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姚凱的『小議』再評『中國神學建設的起點何在?』

從姚凱的『小議』再評『中國神學建設的起點何在?』腓利門

引言:   筆者無論是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都不能被稱為『文化人』(筆者只受完普通教育的小學。因生長在海外,中文則是連小學都沒機會讀完)。參與中國神學建設議題的討論,按姚凱弟兄(以下稱姚兄)的看法似乎是「撈過界」了。多年以來,有機會看了一些有關中國神學建設,或『本色化神學』的討論資料。一直為這些學者們的努力和貢獻喝彩。也受到他們的熱誠所感動,而求告天父成全他們手上的工,叫認識耶和華的知識遍滿全地,使中華民族得著福音的好處。   在過去所接觸到的資料中,也看過一些持不一樣意見的文章。單就開放討論的精神而言,這是一種可嘉的現象。不過,既然討論是開放性的,參與討論的人若缺乏一種開放的心態,很多時候就會出現一種各說各話,而扼殺了討論的空間。   歷史所然,基督教傳到了西方之後,得以生根且蓬勃的發展。西方人曾認認真真的研究並傳揚基督教將近二千年之久。就這一事實而言,筆者認為當我們研究基督教的時候,所能參考的研究成果『全都是西方神學家』這是很自然的事。並不足以為奇。筆者相信這些西方的弟兄姐妹們在他們的特有時代環境中,受到聖靈的光照而對上帝的特殊啟示(聖經)做出了解釋。即是聖靈的光照,他們的貢獻不僅僅是牧養了西方的教會,更具有其普世性的性質。真道也因此而得以傳承直到地極。西方弟兄姐妹在真道上的研究乃是普世教會的共同財產。我們理當虛心地向他們學習,這是無可厚非的事。身為神國大家庭的一分子,我們在享受西方弟兄姐妹所傳承下來的神學貢獻的同時。我們也得在我們的特有種族文化背景中在神學建設上參與。依筆者看來,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否則我們就是在光吃西方弟兄姐妹所貢獻的老本了。   本文將先試圖去理解謝文郁弟兄(以下稱謝兄)的文章中心論點。然後再從姚兄的『小議』找出異同之間的論點並且作出一些探討和回應。   至於加入這個話題的討論一個最基本的動機,就是期盼能看到有更多的人投入討論。讓這個議題因為得到更多弟兄姐妹的關注。這也是筆者特別註明自己「文化水平」的原因。意在拋磚引玉。   中國神學建設並非文化比較   謝兄首先否定了基督教僅僅是西方文化的一種宗教。因此,基督教神學並不是西方人的專利。如果基督教不屬於西方,那麼,基督教究竟屬孰是謝兄必須交待的問題。謝兄所提供的答案是,基督教是『超越文化環境影響的存在』;並認為,這超越性質就是『基督教的原始生命力之所在』。也在這一發現的基礎上,謝兄針對自十六世紀以來基督教在華傳播所採納的『文化比較』或『中體西用』方法論作出反省,進而提出自己的意見,就是以基督教之超越文化的力量為起點來建設中國神學。這是一套超文化又入文化的言說嘗試。一方面堅持了基督信仰中剝了文化外衣仍然剩下的福音。另一方面,又兼顧了傳而達的直接言說語系。否則,中國文化背景中的人,在某一程度上,得先進入西方的言說系統里才能理解和談論福音真理。聖經無誤論乃神學建設的根基   聖經無誤的根基是西方神學的基礎,中國神學建設也必須以此為基礎。因為人們不可能超越自己的文化背景而進行言說和理解。西方教會在聖經無誤的基礎上建立了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神學。中國教會因此也可以在自己的特有文化背景下建立具中國特色的神學。更何況,謝兄相信,一種文化,如果接上救恩真理的源頭,她就生氣勃勃,因為在神的救贖中,她打破自身,擴展自己。這樣看來,所有的文化也都變成了拯救的一部分。這不是一種比較高的文化拯救另一種比較低的文化,而是上帝的救恩拯救所有的文化。這樣的界定,謝兄澄清了他所關注的乃是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關係,而不是基督教文化和中國文化的關係。   基督教的超越性在於她乃是建立在神的啟示真理之根基上。它超越了哲學和歷史。這真理不是人的認識對象而是人在信服真理的前提下認識真理的泉源。如此一來,就不必擔心誰吃掉誰的問題。而是,一個被啟示真理光照的文化因此而的了生命,引而啟示真理則能得以透過這個言說系統彰顯他自己的光芒。姚凱弟兄的『困惑』   姚兄的小議乃於一種『不知哪裡不對又感覺有所不對』的衝動所促成。在結論中,姚兄說出了他感覺的依據所在,乃是,中國化的神學不包含在他所認定的『神的救贖計劃』里。而他所認定的神的救贖計劃,『不可或缺的是活出基督』。姚兄既然這樣定義了神的救贖計劃,當然會容納不了其他的說法而覺得『莫名其妙』和『困惑』了。硬把神學的『新酒』倒進中國文化的『舊瓶』里,豈不叫人莫名其妙乎?   從引言和結論來看,姚兄所持守的顯然是一種封閉的思維。從根本上,他既然認定了『中國化的神學並非什麼不可或缺的東西』,則無論對方提出的論點有多麼充分的理由都會是『莫名其妙』的。因為,還有什麼比提出不屬於『神救贖計劃』的建議本身更為莫名其妙呢?   本來,感覺這玩意兒乃是屬於個人的主觀感受,並沒有留下太多的討論空間。姚兄本來可以省略引言和結論以外的討論,他的感覺仍然是成立的。不過,姚兄還是大方的分享了他感覺的理據。   我的不解   基本上,姚兄首先認定了文化和救恩和福音都是互不相干的。之後又澄清說,『從生命的角度,文化和信仰可以沒有衝突,並認為一個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仍然可以是一個合格的文化繼承者。然而,從姚兄的字裡行間。筆者似乎可以嗅出很強的反智的味道,甚至以基督徒對文化使命的看法來分辨真假基督徒。所強調的所謂平衡乃是先放棄知識方可求得。固然,知識不能等同於生命。知識只是生命的一部分,高舉知識勢必會帶來如同姚兄所列舉的偏差個案。反智就能解決問題了嗎?於筆者看來,有些主張反知識的愚民政策的教會領袖們。往往是因為自己的解經見不得光,害怕聽他們牧養教導的人識破他們的錯誤而倡導反智文化。如此一來,他們就可以暢所欲言。一旦有人都膽敢提出疑問,就被視為不順服,就被判為沒生命。筆者一開始就說明自己不是文化人。但是,在我信主之後的二十多個年頭裡,我遇見過象姚兄所舉有知識卻沒有生命的例子,看到他人的沙子而看不到自己的梁木,很有衝動要好好論斷一番。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否認歷代以來許多學識淵博的基督徒滿有生命的事實。不是嗎?另一方面,我也聽過一些自認很有生命卻主張反智的屬靈長輩們的講道和教導。他們在解經上有很多武斷的宣告。若是肯虛心看一些解經參考書的話,他們的錯謬則大可以減少,或最起碼他們知道他們在講一些什麼。   由此可見,生命的不成熟固然會絆倒人;然而,因不肯虛心學習而隨意解經給一些不被他們鼓勵去學習的人聽,更會誤導人。這些人反對一切神學教育。若教會是由他們來統領的話,想必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好比文革時代一樣,關閉所有的神學學府,要所有人好好的『下鄉』學習生命的功課。大神學家可能會出錯,誰都阻擋不了。正因為有神學家的神學思想出了問題,所以我們需要在神學上接受裝備,好叫我們具備能分辨對錯的能力。然而,在反智文化底下,並不鼓勵分辨能力,只是一味的盲從。這恐怕是才是『當今中國大陸異端四起的原因』關鍵所在。諷刺的是,筆者也發現,這些口口聲聲反對研究神學的人,他們卻又相當固執自己的神學思想。這豈不是很失衡的雙重標準嗎?異同之間   人的文化是有限的,我們不當將它無限化而崇拜之。這是姚兄的表達方式。在謝兄的表達中,他強調聖經無誤的超越性,不應與文化等同而看之。對福音的超越性的認識和堅持奠定了所謂的出世而入世的基本態度。放棄福音的超越性則可能會淪落姚兄所擔心的文化崇拜的陷阱。謝兄也清楚地與「文化基督徒」劃清了界線。筆者認為,這是謝兄提出聖經無誤的超越性為神學建設之根基的用心。在這基礎上,筆者覺得謝兄和姚兄基本上是站在同一陣線上的。   在姚兄的建議中,將神學的目的局限於他所定義的救恩。這救恩的彰顯是生命。神學則是生命的結果。以人在救恩中的經歷來認識神。所提出的神學建設之路,乃是一種「以德服人」之路。要達到以德服人的生命,基督徒得『活出聖經所見證的那位全然無罪的基督,使基督的光芒照亮這個黑暗的世界,讓更多的人得以歸向神』。   我不能同意姚兄筆下的耶穌基督僅僅是全然無罪的基督,將主主耶穌看成一個完美的道德榜樣的說法。就姚兄所提出的福音遍傳的方法論而論,基督超越性的光芒似乎是被基督徒生命的成熟度所蒙蔽的。這其實是以救恩經驗來定奪真理的做法。這麼一來,便將真理當作生活經歷的對象,結果是真理本身就失去了真理所要賜予的活潑力量。如此一來,獨善其身都有問題,何來兼善天下之『生命』?筆者不禁要問,到底是神學或信仰內容帶出成熟的生命呢?還是倒過來,成熟的生命帶出神學?難道真理還需要我們用生命去驗證之後才成為真理嗎?   而謝兄所主張的乃是「以道服人」。這道或真理以無錯誤的聖經為根基,而不是以人的理性或人的生命為根基。真理是人認識的根源而不是人認識的對象。具體的實踐乃是理性服從真理,讓真理成為理性認知的泉源不斷地向理性顯示自己,進而打破理性的自我圓滿性。這生生不息的過程彰顯了真理的超越性,促使它自我更新,建立新的概念體系。這是在不斷地打破舊體系和建立新體系的過程是理性生生不息的過程。結論:   世界上不怕壞人亂講話,只怕好人不吭聲。好人不吭聲的原因,若是勇氣的問題,那他還算不上什麼好人。如果是犯了所謂的失語症,不知道怎樣叫人聽得懂的聲,這是沒有智慧的問題。謝兄所作的努力乃是希望能夠擺脫文化比較的舊有框架,來建立一種既能夠讓中國人聽得懂,又不至於被中國文化吞掉的言說方式。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有兩個重要的前提不能捨棄:(1),聖經無錯誤的超越根基;(2),真理不能被對象化。   姚兄否定了中國神學建設和救恩計劃之間的直接關係,認為神學建設是基督徒以德服人之後的必然結果,因而基督徒不需要刻意地投入神學建設的問題討論中。其中,謝兄和姚弟兄之間的最大差異,乃是兩者對真理的認識的差異。姚兄將福音真理放在生命,尤其是道德方面的成長上的經歷而將真理對象化之。謝兄,則強調真理的超越性。真理不是認知的對象,而是認識知的根源。福音真理過去如何成為西方文明的認知根源,奠定了基督教特色的文化,也同樣可以成為中國人,乃至於世上任何一個民族的認知根源。為他們的文化注入真理的擴張力量,突破自己的自滿框架,而生生不息。   但願認識耶和華的知識遍滿地面。       

推薦閱讀:

TAG:中國 | 神學 | 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