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黃河網】走訪東阿縣苫山古村落遺址

走訪東阿縣苫山古村落遺址

東苫山村劉氏宗族家廟久聞縣城西南的苫山村至今仍保持著很多比較完整的歷史風貌和傳統文化遺迹,特別是其獨特的古村落民居頗有文化價值。日前,我與三五好友慕名前去走訪。苫山古村落的形成苫山村,因苫山而得名。苫山,屬泰山西來余脈,巒峰層疊,風景秀麗,形似苫蓋,所以叫苫山;因為山峰西岩有峰突起狀若卧羊,因此又叫羊山。居住當地的先民將此二峰合而稱之苫羊山,簡稱苫山。早先居民在刀耕火種的時代便依山而居,漸漸形成苫山村。傳說,苫山石佛寺院內有「部落井」,早在氏族社會已有原始人部落。考諸歷史,春秋時苫山村為巂地。巂,即今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西南的苫羊山一帶地區。據《苫羊山志》記載和苫山居民區漢墓出土文物證實,在漢代已有居民村落。邑人蘇則曾在《重修石佛寺記》中說:明正德七年(1512)「環山而居者無慮數百家,多縉紳鼎族」,可知早在四百九十多年前苫山村已是遠近聞名的大村鎮。明清時期,苫山村人才輩出,科甲相繼,明代共出五進士,名勝遠播,同朝為官,這在明代科舉史上是極為罕見的。這一古村落的形成,以及豐厚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運河文化、宗族文化以及山水文化,其歷史遺存、鄉土文化、自然和人文景觀,具有歷史、建築、藝術、美學、社會文化等多學科的研究價值。——古民居明清,苫山有「九十九座樓」之稱,言其樓房建設之多。現在全村尚保留近十座,其中前苫山中街西頭路南一衚衕保留較為完整。官至兵部武選司郎中的進士李學詩(1530-1580)之故居就在其列。這些古民居建築風格具有「鄉村士大夫」風範和文人風雅,堪稱中國北方村落建築的典範。——寺廟遺址在苫山,佛教、道教、儒教等交流碰撞,融會貫通,和諧共存千百年之久,形成了當地獨特的宗教文化現象,是中國文化博大包容精神的一個縮影。苫山古村落遍布許多宗教寺廟遺址。其中,苫山摩崖碑下十餘米處的碧虛觀、苫山西南隅的石佛寺、苫山西麓的三官廟以及苫山村東頭路北的關帝廟最為有名。——墓塋祠堂在苫山村各處,散見著眾多的墓塋遺址,多為古時顯赫人士之墓處,與當地的寺廟遺址遙相呼應,體現出歷史上苫山村的輝煌。元武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大都屯田經歷侯德尉墓,位於該村西面,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葬於此;明劉氏父子三進士墓塋,遺址在苫山西北,號為劉林,聞名遐邇;明兵部武選司郎中李學詩墓,在今前苫山村東南角關顧路東側,現墓碑尚存。——水文景觀苫羊碧塘是最主要的水文景觀。每到夏天多雨時間,水灌此塘,變為平湖。綠波粼粼,鵝鴨嬉戲,山屋倒影,月色相映,形成一幅美麗的圖景。此外還有險灣索濤、河灣晨曲、臨黃觀翠、西麓雙渠、蘆花渡等有名景觀。——文物古迹雨山漢墓。東苫山居民區發現有漢墓群,1994年8月出土一墓穴,其構造為青磚(也有少部分紅磚)砌拱形頂,呈南北走向。墓穴中出土青銅鏡、陶釉罐等文物。——《苫羊山志》《苫羊山志》成書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現存的一部系清後期抄本。該書中介紹了苫山村地靈人傑的狀況。此志有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村志,該志作者李濠,苫山村人,生於1593年,一生熱愛山水、繪畫、治史,信奉佛教。此外,苫山古村落還有古家庭遺風、獨特的文藝節慶風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於舊有居住形式與現代生活方式之間的矛盾,苫山古村落的破壞十分嚴重。走訪中,很多書中記載的遺迹沒能見到,甚至典型的民居院落也正逐漸被新式的建築所代替。苫山古村落的保護亟待解決,否則,不久的將來我們只能在文字中尋找這些百年民居的蹤跡了。(張國慶)

據這家古民居的主人介紹,該二層老房由於歷史原因被拆除過一米多高.

有二層閣樓曾被截去一米多高的老房子外貌

這條衚衕幾年前還保留有好幾處古民居,因為年輕人住不慣老房子都紛紛改建了。這家僅剩大門還能看出古民居的影子。東阿縣苫山古村文化旅遊大美東阿,印象苫山!傾聽最美古村落的人文故事
推薦閱讀:

TAG:古村 | 黃河 | 山東 | 遺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