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漢語沒有了英源詞和日源詞 中國人會變啞巴嗎?

水泥(cement)、電腦(computer)、熱狗(hotdog)、軟體(software)、硬體(hardware)屬於典型的意譯詞。能把音譯和意譯完美結合,做到「音意兼達」的外來詞十分罕見,屬於巧奪天工之作,可遇而不可求,如「脫口秀」(talkshow)和「繃帶」(bandage)。

大陸和台灣對部分外來詞各有自己的譯法,比如大陸把「laser」叫作激光,台灣稱為鐳射;我們把「hacker」稱為黑客,他們叫作駭客;我們把「lotto」叫作彩票,他們稱為樂透;我們把「cheese」稱為乳酪,他們叫作起司。

2015年,廣州,直接音譯為名字的房地產廣告。圖/劉志濤

隨著改革開放後港台流行文化的風靡,這些台式譯法也大舉滲入,經過一番交融,有些被我們直接搬來使用,有些辭彙兩種譯法並用,得到大陸官方語言機構認可,收錄進詞典,如台灣的「維他命」(vitamin)跟大陸的「維生素」同列於詞典中;有些辭彙未得到大陸官方語言機構認可,還沒有收納進詞典,但民間的使用已經如火如荼,如「聖代」(sundae)、「布丁」(pudding)、」泡芙」(puff)。台灣很常用的「杯葛」(boycott),也常被一些大陸作家用在文章當中,不少讀者還誤以為是古漢語辭彙。

借形詞是來自英語的字母詞和日本的漢字詞,來自英語的借形詞我們很容易分別出來,「MTV、WTO、UFO、SOS、CT、BBS」屬於全借形詞,另一種英源借形詞由英語字母和漢字共同構成,如「AA制、X光、卡拉OK、T恤、U盤、B超」,這些字母詞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高頻辭彙。清末民初時輸入的字母詞數量較少,魯迅的「阿Q」是獨特創舉,改革開放後,字母詞湧入漢語的數量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對待字母詞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要「警惕字母詞侵襲漢語」,有人覺得根本不必大驚小怪,辭彙的流行自有其規律。

現代漢語中,日源外來詞是重要的一部分。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開始大規模譯介西方著作,由於文化相近的緣故,中國在清末民初大量譯介日語著作,很多西方作品通過日譯本進入中國,日源外來詞在這種背景下大舉進入現代漢語。

日本學者譯介西方著作時不得不展開大造詞運動來對應各種新概念新事物,他們創製新詞通常有兩大模式:「和制西語詞」與「日造漢字詞」。和制西語詞,是日本知識分子用和文創造的新辭彙。日造漢字詞有兩種情況:日本知識分子把近乎消亡的古漢語「死詞」、「偏詞」或兩個單音節詞賦予新義,對應西方術語將其用活,然後我們引進後變成日常用語;日本知識分子用漢字重新構造新詞,對應西方術語後用活再傳入中國。

推薦閱讀:

清陵中的啞巴院
川藏沿線上的那些潛規則,若不長點心記住 會吃啞巴虧
別吃啞巴虧!追尾前車了,並非就是你全責。
如果愛情要靠嘴巴說出來,那啞巴怎麼辦
莫讓作文里的人物當「啞巴」!

TAG:中國 | 漢語 | 中國人 | 沒有 | 啞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