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龐貝——青海喇家遺址(母愛聖地)

4000年後重見天日

留給人們的不僅是震撼

6月的民和官亭已經開始瓜果飄香,白蘭瓜的香甜穿透綠油油的麥田撲面而來。此後,西瓜、杏兒、蘋果、梨兒、核桃等都將在這裡粉墨登場,帶給人們田園的享受。

毗鄰官亭鎮的喇家村,夏日風光如江南般俊秀,人們安詳地任由陽光灑落。

黃河岸邊的這片富庶土地,自古就是人們生活的樂園。4000年前,有一個神秘的部落也曾在這裡愜意地生活,直到有一天,災難改變了這裡的一切,也改寫了一段歷史篇章。也許是在一個傍晚,也許是在一個明媚的午後,大地震突如其來,驚恐的人們從低矮的房屋中沖向門口,但瞬間被垮塌的房屋無情地埋進廢墟。來不及悲傷,洪水再次肆虐。太陽再次升起時,這裡卻變成了一片平地,似乎從未發生過什麼。

1999年至2007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民和縣博物館聯合對喇家遺址進行了歷時9年的考古發掘,發現了聚落居址、環形壕溝、祭壇廣場等主要遺迹,出土了大量石器、玉器、骨器等各類文物千餘件。

埋藏地下4000年的聚落再次出現在我們面前時,卻帶給我們一個異常慘烈的場景:在發掘的四座古代房址中,竟然有23具姿態各異的遺骸,其中僅4號房址中就有14具骨架!經專家對這些人骨性別年齡鑒定,發現多數為未成年人,年齡最小的僅有2歲。

在這個災難遺址中,最令人動容的則是偉大的母愛。在喇家遺址3號、4號房址中,都有母親懷抱嬰兒的遺骸,在災難來臨之際,他們用頭和身體緊緊地護著孩子,更讓考古學家們吃驚的是,經過DNA測試分析,其中被稱為懷抱小孩的母親,她們並非母子關係。

由此,在喇家遺址的保護利用中,海東市已經高舉起「世界母愛聖地」的牌子。6月12日,由海東市委宣傳部、海東市文聯、民和縣委宣傳部、民和縣文聯聯合舉辦的喇家文化旅遊專題研討會上,已經打出了「母愛」這張牌。

黃河磐王、玉刀之王出現

喇家遺址真的和大禹有關嗎

喇家遺址中的遇難者到底是一群什麼人?時隔4000年的時空,這一問題至今仍然沒有答案。

但從喇家遺址出土的文物及發掘的遺址來看,4000年前生活在這裡的,不是一個普通的部落。在喇家遺址,不僅發掘出規模巨大的環形壕溝,還有供人們集中活動的小型廣場,以及結構獨特的窯洞式建築、干欄式建築,以及依牆壁或牆角而建的壁爐。此外,還有祭壇和高等級墓葬等遺迹。特別是出土了反映高等級社會和禮儀制度的黃河石磐、大玉刀、玉璧、玉環、玉斧、玉錛等。其中,黃河石磐被譽為「黃河磐王」,大玉刀被譽為「玉刀之王」,均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王者之器」。民和縣文聯主席馬曉晨據此認為,這些玉器玉料的來源除附近的玉礦外,更有來自遠方的祁連玉、崑崙玉、和田玉等,這說明這裡的絲綢之路商貿活動早在4000年前就已經很發達了。

喇家遺址位於黃河的第三台地上,處於黃河上游北岸,黃河從積石峽滾滾而下,直擊寺溝峽進入甘肅永靖境內。儘管黃河流經民和的地界並不長,但自古以來,人們稱這裡是大禹的故鄉。在臨近喇家遺址不遠的寺溝峽內,很多遺存被神話為大禹治水的傳說。馬曉晨對此大膽推測: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誰能擁有這樣一個文明發達的城邦古國,誰有能力建造這個城池呢?看來只有大禹。據考古工作者考證,喇家遺址大環壕、祭祀廣場的建造年代與《水經注》記載大禹「導河積石」的年代基本相近。而且,巨型玉刀和被稱為「黃河磐王」的巨型石磐象徵至高無上的權力,當時也只有大禹才擁有這種權力。

麵條文化、民俗文化、黃河文化

我們該給喇家遺址怎樣貼標籤

喇家遺址是珍貴的古代文化遺存,保存、保留了4000年前黃河流域豐富的社會文化信息,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地位。

民和縣博物館館長何克洲表示,在喇家遺址中,除了大量豐富的齊家文化遺存外,也有部分馬家窯文化、少量辛店文化遺存。去年,為配合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三棚一館」的建設,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牽頭,組成喇家遺址聯合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全面、系統勘探的基礎上,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發掘工作,並獲得了一些較為重要的成果,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銅器、骨器、角器、牙器等諸類標本近千件。同時,發掘揭露出喇家遺址第一座陶窯,為研究齊家文化陶器燒造技術提供了重要資料。帶柱洞的地面式或半地穴式房址和三座房址共用一處門前場地的現象均為喇家遺址首次發現,大面積集中分布的房址更為探索齊家文化聚落形態及社會結構提供了難得的線索。

海東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文聯主席李永新表示,喇家文化和納頓文化、民族文化、水文化、生態文化相得益彰,形成一個完整的獨特文化體系,這就為喇家遺址文化旅遊發展奠定了基礎。青海省作協副主席、青海日報文化專刊部主任馬鈞認為,喇家遺址出土有世界最古老的麵條等,可供挖掘的文化很多。民和縣旅遊局局長馬成文也認為,除了母愛文化,喇家遺址還有麵條文化、石磐文化、民俗文化、河湟文化可供挖掘。

遺址公園建設啟動

庄廓院里將飄咖啡香

自去年年底以來,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項目全面推進,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編製的建築面積6800平方米的博物館和建築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三個保護棚等設計方案已經完成。同時,民居改造、公園建設性詳規設計等目前也已完成第一輪方案。

記者在喇家遺址現場看到,目前兩個展廳已布置一新,發掘的遺址已得到有效保護。民和縣官亭鎮鎮長馬學貴告訴記者,目前征地工作已經開始,但未來的建設並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將保留一些傳統庄廓院,將其打造成賓館、酒店甚至咖啡館,給這一史前文化添加現代旅遊元素。


推薦閱讀:

TAG:青海 | 遺址 | 母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