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曾與航空母艦擦肩而過

中國海軍曾與航空母艦擦肩而過 [轉貼 2005-10-27 14:00:53| 發表者: davedtl]

抗戰勝利後,中國作為戰勝國,獲得了日本海軍的部分軍艦。同時,英國、美國也贈與中國一部分軍艦。使國民黨政府有實力在抗戰後組建了相當強大的一支海軍。其艦船之先進、艦隊規模之龐大和戰鬥力之強都是戰前中國海軍所無法比擬的。尤其是英國所贈送的「重慶」號巡洋艦,更是成為了民國海軍中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一艘戰艦。1949年渡江戰役中,重慶號在艦長鄧兆祥上校的率領下起義,光榮的加入的人民的行列。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重慶號的背後,掩蓋了一個驚人的秘密:中國曾經有機會得到一艘航空母艦。   事情要從抗戰勝利後不久。英國決定想中國贈送一批海軍戰艦,其中包括了日後著名的「重慶號」和「靈甫號」。同時,英國還準備贈送給中國海軍一艘護航航母,使中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英軍贈送航母的計劃,是英國與美國協商的結果。美國政府認為,作為二戰戰勝國中亞洲的代表、四大國之一,中國有必要擁有一支有一定勢力的海軍顯示其戰勝國的地位,同時,基於向日本派遣佔領軍的原因,美國也希望中國能擁有一艘航空母艦,足以震懾日本人不服氣的心理,顯示中國戰勝國的地位。但是,美軍所使用的航空母艦設施先進且運營費用昂貴,中國當時也沒有可以與之相適應的港口,並不適合中國海軍使用,經過衡量,美國政府同英國政府商議,請英國政府在贈送國民黨政府一批戰艦的同時,向國民黨政府贈送一艘護航航母。 「重慶」號巡洋艦是當時中國海軍最大的軍艦,也是蔣介石的座艦。它的起義對於國民黨海軍,乃至整個國民黨政府的打擊都是巨大的   護航航母在噸位上和運營費用上都要少與美軍的航母,被美國人認為更適合中國軍隊使用。英國人同意了美國的建議,但是,當英國向中國海軍提出饋贈航母的意見時,卻被時任中國海軍總司令的陳紹寬上將否定了。   陳紹寬認為,中國並不需要航空母艦。如果英國政府希望中國建立一支現代化的海軍並樂意予以協助的話,希望英國能贈予中國幾艘潛艇,這樣更有利於中國海軍的建設和需要。 陳紹寬從短時間提高中國海軍戰鬥能力出發,向英國提出了不要航母,要潛艇的要求   陳紹寬提出這樣的要求,還要從他本人的經歷說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潛艇受到了各國海軍的青睞。同時,也引起了當時北洋政府海軍的關注。時論認為,中國經濟薄弱,海軍無法在短時間內購入或建造大型水面艦艇。所以應當優先發展潛艇,以較少的花費,迅速提高作戰能力,擔負禦敵的重任。當時的海軍總長劉冠雄很快就作出了反應。1915年4月,海軍部從全國海軍中挑選了李世甲等12位軍官,到美國學習潛艇,並派遣馬德驥等5人到波士頓造船廠學習潛艇製造。並將在英國學習海軍的11名留學生也派往美國學習潛艇。1916年2月,時任代理「海容」艦艦長的陳紹寬少校也前往美國考察潛艇技術,並以觀察員的身份,調查了德、英等國的潛艇交戰情況。但是因為袁世凱稱帝,時局動蕩,致使留學生經費斷絕,被迫於1916年10月陸續回國。可是海軍的潛艇夢並沒有破滅,1918年,海軍在馬尾創立了海軍飛潛學校,培養潛艇人才。並派陳紹寬在當年5月隨英國海軍潛艇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任中國駐英海軍武官的陳紹寬與英國方面商洽,希望得到一部分德國潛艇,但是沒有成功。   而後國內政局更加動蕩。十年之後的1928年12月,時任海軍第二艦隊司令的陳紹寬又在《條陳擴充海軍呈文》中提出,中國應擁有兩艘潛艇。1931年2月21日,已經升任海軍部長的陳紹寬在中央無線廣播電台發表演講,提出潛艇是中國海軍發展的主要目標。1937年5月15日,陳紹寬代表國民政府和德國簽定合同,由德國為中國製造潛艇。並先後派遣黃廷樞、林遵、王致光、林祥光、龔棟禮等人到德國、英國學習潛艇。但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訂購的潛艇被徵用。   一系列的挫折,並沒有挫傷陳紹寬的潛艇夢。抗戰勝利後,又積極尋求依靠英美,希望藉此獲得潛艇之一夢寐以求的現代兵器。因此,陳紹寬拒絕接受航母的建議,而改為要求潛艇,也不足為奇。   但是陳紹寬的行為與蔣介石正好相反。蔣介石認為,相比潛艇,航母更能體現中國的大國地位。蔣介石對陳紹寬易航母為潛艇的行為非常震怒。最終導致了陳紹寬的下台。   在陳紹寬被罷免後。陳誠以參謀總長的身份兼任海軍總司令。繼續與英國人談判航母的問題。英國方面提出,中國應該準備有相應能力的官兵和相關的物資及海軍基地。鑒於當時中國剛從抗戰的廢墟前走出。陳誠與英方簽訂了五年的長期協定。協定的內容是:中國在五年的時間內,人員方面,要積極培訓準備擔任航母人員的軍官和軍士,並選拔骨幹前往英國學習英方派出顧問進行指導;設備方面,要在旅順、煙台、寧波、廈門、海南等地建設適合航母使用的基地,並配備足夠的物資。中國方面並應該在五年時間內訓練艦載機飛行員,具體飛機型號在五年後根據情況由中英商議,由中國向英國購買。   英國提供的航空母艦,是輕型護航航母Centaur號,1943年下水,中方為這艘航母起名「伏威號」。 雖然英國將要提供給中國的只是輕型的護航航母,但是蔣介石清醒的認識到它對體現中國國際地位的重要性。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航空母艦的意義以及以後發展的戰鬥力,都是潛艇所帶來的短時效應所不能代替的。畢竟,那個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中國北洋水師僅僅過去了50年。中國海軍要復興!   同時,英國也為中國提供了一批現役的艦船擔任航空母艦的護航任務,包括了日後著名的「重慶號」、「靈甫號」。這也是為什麼英國贈給中國的艦艇在噸位和素質上都要比美國贈給的艦艇高的原因。   中國方面擬訂的航母艦長人選是海軍上校胡敬端。胡敬端是海軍電雷學校畢業,不折不扣的中央海軍。抗日戰爭中曾經指揮魚雷艇突襲日軍軍艦,聞名全國。被認為是中國海軍的新星。當時擔任了中國海軍最先進的一艘炮艦長治號的艦長。   但是整個計劃並沒有按預期發展。1946年內戰爆發。航母的準備工作被擱置。到1949年,重慶、靈甫等軍艦相繼起義投向了人民海軍,引起了英國的不滿。最終在1949年12月照會國民政府,單方面終止了贈給中國航空母艦的整個計劃。民國海軍就這樣與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擦身而過。 然而,國名黨反動政府蓄意挑起的內戰葬送了自己,同時也讓航空母艦與中國海軍擦肩而過   順帶一提,原訂擔任航空母艦艦長的胡敬端上校。在1949年被起義官兵處決,屍體拋入了大海中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中國茶葉的種類及基本知識!
「美國干一件壞事,中國就可填個島壓壓驚」
為中國EAP引領者和PCA首創者

TAG:中國 | 航空 | 航空母艦 | 海軍 | 中國海軍 | 擦肩而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