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新媒體的本質就是社群

編輯:羅振宇對於新媒體的理解,講的很全面,也很透徹,有助於看清新媒體、自媒體、傳統媒體的未來。呵呵,不知道文化產業評論要組織一個社群,資源和價值共享,一起來賺其他人的便宜,會有多少人響應呢?

2013年,羅振宇的自媒體平台《羅輯思維》成為中國互聯網社會的一個文化現象,同時還展現吸金大法:4個月內兩次招募付費會員,入賬會員費近千萬。媒體同行紛紛側目,羅胖子卻說這只是第一步。獨家採訪,請看這位前央視製片人口述他驚世駭俗的商業理念與構想:

  

2013年12月21日,我們借《羅輯思維》一周歲生日開始第二次會員招募,一周內招到2萬人。這意味著我們的商業實驗成功邁出了第一步。現在外界都看不懂我們到底想幹什麼,因為《羅輯思維》嘗試的是未來十年的商業模式,跟工業社會的邏輯截然不同。主要是以下幾點不一樣。

  

第一,工業社會的邏輯是規模化,做飲料就要做可口可樂,把一罐汽水賣到全世界,因為規模才能產生效能,這就是工業的基本規律。但未來商業的增長方式會出現變化。以日本的HelloKitty為例,它不可能賣給所有人,只有特定年齡、特定文化的女孩才喜歡。但HelloKitty不僅賣小貓,還賣授權給很多產品,這是一種內生型增長。有一個詞叫範圍經濟,就是先劃定範圍,然後在範圍內靠多品種實現增值,這個邏輯是工業社會所不理解的。

  

《羅輯思維》的實質是基於互聯網的社群。社群關鍵不在於有多少人,而在於影響力度有多大。李宇春粉絲會的核心會員並不多,但個個能為她出力;小米社區規模也不大,但能轉化為購買力。如果我們現在放開招,招10萬人沒問題,但是我們不願意,因為現在我們也在探索這個社團該怎麼玩,如果玩不好,小群體的成本還低一點。

  

我們從一開始就聲明最多只招10萬會員,很多人以為我們「自限其小」,其實這套玩法早就成型了。我們現在這個小組織只是一個火花塞,會員系統是氣缸,火花塞點燃氣缸再帶動發動機和整個汽車,一輛汽車又可以帶動整個交通系統,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影響力。

  

我們玩的不是「粉絲經濟」。李宇春的粉絲經濟是針對粉絲賣碟、賣T恤、賣演唱會門票,掙粉絲的錢,而我們是和粉絲聯合起來掙別人的錢。人家湊幾千人玩團購,我湊10萬人玩「團要」,上次向樂視要了10台大電視、20台電視盒子,最近又跟黃太吉要了10萬份煎餅果子,一分錢不給,白拿。商家送完一回還求著我們再送一回,對他們來說這就是營銷。

  

樂視跟我合作,得到四樣東西:第一,曝光渠道,我的影響力範圍達到100萬人,能大大提高產品曝光度;第二,人格背書,這是羅胖子認可的產品,相當於給他們做階段性的形象代言人;第三,慈善意義,支持《羅輯思維》相當於捐贈一個知識社區。更奇妙的是我們製造了稀缺性,傳統的抽獎活動人人都有機會,現在我們明告訴你,你們沒機會,誰讓你們兩百塊錢沒交呢。樂視送我們幾萬塊錢的電視,一石四鳥,當然願意了。一群人團結起來占其他人的便宜,這就是社群的邏輯。

  

第二,工業時代所有的協作都在組織內完成,而我們未來會跨組織邊界協作。這有點像深圳的山寨機產業,聯發科是一粒沙子,各種各樣的手機製造商、配件製造商、營銷商、服務商凝聚在它周圍,共同構成一個產業生態圈,就形成了一顆珍珠。這個生態圈裡除了聯發科誰都不是主導者,但在全球市場上能幹掉諾基亞。

  

現在的產業通過互聯網能輕鬆實現跨組織協作。例如傳統媒體的記者寫完稿要交給編輯審,而我們成立QQ審稿群,視頻發布前一天發給粉絲挑錯別字,省了雇校對的開支。我們要出書,就在群里招人幫忙畫個海報,一下收到幾百張,很多人做得非常好。即使做得不好也沒關係,工業社會追求質量,但後工業時代會回到原始生態,不求質量,自由競爭,就像春天的池塘里黑壓壓全是蝌蚪,真正長成青蛙的沒幾個,能活下來就活下來,活不下來拉倒。對於我們的會員來說,幫我們畫一張圖沒什麼成本,能用就用,不用也沒關係,至少能拿本書。所以質量不重要,大家玩得高興就好。

  

《羅輯思維》將來準備讓會員生產各種各樣的東西,賣給非會員。比如說今年我計劃做「羅輯思維月餅」,先從會員中籌資500萬,然後分工合作,有本事的人做項目負責人、財務總監、監督員,沒本事有熱情的人去養鴨子收集鴨蛋黃,另一撥人在全國各地找上好的蓮蓉,再有一撥人到香港最好的月餅生產廠去烤制。我甚至可以做一款手工月餅,請會員里的美女在家烤。

  

我的月餅接受品牌合作,企業可以定製我的月餅送給客戶,因為我有格、有知名度。如果我這一單生意做得好,先給所有參與生產的會員發高薪,剩下盈利20%捐給公益機構,80%給股東分紅。接下來我還可以做元宵、做粽子,什麼都能做。

  

假如這件事做成了,就說明企業不必追求長久,隨聚隨散,三個月結束,做完拉倒,分錢走人。這就是一種新模式。

  

第三點是產業和媒體的結合。我說過一句話,未來一切產業皆媒體,一切內容皆廣告,很多人覺得這是一種道德敗壞的說法,其實他們沒聽懂這個道理。在工業社會,產業鏈和媒體鏈是分開的,比如雜誌社負責生產內容,凝聚注意力,產業就在雜誌上做廣告,這是橫向協作。未來媒體和產業鏈應當是一種縱向轉換方式,產業鏈自建媒體,或者媒體自建產業鏈。

  

潘石屹就是產業自建媒體的代表。他自己是名人,一說「潘石屹開發的樓盤」大家都知道,所以他現在已經不投放常規廣告了。羅永浩則是鎚子手機的代言人。2013年傳統媒體廣告普遍下滑,新媒體的廣告也沒多大增長,那廣告費哪去了?其實就是因為人家自建媒體屬性,不再需要無力的傳統媒體來幫他們做營銷。

  

小米不會投廣告,羅永浩也不會投廣告,蘋果雖然投廣告,但最主要的營銷渠道還是靠自己。蘋果公司從來不是一家電子產品公司,就是媒體公司。第一,它把手機設計的很好看;第二,它讓全世界的人幫它做內容;第三,它把發布會做得像好萊塢大片一樣,公布前嚴格保密,一年發布兩次,典型的電影業手法。工業社會的人看不懂,覺得蘋果屬於製造業,其實它從來不製造。

  

我們也不會投廣告,我們靠的是社群內的信任,口碑效應。羅輯思維有媒體屬性,被同一個媒體吸引的人至少有某一方面氣質是類似的,降低了信任成本;此外,我們收200塊錢會員費,這就是個門檻。200塊錢雖然不多,但也不是一個隨手扔掉的數字,肯出這筆錢的人至少對知識性的內容有一定的鑒賞度,而且願意分享。

  

我不信任品牌,媒體捧出來的品牌毫無意義,但是我信任朋友的推薦。比如我想約朋友吃飯,我不會看餐館的廣告,也不會相信大眾點評上那些刷出來的評論,我會打個電話給我信得過的人請他推薦。推薦和信任將構成未來互聯網社會的基本組織形態,因為交流的成本越來越低。

  

我認為現在這個工業社會在未來十年內就會全面終結,只不過很多人意識不到這種摧毀性的力量正在地平面上崛起。未來的競爭不是同行競爭,而是跨界混搭穿越競爭。為什麼小米毛利那麼高?因為它把傳統的包袱全扔下了,不需要渠道鋪貨、不需要給渠道商回款、不需要設維修網點,通過互聯網把交易成本拉到最低。做了十幾年手機的老牌企業看得目瞪口呆,就算雷軍把所有道理講給他們聽,他們仍然看不懂,也學不會。

  

我傳媒大學的學妹馬佳佳開成人用品店,我問她一個女孩子為什麼搞這個?她說很簡單啊,現在互聯網思維摧毀傳統世界,就是揀軟柿子捏,哪個行業的人素質低就進哪個行業,一定能把他們抄底。她認為成人用品這個行業素質低,那就抄他們的底,因為我幹什麼你看都看不懂。我招會員,很多傳統媒體人也看不懂,他們理解不了互聯網新經濟的邏輯。

  

這個新經濟的核心不是價值,是愛。傳統社會衡量產品的價值,比如消費者喜歡你生產的電視機,就會希望你打折降價,最好白送,你掙多少錢跟他們無關,他們愛的是電視機,不是你。現在不一樣,比如蘋果粉不能容忍三星手機賣的比蘋果貴,小米的粉絲也不在乎小米的質量到底好不好,如果羅永浩現在發布鎚子手機必定會有很多人捧,因為他們對這個產品有參與感,希望這個產品成功,價值是次要的。過去大老闆會主動捧梅蘭芳這樣的藝人,他們不在乎實際利益,就希望藝人成功,他可以說梅蘭芳是我捧出來的,《霸王別姬》里葛優演的袁四爺就是這樣。未來財富和媒體的結合方式可能也是如此。

  

我們現在也是摸著往前走,但我們清楚一點,就是新玩法跟舊玩法不一樣,哪條路能成功,不知道,但傳統世界是死定了。工業社會的思路是先標準化,再擴張規模,要生產一隻手錶先畫圖紙,嚴格按圖紙來,就能夠生產出走得一模一樣準確的表。現在不同了,你把騰訊的東西全部畫出來,還能再產生一個騰訊嗎?不可能了,馬化騰就是扒心扒肺跟你講他怎麼干,你也學不會。

  

現在的世界充滿不確定性,各種因素隨機組合,機遇、勤奮、忍耐、關係鏈,恰好配對了,一朵花就開了,此外沒有任何標準能夠確定誰成誰敗。所以重複創業者反而吃香,因為他經歷過反覆失敗,解除了很多不確定性。

  

我認為,現在有幾個因素容易組合出成功的配方。第一是小,上一代創業者的商業計劃書都是席捲宇內并吞天下的氣勢,但現在黃太吉這種小型創業反而更有優勢,他只做點,不再試圖做線和面,商業空間也很大。

  

第二是連接,連接是人類除了飲食男女之外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互聯網時代的核心動力,所以你判斷未來互聯網的生意就看他是阻礙了連接還是促進了連接,誰阻礙連接就不得好死,誰促進了連接就將擁有一切。比如說GoogleGlass就一定是個好產品,因為它讓人隨時隨地在線。三星出大屏幕手機,讓連接變的更通暢,就有前途;出智能手錶,屏幕變小了,相當於阻礙連接,所以一定沒前途。馬雲怕微信也是這個道理,微信會吸掉一切。

  

第三點是通過連接形成社群。社群的價值在於運營,一群人聚集起來之後可能是烏合之眾,也可能做成大事,最重要的是幹什麼。《創業家》辦黑馬營就明確知道把這群人聚起來要幹什麼,比如做基金、做風投,甚至可能去做互聯網金融。不能光把人聚一塊就完了,是打麻將還是下象棋,取決於決策者。

  

我認為大部分傳統媒體必死無疑,但雜誌相對而言還是有機會的。第一,雜誌的規模一般都比報紙小,報紙又比電視台小,所以雜誌是小而美;第二是雜誌很容易成為一種同人性的組織,大家價值觀類似,這樣就非常容易向新媒體轉型,而新媒體的本質就是社群。互聯網的核心就是去中介、去中心、去組織,未來每個人都會擺脫工業時代給我們固定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分工,自由聯合,這裡面的機會太大了。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智慧法語】極樂世界裡的鳥:本質空性並非實有
阿里巴巴「參謀長」曾鳴:何謂互聯網的本質?
黎亞彬:略論關於毛澤東爭論的根源與本質
領導力的本質與成功的要素

TAG:媒體 | 新媒體 | 羅振宇 | 本質 | 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