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總倒霉的背後

蔣元明 2013-06-17 08:40:42

蘇東坡的「遠遊」儋州,從海口驅車前往,也就個把小時的功夫,當年蘇東坡走這段路卻花了一個半月。大文豪本來是先帝給接班人留下來的宰相後備幹部,開始也一路青雲直上,後來也官至副宰相級。可命運還是捉弄了他:王安石當政變法,蘇學士對變法有不同看法,當然不得煙抽;保守派司馬光上台,全盤否定變法,東坡認為變法也非一無是處,結果又沒好果子吃。變法派與保守派輪番上台,蘇東坡反覆倒霉,他文人氣又濃,好詩性大發,總被對手抓住小辮子往死里整,一貶再貶,杭州、黃州、惠州,一處比一處遠。「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也就是苦中作樂的詩句,還是讓當權派不高興,說這傢伙還沒蔫兒,在惠州還很舒坦,乾脆整到海南荒島鬱悶死他。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年過花甲的蘇東坡明白這回真玩完了,「今到海南,首當作棺、次便作墓、死則葬海外」,留下遺囑,與兄弟蘇轍灑淚訣別,攜兒子蘇過渡過風急浪高的海峽,一路顛簸,風餐露宿,跌跌撞撞到了昌化軍(即儋州),也就是今天的中和鎮。萬里投荒,63歲的蘇東坡,走到了人生的最低谷,從天上掉到地上,又從地上被扔到地獄,心情很糟糕。還好,昌化軍使張沖是他的文學「粉絲」,接他到衙門暫住,請他喝茶飲酒,請教詩文。不久,上邊又探聽到消息,立馬下令將老蘇趕出衙門,將粉絲張沖革職回老家。流落荒郊野外的大文豪,一臉的無助:「此間居無室,食無肉、病無葯」,如何是好?老鄉們來了,七手八腳搭了幾間草屋。東坡一看,還不賴;環視周圍的桄榔樹,取了個「桄榔庵」的雅號。他天性曠達,既來之則安之,索性換上當地的百姓的粗布衣裳,背上一個大瓢,穿木屐,披蓑衣,到田野行走。農村老婆婆見了打趣他,你是貴人,你現在也和我們農民一樣了,從前的富貴就是一場春夢啊。村頭頑皮的孩童跟在他屁股後邊,問他為什麼也戴我們的斗笠?他回頭做個鬼臉,說我也是儋州人呀。他還養了一條狗,叫烏觜的海獒狗,很通人性,「知我當北還,掉尾喜欲舞。」「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遊」。東坡大半生都在「遠遊」,從西到東,從北到南,被貶遊了大半個中國。然而,即使在荒遠孤苦的儋州,他也能苦中尋樂,本色不改,曠達人生。「載酒問字」,「載酒堂」開張了,開館授徒,孔子授徒收點肉乾,他就換點酒喝。朗朗讀書聲起,東坡先生心中泛起春天般的溫暖。這裡的少數民族刀耕火種,東坡就勸農發展生產;黎、漢民族常常發生械鬥,他寫詩勸和,請雙方喝酒講團結。從此,這片土地的「儒雅之風」漸漸興起,生產生活悄然變化。東坡走後,海南第一個舉人誕生了,第一個進士考中了。再後來,他的得意門生也回鄉辦學,薪火傳遞,洗盡蠻荒,瓊州府城「一里出三賢,五里三進士」。後世諸多海南名士,也多以東坡為榜樣,熱心於助教興學,開辦書院,蔚然成風,僅一條美舍河,沿岸就有石湖書院、瓊台書院、蘇泉書院、崇文書院、桐墩書院、雁峰書院、東坡書院等十多所著名學府。海瑞等一大批海南才俊,也都得益於這些「學院」的哺育。人們傳頌著「東坡不幸海南幸」……東坡在儋州三年,還創作了詩詞一百幾十首,散文等一百餘篇,這些作品雖然沒了「大江東去」的豪氣,卻更加接地氣,反映風土民情,清新鮮活,朗朗上口,在民間廣為流傳。如今,儋州人說儋州文化就是東坡文化,儋州可以稱為詩詞之鄉,儋州詩人曾與董必武副主席互相唱和,詩書往來頻繁,董老還派他的兒子來看望詩人。在中和鎮,年年家家戶戶貼春聯,且大多數都是自己擬詞兒書寫的。「我來踏遍珠崖路,要覽東坡載酒堂。」位於中和鎮的「東坡書院」,當代文人墨客來過不少,郭沫若、鄧拓、田漢來了,還寫下詩篇刻在牆上。書院里有一尊銅像:戴斗笠、穿布衣、著木屐,活脫脫一個鄉村老翁,夕陽正好灑在他身上,那樣鮮活生動——穿越九百年,我在他鄉遇同鄉,一時竟有相見恨晚的衝動:東坡居士,我們同生西蜀,也是同齡踏上海南儋州,假如我也遇到您那些連綿不斷的打擊、挫折將會怎樣?「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您沒有一遇不順就得憂鬱症,一受挫折就想自殺,這難道只是一個性格問題?光一個曠達就能打住嗎?有的人死了,把痛苦留給活著的人;有的人活著,把福音傳給別人。蘇東坡屬於不光為自己活著的人。今天的學子,不止要讀他的詩書,更要讀他這個人!您可能也喜歡:

蘇東坡與佛印

汪亞民:世界上有兩種邏輯,一種是邏輯,一種是方氏邏輯

美國史話73:為了國家的統一,不惜在奴隸制問題上妥協

Smile

炒黃柏5g上一篇<<岳飛的戰友怎麼到了海南?
推薦閱讀: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的豁達、隨性與豪邁
蘇東坡的三世佛緣
蘇東坡:從來佳茗似佳人
放任的天才——蘇東坡

TAG:倒霉 | 背後 | 蘇東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