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日報-楨之干-特小鳳西瓜世界-「道德」是什麼?-

「道德」是什麼? 博主:楨之干  發表時間:2010-12-14 14:58:39 「道德」是什麼?這是一個有無數解釋的名詞。我才疏學淺,想作作自己的解釋。就和很多名詞一樣,中文的名詞和西方的名詞來源是完全不一樣的。當我們把西方的名詞翻譯成中文的名詞的時候,我們常常在說不同的意思。「道德」這個詞也是這樣的。「道德」,在詞典裡邊對應的英文單詞是Morality,它的拉丁語詞根是Mores,意思是「風俗或者習慣」,中文「道德」一詞的來歷是這樣的嗎?不是,中文中的「道德」一詞不來自宗教和風俗,它來自於哲學。要說到「道德」,中國人一定想起的是《老子》,它又叫《道德經》的。沒錯,「道德」就源自這裡的。《老子》中有:「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那麼,道和德聯在一起該如何解釋呢?古人早有明晰的解釋。韓非說:「德者,道之功也。」陸德明說:「德者,道之用也。」蘇轍說:「德者,道之見也。」「道德」一詞的最基本的解釋就在這裡了:「道德」是一個複合片語,它的意思是按照「道」的要求實施「德」這個行為。那麼「道」是什麼?中國人的「道」不是上帝給我們的十誡,也不是佛陀給我們的教諭,也不是真主使者默罕默德的不可變異教條,也不是馬克思的學說。中國人的「道」,是一種宇宙萬物的規則。它的最高範疇是我們尚無法探知的宇宙規則,在這個意義上它是「玄之又玄」,它是我們無法描述的,《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這個意思。接下來是我們可以感知的世界的規則,就是生育、養育我們的大自然的規則,這就是所謂的「天道」,「天道」是可以認識的,所以《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列星隨旋,日月遞照,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天〖功〗。」這就是中國文化中的「道」,它代表的是自然界對萬物一視同仁的養育和對弱者的補償。基督教和其它的宗教是一個上帝創造了宇宙和自然界。而中國的文化和哲學中,沒有這個上帝,是宇宙依照「道」這個規則而生,自然界依照「道」的規則,無偏無私的養育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生靈,自然界對萬物的養育,就是「德」。自然之德,德被萬物!在養育萬物的自然中,中國古人通過自己的抽象思考,得出「水」是對萬物「德」最多的元素,正如《老子》中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德」,是養育的能力,所以叫「厚德載物」,自然界擁有最博大的養育能力,才能載萬物。「德」,是給予,最高級的「德」是給予而不誇耀,就象水滋潤萬物那樣,所以說「上德不德」。「德」,是給予的善行,所以做善事叫作「積德」。「德」,是給予的行為,所以叫「德被天下」。「德」,對於得到它的人,需要從內心表示自己的謝意,所以叫「感恩戴德」。《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自然為師的「道德」觀中,所有人是沒有宗教、種族的差別的,甚至於人和萬物都是平等的。現在我們以宗教狹隘的「道德觀」來和中國哲學上的「道德觀」作對比。基督教的上帝只偏愛他的羔羊,對異教徒他加以滅亡。伊斯蘭教的真主只偏愛安拉的信徒,等待異教徒的是烈火的煉獄。而在中國古典哲學的「道德觀」中,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在自然面前平等的,自然界是一視同仁的在養育他們和萬物。所以,中國古人很自然的說出「四海之內皆兄弟」,而不管這個兄弟信道教、佛教還是伊斯蘭教或者基督教。以自然之道,它最偉大的「德」就是養育、給予而不求回報。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可以理解如下的事實,早在春秋時期或者更早,中國的古人就定下了法律:春天是萬物生長的時節,這是自然給予萬物的「德」,人不能違背這個「道」的原則,所以,懷孕的鳥獸蟲魚是不能捕殺的,生長的草木是不能砍伐的。這就是中國古人對其它生靈的「道德」。對於同類,在西方人還以殺戮為無上光榮的時候,墨子提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和平主義綱領:「兼愛」。愛他人,幫助他人,這不過是在「行道」,在履行他所體認的「道德」。墨子和他的門徒摩頂放踵幫助他人不求回報,就是「德」,就是以兼愛之道而行德。到了孟子,更在孔子「仁者愛人」的基礎上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些人提出這樣的學說並付諸實踐的時候,他們不需要對上帝做交待,也不需要上帝的代言人和耶穌之類的來傳神諭,他們本著自己的內心信仰,按「道」的要求來施行他們的「德」。所以耶穌的門徒在妖魔化中國的時候,他們很難解釋這樣的一個事實:中國在最強大的時候,都沒有對任何民族實施殖民主義這樣的暴行,而在全世界搞奴隸買賣、殖民主義和有計劃的種族的滅絕的,恰恰是他們這些號稱和平的「上帝的羔羊和耶穌的門徒」。他們怎麼能理解,中國人幫助非洲而不附加苛刻條件的行為,他們哪裡能夠理解深植於中國文化中的「道德」準則。什麼是中國人哲學意義上的「道德」?「道德」,就是按照自然養育萬物之道,給予他人幫助、給予萬物以生長機會的意願、能力和行為。而這種給予的德,是自然的不求回報的。本文來源於 博客日報<www.bokerb.com 載轉請勿刪除此信息> 原文鏈接:http://tyucgjk.bokerb.com/blog.php?do=blog&event=view&ids=128813
推薦閱讀:

TAG:道德 | 西瓜 | 世界 | 博客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