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6歲前孩子的教育重點,每個家長都該清楚

0-6歲孩子應該怎麼教育?培養重點在哪裡?一位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給出了精彩的答案!

一、生命初期,情感依戀關係的建立,是父母撫養孩子的心理資本

在《我的前半生》里講到,溥儀在年幼的時候,非常囂張跋扈,每天整蠱宮裡的人,沒人管得了,除了他的乳母。因為乳母給了他溫暖,也擁有了管教他的資本。

二、生命初期,情感依戀關係的建立,是父母撫養孩子的心理資本

早期情感撫養需要媽媽不斷與嬰兒語言溝通。例如換尿布,幼兒園老師是略帶責備,全程無表情完成的,然而媽媽卻不同。

媽媽會跟孩子說:「寶寶,我們來換尿布咯」「呀,寶寶的屁股粉嫩嫩的」邊換邊叨叨,越看越可愛,換完抱著親一頓。

三、三歲以前,孩子哭盡量安慰,並且盡量在孩子哭之前滿足孩子

一般3歲前,孩子的哭聲代表痛苦。特別是越小的孩子,哭除了身體上的不舒適,沒有其他欺騙父母的想法。父母最好能在孩子哭之前,就懂得孩子的需要,並且及時滿足,給孩子建立一個安全值得信任的世界。

四、六歲以前,要對孩子說「不」

3歲後,孩子的哭聲代表目的性,家長就要開始訓練孩子。如果孩子一聽到「不」,就滿地打滾哭鬧,學會四不要原則:

一,不要罵他。(會給孩子一個不好的觀念,觀的同時形成的念)。

二,不要打他。(大人打孩子不公平)。

三,不要說教。(正鬧著呢說什麼都是噪音,越說越鬧,要安靜下來)。

四,不要走開。(本來就是鬧給你看的,所以要看著他)。讓孩子哭,哭累了,拿熱毛巾給他擦把臉,然後溫和地告訴他,想哭可以繼續哭。

孩子越小管越好管。最後,記得給孩子留一條路:「你如果想要什麼,可以來說服我,能說服我,我就滿足你」。

五、避免自私

在孩子小的時候,自私是正常的。要擺脫自私,,首先建立「家庭意識」,從生活的小事做起。比如: 吃東西的時候,讓他給爺爺送去,給奶奶送去。

文 | 新生命幹細胞

圖 | 網路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送孩子去上奧數班的,都是「虎媽」么?
老師下跪真的可以喚醒孩子?
9個徵兆:孩子可能被寵愛過度了,當心長大了變禍害!
「我想看她會不會流產」,有一種「殺手」叫做熊孩子
用愛的五種語言,點亮孩子的心燈

TAG:心理學 | 教育 | 孩子 | 犯罪 | 心理 | 犯罪心理學 | 教授 | 犯罪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