職人員和受過大學教育的學者才能通曉的語言,使得一般信徒無法接觸全備的聖經真理。早在宗教改革前,就曾有人想把聖經翻譯成英文,一直未能實現。但是丁道爾做到了,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他就確信上帝呼召他把聖經翻譯成為自己的母語英語。他毫無保留地獻上自己的生命來完成這份工作。不顧個人安危,甚至獻上生命的代價。他能說七種語言,精通古希伯來語和希臘語。

丁道爾是個專一的人,他對神的專一,對神所給的託付專一。在《改教家的神學思想》一書中。論述丁道爾的那一章題目為:「我只做這一件事:威廉·丁道爾」。該書作者蒂莫西·喬治稱丁道爾為:「漂泊中的學者,流亡中的神學家」。丁道爾的工作建基於威克里夫和羅拉德派的傳統。威克里夫是以拉丁文武加大譯本為底本翻譯聖經,而丁道爾則是從希伯來文和希臘文原文來翻譯。當時印刷技術才出現,丁道爾想借著這樣的大好機會批量印製聖經,讓自己翻譯的英文聖經在講英語的人群中間廣泛傳播。

在1519年的一天,天主教公開燒死了一個女人和六個男人,這些人只不過教孩子英語版本的主禱文、十誡和使徒信經。他們這樣做是怕普通信徒知道這些神職人員所做的一切。然而,面對這一切,丁道爾沒有退縮,他深知這是與魔鬼所展開的一場生與死的戰役。如果人們無法觸摸聖經的信息,信徒的生命仍然處在無知的光景中。

丁道爾在自己所寫的《羅馬書》序言中寫道:「我們一旦相信那傳講給我們的大喜消息,聖靈就馬上進入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鬆開魔鬼的捆綁,那魔鬼從前迷住我們的心,抓住不放。」

英國境內的「黑貨」新約聖經

因著故國的逼迫,丁道爾不得不離開英國,從此再也沒有回過他的出生地,那一年他30歲。在接下來的歲月里,他過著一種躲藏的生活,不時地要躲避托馬斯·沃爾西樞機主教和托馬斯·莫爾的調查員以及間諜的跟蹤。

在丁道爾的不懈努力下,他翻譯的新約聖經終於可以運到英國,不過是作為黑貨進入自己的國家的。從1526年開始,有人秘密策劃把被禁的新約偷運到英國,印好的新約散頁藏在布匹包中或藏在防水箱中。這些貨物沿著萊茵河順流而下被運出境,越過北海被偷運到亨利八世的領地。在英國境內,信徒們組成聖經傳遞網路,有專門的人負責接貨,收到這些丁道爾翻譯的散頁聖經後,他們就裝訂成冊,在黑市售賣以及送給那些迫不及待地想得到聖經的信徒。有一個農民用一整車的乾草換了一卷《雅各書》。

當那些目不識丁的信徒聽到人們用英文大聲誦讀新約上的話語時,我們可以想見他們的激動之心。後來,亨利八世發布了一條諭令,禁止國人購買閱讀丁道爾翻譯的新約。儘管面臨這樣的逼迫,但是已經無法阻擋信徒閱讀聖經的熱情了,翻譯好的英文聖經被千方百計地運到英國。偷運書籍要冒著被絞死或者燒死的危險。

F.C.艾維斯寫道:「在16世紀,偷運書籍的人隱姓埋名,不張揚,這是大家心領神會的。一旦被捕,就會喪命,若不是直接被絞死或燒死,也會死在監獄中,那時的宗教氛圍很奇特,令人高度緊張。在那種情形下,投運書籍的人多是為信仰的緣故,而不是為貪財。」

丁道爾改變世界的策略是想透過讓人們與那位永活的上帝相遇來改變他們。他相信,上帝要在那個時代帶來真正的屬靈復興,而上帝所喜悅的途徑就是翻譯聖經,讓每一個信徒都能投奔到這活水的江河裡。

丁道爾曾這樣向讀者推薦他的新約譯本:「親愛的讀者,我勸你要勤奮,帶著單純的心意來,一心仰望聖經所說的話語,這話語能給你幫助,給你永生。憑著這話語(我們若悔改並相信的話),我們就會得到新生,就會成為新造的人,並且享受基督的愛的果子。」無論得時不得時,丁道爾的苦心總算沒有白費。

末後時代的英國使徒

聖徒有很多,但是丁道爾只有一個。丁道爾不會刻意模仿誰。羅雲·威廉斯曾評價他,說他是一個獨立的基督教思想家,有著「嚴肅、有創意的才智,他所遵循的願景是有系統的,是他自己的,不是路德宗的、加爾文宗或茨溫利宗的,然而卻是獨特的、廣泛的、深深根植於聖經的。」

丁道爾的使徒性不僅僅是他在翻譯聖經上,他更願意在生活中踐行基督信仰,樂意向那些未得救之人傳福音,他說:「我愛那些好鄰舍,因為他們在基督里;我也愛那些不好的鄰舍,因為我要把他們帶到基督面前。」值得一提的是,丁道爾可能是第一位呼籲向穆斯林傳福音的新教神學家。他曾說:「我一定要儘力、盡我所能來愛突厥人,是啊,是超乎我所能,從我的心底里愛他,像基督愛我那樣愛他,也不吝惜我的財務、身體或生命,只為贏得他歸向基督。」

福克斯在他所著的《殉道史》一書中,稱丁道爾「就其所受的諸多苦和辛勞而言,堪稱我們這個末後時代的英國使徒。」福克斯認為丁道爾和保羅很像:兩個人都未結婚,沒有自己的家庭;都在完成使命的過程中與危險擦肩而過,都被背叛過;都在獄中坐牢並寫過書信;都遭遇過海難,最終都死在帝國的魔掌之下。

雖然他尚未把整本聖經翻譯成英文就殉道了,但是丁道爾的門徒約翰·羅傑斯完成了老師未竟的翻譯事業,1537年,羅傑斯把丁道爾和科弗代爾的翻譯合併到一起,在英國印刷出版,這是歷史上第一版全本英文聖經。丁道爾翻譯的聖經,在英語聖經和英語的歷史中成為決定性的。當國王詹姆斯授權翻譯英文版本聖經,翻譯人員爭論如何翻時,他們一致認為最好從丁道爾的版本開始。最終,英王欽定本吸納了丁道爾譯本百分之九十的內容。

1535年5月21日,丁道爾遭別人暗算,被設套逮捕,他被指控為異端。次年的10月6日,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丁道爾被綁在加了火藥的木頭上。在當地官員的示意下,丁道爾被處以絞刑,隨後遺體被焚燒。

這一天是年僅42歲的丁道爾向主交賬的日子。丁道爾說過:「他們若把我也燒掉,若這是上帝的旨意,那就讓他們燒吧!無論如何,把新約翻譯成為英文是我的責任,所以我現在才這樣做。我還會做得更多,只要是上帝命令我去做的。」

1538年,英國宣布在每一個教堂里都放置英文聖經,想要讀的人都可以自由地去讀。

(本文參考了橡樹策划出版的《改教家的神學思想》一書。)


推薦閱讀:

TAG:神學 | 一件事 | 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