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特效方—鄭氏家族祖傳3代經驗方及他方

一、治慢性咽炎—-此方是鄭氏家族祖傳3代經驗方現公佈於世造福於民作用奇好,現於大家共享:元胡9g陳皮9g合歡皮12g女貞子12g夜交藤12g水煎早晚各付一次。連服十天

二、麥冬、甘草、金銀花、薄荷、綠茶各一兩,胖大海、烏梅(數目不定)

用法:前五味葯,研成面攪拌在一起。 使用時,患者每次用手捏一些,泡在開水裡當茶喝。 然後,在水杯里放入胖大海、烏梅各兩個。 只要口渴,就喝這樣的茶水。沒啥味了,就全部倒掉。 然後,再捏一些葯面放在開水裡,再放胖大海、烏梅各兩個。 患者要保證,每天喝3-6杯,每次都要放胖大海、烏梅各兩個。 一般的咽炎患者,喝上兩三天就能好。三、慢性咽炎慢性咽炎為慢性感染所引起的瀰漫性咽部炎症,常伴有其他上呼吸道疾病,如咽淋巴樣組織的增生等。慢性咽炎為耳鼻喉科中的常見病。臨床表現咽部不適感,如異物感、癢感、吞咽微痛感等,主要由於分泌物附著或肥大的淋巴濾泡影響所致。由於咽部分泌物增多、稠厚的刺激,常引起頻繁的咳嗽,晨起較劇。咽部異物堵塞感有的較著,隨吞咽動作而上下,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此外,有時會伴有消化不良、噁心、嘔吐、便秘、溏瀉等癥狀。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病因多因屢發急性咽炎轉為慢性,慢性扁桃體炎及牙病也可引起。患有鼻中隔偏曲被迫長期張口呼吸者,亦可誘發此病。病變主要為咽部粘膜層慢性充血,小血管擴張,周圍有林巴細胞、白細胞及漿細胞浸潤,以後粘膜下結締組織及淋巴組織增生。粘液腺內的炎性滲出物被封閉其中,在淋巴顆粒的頂部形成囊狀白點,若破潰外溢,即見黃白色滲出物。本病診斷主要依據咽部不適,咽部稠厚分泌物的刺激,引起劇烈咳嗽,且易噁心。咽部檢查粘膜呈水腫樣腫脹,斑點狀或片狀慢性充血,有時可見小靜脈曲張。咽後壁上常附有薄層粘液或含氣泡的粘液塊。懸壅垂可增粗,如蚯蚓狀下垂,與舌根接觸。現代醫學對本病主要採用局部封閉療法和含漱治療。也可用化學藥品或電烙法,燒灼肥大的淋巴濾泡,直至灼完為止,但不灼傷淋巴濾泡周圍的粘膜。慢性咽炎屬中醫「喉痹」範疇。其發病原因主要是反覆發作,正氣難復,陰液暗耗,虛火上炎,熏灼咽部,以致本病遂生,久久不愈;或冷熱失宜,屢受風邪,肺陰受傷,陰虛肺燥,上灼咽喉而為本病;或飲食失調,過食膏梁厚味、辛辣之品,而使胃腑積熱,上蒸咽喉而導致本病。中醫辯證分陰虛型與陽虛型,屬陰虛喉痹,治宜滋陰、清熱、利咽為主;屬陽虛喉痹,治宜溫腎扶陽、引火歸元為主。1.[處方名稱]清咽甘露丸[功能主治]功能養陰清熱,活血化瘀。主治慢性咽炎。[處方組成]生地100克、熟地50克、赤芍75克、白芍75克。天冬100克、麥冬75克、黃芩100克、玄參100克、楷杷葉100克、石斛75克、當歸100克、生甘草25克,研為細面,成蜜丸,丸重10克,口服3次,每次1丸。1個月為1療程。[辨證加減]無[療程療效]應用124例,臨床治癒(自覺癥狀消失,檢查基本正常)23例,佔18.5%; 顯效(自覺癥狀明顯減輕,檢查明顯好轉),64例,佔52%;好轉(自覺癥狀和檢查均減輕)31例,佔25%;無效(自覺癥狀及檢查均無變化)6例,佔4.8%。[處方來源]黑龍江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薛春元。[處方備註]陰虛喉痹的病因多由反覆發作風熱喉痹,風熱留戀,遷延日久,正氣難復,致陰液暗耗,虛火上炎,熏灼咽喉;或平索肝腎、體質素虧,復加刺激性食物,耗損陰液,造成陰虛喉痹;或肺腎氣虛,水火不濟,以致水竭於下,不能制火,虛火上炎發為本病。本方中生地、赤芍涼血祛瘀,清熱利咽;熟地、白芍、當歸養陰補血;天冬、麥冬、石斛潤肺生津,利咽;黃芩、玄參、生甘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楷把葉清肺化痰。本方藥理作用與其養陰清熱,抗病毒、抑制細菌生長,防止急性發作以及活血,擴張血管,促進慢性炎症吸收有關2.[處方名稱]清咽化瘀湯[功能主治]功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咽消腫。主治咽部不適、微痛、干癢、異物感及阻塞感,以及咳嗽、乾嘔、咯痰。[處方組成]全瓜蔞24克、海浮石12克、蘇子10克、大黃10克、桃仁10克、桔梗10克、敗醬草30克、蟬蛻6克、甘草6克,水煎服。小兒酌情減量。[辨證加減]咽干、口渴者加沙參、麥冬、玄參、石斛;咽部疼痛紅腫顯著加銀花、連翹、山豆根、牛蒡子;異物感明顯者加旋復花、代赭石、蘇葉、半夏、厚朴。[療程療效]應用60例,痊癒(自覺癥狀消失,咽部充血消退,濾泡消除或明顯減少,粘膜萎縮有明顯修復)30例,好轉(自覺癥狀消失,咽部充血減輕,濾泡減少)24例,無效(服藥6劑後,自覺癥狀及咽部檢查無明顯改變者)6例。[處方來源]陝西省鳳翔縣中醫院甘聚珊。[處方備註]本病多由七情、六淫等不良刺激致邪毒結聚,氣滯血瘀,損傷臟腑所致。故在治療時擬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驅邪為主。本方用全瓜蔞清熱化痰,散結消腫以通利咽喉;海浮石開胸利咽喉,蟬蛻清熱利咽,宣通肺氣,蘇子祛除痰涎;桔梗利咽宣肺;大黃清降實火熱毒,破瘀消腫;敗醬草清熱解毒;桃仁活血化瘀;甘草清熱利咽,調和諸葯。全方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咳,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使咽部毒清瘀散腫消,肺氣通暢。此方可根據患者體質情況及兼證進行靈活加減。現代醫學藥理研究進一步證明本方中大部分藥物有抗菌、抗病毒及消炎止痛的作用,所以治療能取得明顯的效果3.[處方名稱]養陰利咽湯[功能主治]功能養陰利咽,生津。主治咽部異物梗阻感,咽干,咽痛和聲音嘶啞,肺熱陰虧,頭暈目眩,咽底壁結節色紅而高突者。[處方組成]大白芍9克、川百合10克、南北沙參各10克、天花粉9克、白桔梗4.5克、生甘草2.5克、嫩射干4.5克,水煎服。[辨證加減]喉頭無痰而音啞者加玉蝴蝶、鳳凰衣、藏青果以澗肺開音;頭暈目眩者加穭豆衣、鉤藤、杭菊花以平肝益陰,兩目紅絲繚繞者加粉丹皮、杭菊花以涼肝明目;失眠者加炙遠志、淮小麥、合歡花、忘憂草以養心安神;胸悶者加廣鬱金、炒枳殼、野薔蔽花以理氣解郁寬胸;痰粘喉頭者加川貝粉、地枯蘿、廣桔白以清化痰熱;納少,腹痛者加廣木香、土炒白朮、台烏葯、采芸曲以理氣悅脾和中;大便乾結者選加瓜蔞仁、制首烏、桑椹子以滋陰澗腸通便。[療程療效]應用37例,1個半月至2個月為1個療程。以經1個月療程後,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為顯效,共11例,癥狀和體征好轉者為有效,共18例;癥狀和體征改善不穩定或無改善者為無效,共8例。總有效率為78%。[處方來源]上海中醫學院張贊臣。[處方備註]慢性咽炎多由於急性喉症治療不徹底,遷延日久演變而成,往往纏綿日久,不易治癒,而用本方治療,見效尚屬迅速。方中南北沙參、天花粉、百合養陰生津,清熱利咽,澗肺化痰;大白芍滋陰利咽;桔梗、射干、生甘草消腫,除咽熱,宣肺化痰。經上方治療,咽痛消失,平均10天左右,但咽底堅結節的消失則見效最慢,有的遷延半載左右,其中與患者兼有其他慢性病有關4.[處方名稱]荊芥防風湯[功能主治]功能疏風清熱,降逆化痰。主治咽部似有物阻,頻頻咯痰不利,吞咽食物梗噎不舒,咽痛乾燥,咳嗽,口渴欲飲。[處方組成]荊芥10克、防風10克、白僵蠶10克、薄荷10克(後下)、桔梗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小兒酌情減量。[辨證加減]若咽峽淡紅不燥,體倦乏力者加羌活、獨活、蘇葉、升麻;若咽部充血紅腫甚至有糜爛、膿點,加山豆根、銀花、牛蒡子、青黛;若咽部乾燥,色紅如豬肝,局部隆起,加黃柏、黃芩、玄參、生地、麥冬;若兼胸脅滿悶,噯氣不舒,咽頰痰涎粘,加法半夏、陳皮、竹茹、旋復花。[療程療效]應用150例,痊癒(咽峽檢查正常,癥狀消失,隨訪1年無複發)93例,顯效(癥狀消失,咽峽部色紅,仍有少量粘液咯出)31例,好轉(癥狀減輕)19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5.3%。所有病例服藥時間均未超過2個月。[處方來源]河南省鞏縣人民醫院翟書慶。[處方備註]慢性咽炎由素有肺胃積熱,復受外邪,引動內熱上升,風熱相搏,灼津傷陰而成本病。若反覆發作,正氣難復,陰液暗耗,虛火上炎,熏灼咽部,本病遂生。久久不愈。本方中荊芥、防風、薄荷性味芳香,表藥行上,可領葯直達病所,散風解毒,僵蠶舒絡解痙;甘草、桔梗達肺祛痰,利咽止痛5.[處方名稱]開喑煎[功能主治]功能養陰清肺,豁痰開喑。主治喉癢咳嗽,咽部乾燥,咽喉壁濾泡增生,伴低熱,口渴欲飲,聲嘶懶言。[處方組成]玄參10克、天冬10克、麥冬10克、僵蠶10克、訶子10克、澤瀉10克、枳殼10克、桔核6克、桔絡6克、地龍6克、貝母6克、蟬蛻12克、蜂乳3~5毫升(沖服),水煎服。[辨證加減]喉痹咳嗽重者選加蜜麻絨4-6克、杏仁10克、白前10克;若聲帶充血水腫為甚者酌加胖大海6~10克、車前子10克、鬱金10克、金果欖10克:若聲帶呈增生肥厚或呈息肉、結節性改變者選加牡蠣10克、昆布10克、炮甲3-5克、皂莢4-6克、三棱6克、葶藶子6~10克;若並發鼻咽部乾燥性改變者加知母10克、花粉10克。[療程療效]應用84例,痊癒(經治療後癥狀及體征全部消失,喉鏡下聲帶色澤、形態及功能均恢復正常者)44例,佔52.4%。顯效(癥狀基本消失,但鏡檢查病灶未完全消除,且少有反覆者)22例,佔26.2%;有效(癥狀有所改善,但病灶仍存在,且時有反覆者)16例,佔19%:無效(癥狀無改善)2例,佔2.4%。總有效率97.6%。[處方來源]湖南中醫學院溫民清。[處方備註]祖國醫學認為本病山於肺腎陰虛,肺失清肅之令,加之發聲不當,或說唱過勞致使傷氣動火,以致虛火上炎,消灼津液,熬而成痰,從而痰火壅滯聲門為總的病理基礎。本方取玄參、二冬為滋陰補肺之要葯;地龍、桔核、桔絡、貝母、僵蠶、枳殼活血通絡,化痰散結;訶子配地龍斂肺消腫,加蜂乳,可助滋陰補肺之力,又可增進食慾,寓有補土生金、土旺金實之意,從而促使儘早康復。[處方名稱]青連沖劑[功能主治]功能補腎滋陰,清熱利咽。主治咽部異物感、發癢、灼熱,口乾微痛,單純性咽部炎症。[處方組成]女貞子12克、墨旱連12克、大青葉15克、玄參12克、延胡索6克、木蝴蝶3克,製成沖劑,組成每包30克。服法每日2次,每次1包。7天為1療程,最長不超過2個療程。[辨證加減]無[療程療效]應用122例,顯效(癥狀全部緩解,化驗及物理檢查指標恢復正常)41例,佔33.6暢;有效(兩個以上癥狀緩解,化驗及物理指標下降)54例,佔44.3%,無效(癥狀無改變)27例,佔22.1%。總有效率77.9%。[處方來源]顧麗水等。[處方備註]祖國醫學認為本病主要為陰虛火旺所致,一般分為肺陰虛及腎陰虛兩類。本方用女貞子、旱蓮草為主補腎滋陰,配上肺腎二經的玄參,共奏養陰降火之功,對陰虛內熱,口乾舌燥咽喉紅腫有良好的作用,並可清除餘熱,祛邪生津;大青葉清熱解毒,主治咽喉腫痛,和玄參相配,功效益彰;延胡索能行血中氣滯,專治一身上下諸痛,不論是血滯抑或氣積,皆能通達暢行,對於閉而不通之喉痹,甚為相宜;木蝴蝶為潤肺開音之葯,對於咽喉燥癢、灼熱等症有獨到功效。本方劑量由編者所擬
推薦閱讀:

TAG:經驗 | 家族 | 咽炎 | 慢性咽炎 | 慢性 | 祖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