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揚格《瑜伽之樹》之禪定和瑜伽

禪定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必須以個人的生命直接體驗。禪定也無法教授。若有人說他在修禪定,你馬上就知道這個人根本不是瑜伽修行人。 禪定是沒有傲慢,不自大地把複雜的意識領往單純。沒有道德紀律,就不可能有靈性體驗。培德和靈修並行,才能嘗到神聖的仙露。因此,人若要走靈修的路,持戒和內修這些道德訓練是必要的。 我們之前把瑜伽分為三個部分。持戒和內修是一部分,體位法、呼吸法和收攝是第二部分,心靈集中、禪定和三摩地是第三部分。持戒和內修是鍛煉行動器官和知覺器官,它們是全世界共通的,並不是印度特有的,也不單單只跟瑜伽有關係,它們是人類必須維護的基本事物。鳥要有兩隻翅膀才能飛,同樣地,人要攀爬靈性智慧的階梯,道德和心的鍛煉是必要的。 進化必須從這些基礎起點開始。瑜伽科學提供了體位法、呼吸法和收攝讓個人進化。這三種方法是瑜伽的第二階段,是要下功夫的。 第三階段包含心靈集中、禪定以及三摩地。這三支是修練體位法,呼吸法和收攝的效果,本身是不涉及修練的。因為修練有極大的不同,所以效果也有極大的不同。如果你工作兩個小時,就拿到兩個小時的酬勞;如果工作八小時,就拿到八小時的酬勞;如果你表現得積極進取,可能會加薪。生意就是這樣做的。心靈集中、禪定和三摩地也像這樣。如果你努力修練體位法、呼吸法和收攝,就會得到心靈集中、禪定和三摩地這些報酬,這些就是修練的結果。你沒有辦法直接修練心靈集中、禪定和三摩地,如果你說自己在修練心靈集中、禪定和三摩地,那表示你不明白瑜伽前面的部分。我們唯有修練了前面的部分,才有希望得到結果。 帕坦加利對體位法的效果有什麼說法? 他說:[身、心的對立消失了。](《瑜伽經》第二篇第48節)。他對呼吸法的效果有什麼說法呢? 他說:[遮住知識之光的蓋幔除去了,心變成適當的器物來專註。](《瑜伽經》第二篇第52—53節)什麼是收攝的效果呢? 他說:[透過收攝,感官不再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求而糾纏心,感官從外在世界收攝回來,幫助心往內在探究。](《瑜伽經》第二篇第54節)所以說,體位法、呼吸法和收攝這三種修練,把習者引向心靈集中、禪定和三摩地的境界。帕坦加利創造了一個特別的字來描述心靈集中、禪定和三摩地合一的狀態,就是三耶摩(salbyama),也就是[完全的整合]。 心靈集中的意思是專心或專註,是把專註的焦點放在身體內或外、一個特別選擇的路徑、部位、點或地方。心靈集中是把意識專註在單一的焦點上,來控制意識的波動。在這個修練過程中,入學著漸漸減少心的波動,最終除去意識的所有波浪潮汐,使知者與所知合而為一。當意識在強而有力的覺知中持續這種專註,沒有改變或波動,就從心靈集中的狀態進入禪定。 把油從一個瓶子倒人另一個瓶子,瓶口的油不間斷地穩定而均勻地流著。同樣地,專註與覺知之流也應當如此穩定而不間斷,這種穩定的覺知就是禪定。禪定是發現比較大的真我的方法,是自我研究、觀察、反省,與觀照隱藏於內在之無限的學問。它從觀察身體的過程開始,繼而密切注意心的狀態,接著融合頭腦和心的智慧以深入探索深邃的冥想,藉著深邃的冥想,意識與禪定的對象融合,這個主體與客體的結合,使得複雜的意識變為單純,並映照著神聖的光輝。瑜伽的效果就是,你被知識之光點燃,以純真毫無傲慢的心維持自身全然的純凈。這是瑜伽的智慧之美;它是純真沒有傲慢的智慧。這是禪定的效果:自傲、自大和自我轉化成謙卑和純真,從而導向三摩地。 靈魂從居所之中心均勻地散布到整個外圍,就是三摩地的意思。三摩地不是出神。人進入無意識的失神狀態是三摩地嗎? 如果是這樣,三摩地就一點意義也沒有。三摩地的定義是:保持意識,並且體驗到睡眠狀態。這是什麼意思? 睡眠中,你什麼也覺知不到,只有在醒來的時候,你說[我睡得很好],那個在你裡面說[睡得很好] 的你,是觀照者,就是靈魂。瑜伽修行人試著百分之百有意識地維持心、智識、意識、行動器官和知覺器官的馴服。我們的意識有二個層面:潛意識、意識和無意識。瑜伽行者把意識的這三個層面歸為單一的意識狀態,稱為超意識(super—consciousness),其中沒有潛意識,也沒有無意識,只有意識,這是三摩地。它不容易達到,因為我們甚至還不能穿透這三層意識。我們得慢慢來,在跳到不知道、不明白的事物之前,先從明顯易見的事物開始,然後朝隱而不見的目標努力。 我說過,瑜伽是相和、相會、結合的意思,也就是把上天給我們的身、心、靈結合起來的意思。個體在身、心、靈之間有極大的分裂,古聖先賢流傳下來的瑜伽學問可以把這些受干擾的真我的工具結合起來,這樣人類就可以發展出民胞物與的一體感。 為什麼印度有六億人口,卻很少人對禪修有興趣? 相反地,為什麼許許多多的西方人對禪修有興趣? 因為西方人不能控制神經,總是有壓力,我的同修用瑜伽來對治這個問題。對西方人來說,工作是壓力,睡覺是壓力,上廁所也是壓力! 你們幾乎總是處在壓力之下,所以傳授給你們的是所謂的放鬆的禪修。你們透過禪修沉靜下來一陣子,就認為達到瑜伽的目標,或者認為自己的拙火覺醒了。東方人比較放鬆,要他們練這種禪修沒有意義。相反地,他們必須學得積極、活潑些,所以瑜伽對東方人成為積極、活潑的禪修。 常常聽人說[我在修禪定] ,他們認為可以把禪定從瑜伽修行里抽出來,單單修禪定就好了,不用理會之前的持戒、內修、體位法、呼吸法和收攝。別忘了,從高山流向大海的河流是一脈貫通的,河水會蒸發形成雲朵,再變成雨水回到河流。同樣地,身體之流、頭腦之流和心之流,全都是一體的,從靈魂流到皮膚,再從皮膚回到靈魂。你能說你只對一段河流有興趣,而對其餘部分沒興趣? 就像百川彙集成大河後流向海洋,整個人體系統也是如此彙集成一條河流,從靈魂流到皮膚,從皮膚回到靈魂。 你怎麼能說[我對心之流有興趣] ,或說[ 我對靈魂之流有興趣],卻忽視身體之流? 你怎能丟棄瑜伽的某些部分,認為那些不過是身體層次的東西,而禪定是靈性的? 禪定不能和瑜伽分割, 體位法也不能和瑜伽分割。如果你接受禪定這一部分,如何能丟棄體位法、呼吸法、持戒、內修這些部分? 如果你丟棄這些,何不也丟掉禪定? 身體有四肢,你忽略哪個部位? 照顧哪個部位? 我們的身、心、頭腦,每一個部位同等重要。瑜伽也一樣,你不能切割瑜伽八支,說:[這個重要,那個不重要。] 瑜伽里的每一支都同等重要,許多人卻誤以為只有禪定最高明。 觀察一棵樹,可以知道它的根健康或有病。你我並不是古代修行有成的聖者,無法透視樹根、種子、存在的核心,可是你我必須觀察外圍(身體及其功能,頭腦及其功能,心及其功能)。我們能從這些外層進入深處,進而明白自己存在的根,並且發現那個根是不是健康。 瑜伽的學問始於行為規範,以建立道德、身體、心理和靈性的品行。不認識英文字母,是不可能學習英文讀寫的。同樣地,不知道持戒、內修、體位法、呼吸法、收攝、心靈集中、禪定這些瑜伽的基礎,就不可能住在真我的居所里。因此,我要求大家從外圍開始,去了解瑜伽的深度,這樣你們才能進入種子。只有極少數特殊的人,能從存在的核心開始。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禪定的入門-數息觀
佛教禪定實修體系(三)
禪定指要36 | 第七章 宗喀巴大師一派的禪定

TAG:瑜伽 | 禪定 | 艾揚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