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看那夕陽片片紅

看那夕陽片片紅

來自專欄小七行攝1 人贊了文章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讀詩的時候總會有一種失落,美麗的短暫不免讓人沮喪。然而這些年看了一處一處的日落,卻覺得是「夕陽無限好,皆因盡黃昏」,在最後的時刻散發出最耀眼的光芒,燃盡一切留下無盡的霞光,讓世界都回味無窮。

從攝影的角度來說,落日和日出都是一種可不多的的素材,這個時刻的陽光最柔最美也是最豐富多彩,而日出日落前後的一個小時也是拍攝的黃金時間。

拍攝日出總是伴隨著一種叫做早起的行為,作為起床困難戶,著實是一種煎熬;但是日落卻手到擒來,一天的忙碌後的休憩,擁著愛人看茶聽風,坐看日落西山或者下海,都是自然而然的過程。

工作的這六年,也伴隨著到處遊歷的成長,每到一處都會儘可能的去看看日落,看那夕陽燒盡,品那紅霞漫天。

13年在長灘看第一次日落

工作後第一次出差的地方是菲律賓,然後就待了一年四個多月,然後去了一趟長灘島,也第一次拍攝日落,當時還是使用松下G5的微單,但是色彩在自然美景下依然表達的淋漓盡致,搭配著標誌性的螃蟹船,構建了長灘落日的美麗。

14年國內小游

菲律賓回來之後開始在國內做技術支持,以廣州為圓心的十個月,去深圳,到江門,在佛山,最後回到廣州,然後拍到了在廣州最喜歡的一張日落照片——小蠻腰的日落,這也是我每次住酒店都盡量要高層的原因,不知道哪一天不經意中就會看到這樣的夕陽,搭配著城市的標誌物,彰顯了來過。

不像在青島,兩天的技術支持打通了OSPF路由後匆匆離開青島時在計程車上看到那一輪太陽日墜,也如同我一般匆匆,想要離開這座城市,不是不喜愛,而是趕著去下一場。

這一年也跟妞兒計划了一場大型的旅行——呼倫貝爾北線包車自駕,這也是第一次使用入門單反的起點,賓士在呼倫貝爾大草原,遼闊而通達,在黑山鎮看日頭落在遙遠的草原上,沒有長河只有落日圓。

15年在泰國

時間來到15年後,開啟了泰國的前前後後六個月的生活,中間穿插了巴林的中東之旅和念念不忘的烏克蘭基輔的美好時光。

泰國遊玩兒了三個島嶼——普吉島、象島和蘇梅島。

泰國因為普吉沉船事件最近也是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這些天災或者人禍總是讓人唏噓不已,感嘆生命之脆弱和利益熏心等的憤慨。

普吉島跟妞兒一起,出海回來後累的飛起,就錯過了卡塔海灘的日落。

第二次再去泰國已經是15年下半年,跟著兩波大部隊分別去了象島和蘇梅島。

在象島拍攝一組到目前為止自己沒有再超越的日落組圖,不僅僅是因為顏色絢麗,更是因為加入了故事性和人的色彩,算是第一次誤打誤撞的榮幸了。

蘇梅島的日落已經可以算是16年拍攝的了,正好元旦那天一行人租了摩托來了個環島游,最後選擇了一個超級小眾的海灘看了16年第一次日落。

15年中東灰濛濛

泰國兩次出差之間去了中東的巴林,一個坐落在波斯灣中的富裕小島國,還記得當時從迪拜轉機的飛機上自己想到的居然是金花婆婆在靈蛇島上說的那句:「謝三哥,我這一輩子就沒說過一個謝字」,也著實讓中東之旅充滿了波斯意蘊。

而在巴林的最後日子裡送走了小夥伴剩下了獨自一人,漫步到酒店不遠處的海灘,聆聽著打魚人的豐收喜悅,望著遠處那慢慢墜入阿拉伯半島黃沙里的夕陽,天色灰灰,映襯著中東黃沙,充斥在天地之間。

16年的時光

16年伊始,便南下去了魔都上海,一晃就是一年半,在魔都的日子裡,看到了太多的攝影人,扛著長槍短炮在黃浦江的兩岸拍日出看日落,唯一的感慨就是真富饒。

夕陽透過雲層,形成了如同扇頁一般的光暈,透過浦西的建築,撒入黃浦江的滔滔江水中西逝。

這一年跟妞兒做了一次完全意義上的環遊濟州島,西歸浦的小瀑布,城山日出峰,山君不離,還有爬漢拿山,當然也不能缺少在牛島西濱白沙看一次東海日落。

彰武作為又一個故鄉,也在這一年有了一次記錄,那一片片的風車發電,夕陽西墜,在後山待了一個小時後的到了這樣風車夕陽的畫面,不暖反而有一種冷艷之氣,這也是空曠的大地所展現的一種冷冷吧,當時也正值十一,也或許是秋意微寒了。

17年的杭州

17年依然在魔都待了半年,然後終於下了一趟杭州遊了一次西湖,第一次跟妞兒住榻榻米的客棧,站在雷峰塔上想著白娘子和許仙還有那篇《論雷峰塔的倒掉》等等還有些許的記憶,當然還有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

17年巴厘島盛宴

這一年也在巴厘島完成了和妞兒人生中最重要的儀式——婚禮,也是第一次帶著父母遠遊,在金巴蘭海灘吃這海鮮看日著日落,太陽從雲層間灑下形成了丁達爾光芒罩著起降的飛機,然後夕陽趁著雲層的縫隙偷偷的瞧瞧天下就默默的落下了帷幕,但是卻依然用著最後的光芒將晚霞推上了另一個高潮。

相比金巴蘭海灘,藍夢島的日落又別有一番姿色,太陽慢慢的滑向天邊,慢慢的潛入雲海,在最後的時光里將傍晚劃分出了藍橙鮮明的兩個世界。

17年去東瀛

17下半年開始了第一次在資本主義國家——日本——的生活,公寓邊上的晚霞是第一次在日本的記錄,紫色天空和月島夜景的結合,鑄就了「一抹晚霞飛入夜,紫色流影月島明」。

而第二次跟妞兒一起登上六本木之丘後,也看到了東京都的天際線在日落映襯下冷暖交融,城市在水泥森林的侵佔下顯的陰沉而麻木。

之後也在冬季去到富士山下和18年元旦三下鎌倉看日落,但是在凜冽的寒風中雖然日落美景卻沒有能達到自己滿意的程度,略有遺憾。

18年回歸大連

當時間跨越到18年,伴隨著六年的飛行,想來是要停下腳步慢慢的欣賞一下生活了十年的這座海濱城市了,站在大連制高點吹著海風看那太陽落日山間,匆匆而去,似乎是沒有留戀的。

不一樣的地方雖然享用著同一個太陽,卻形成了不一樣的風景,看風景的我們也有著不一樣的審視。

那麼哪一款是你心目中最美的日落呢?


歡迎關注公眾號:七禾頁話


推薦閱讀:

攝影:人性的呈現與留存(組圖)
珍貴老照片:法國攝影師拍攝30年代上海照片
攝影 第52屆荷賽獎獲獎作品
創意攝影|與影子
攝影巧用光,小草也勝花(攝影:耄耋一隻眼)

TAG:攝影 | 日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