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第五十八節 淚痕春雨剩餘回復(二)

作者:淚痕春雨 by 天涯論壇    如果說的更精確的話,契丹在大賀氏向遙輦氏轉移的過程中,大體上和中原王朝的初期晚期,戰國早期有類似,此時的契丹仍然以游牧生活為主,農耕文明剛剛進入,屬於典型的貴族聯盟,各部落之間獨立性很強,還談不上一個完整的政權。而到了9世紀開始,契丹的政治格局大踏步地向兩漢時期邁進,其政治組織形式也開始變得越來越接近早期的中原王朝了,這樣的變化,最關鍵的因素是農業和手工業在部分地區的迅猛發展。  --------------------------  共軍應該是雙頭政治  軍事主官和政委  倆頭,實際權力也幾乎相同  =====================  後者的雙頭,與前者的雙頭,應該是兩回事。  前面所說的雙頭政治,嚴格的說,是小弟為了約束大哥,而出現的權力格局。在這種權力格局下,意味著大哥的權力受到了削弱、限制。  而在你所說的雙頭格局,意味著大哥的權力得到了加強。  軍事主管與政委並存,相當於兩個平行系統並存,這主要是為了方便大哥管理。兩條平行的系統存在,意味著相關主管,誰也無法在自己勢力範圍內一手遮天。在這種背景下,大哥一聲令下,就可以更容易的貫徹下去。  這種系統存在,應該是與內廷、朝臣;文官、武將並存管理模式類似。都是為了方便上面管理。換而言之,這是大哥為了方便管理小弟,而出現的權力格局。  其實,從貴族政治過渡到官僚制度,就是因為隨著交通、媒介的發展,大哥可以政府變成眾多平行的權力系統,這樣一來,哪個系統的主管,也無法擁有挑戰大哥的權力了;而地方的權力,也因為由眾多平行的權力系統構成,哪個地方的主管,也無法在當地一手遮天了。  我估計,在後面的內容中,21tc_bianzhou網友會提到你所說的模式。事實上,這才是後來皇權逐漸加強的主要原因。因為,政府的權力被分割成眾多平行的系統,所謂的軍政大佬就已成為歷史了;因為在這種背景下,一個人再厲害,也只是一個高級官員(或是高級經理人);而不是軍政大佬(帶有獨立性的老闆)。  復探索求真網友:  太祖有一句名言「槍杆子里出政權」,但我看到蘇東歐劇變中強大軍隊面對大批遊行示威的百姓是那麼的軟弱,仍然掌握軍隊的政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無奈的下台,這是什麼原因呢?  -----------------------------  你在胡說什麼啊?  首先,大部分東歐國家不存在什麼強大軍隊。  其次,羅馬尼亞政府的倒台,就是因為國防軍的反水。  第三,蘇聯的跨台,也是因為軍隊不再支持政府了。  所謂掌握軍隊的政府無奈下台,根本就是胡說,下台的原因是因為軍隊不再受政府掌握了。  ==================  新恐怖鳥網友的話,說得雖然有點粗。但是,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表面上,群眾運動是底層群眾自發行為;實際上,它永遠與上層的矛盾有關,或是背後有強大的利益集團支持;甚至就是上層的權力者在鼓動。  沙梨熊網友有一篇評論五四的網文,在煮酒就可以找到。我們通常看到的內容是,這是大家自發的運動;或是我朝在背後組織。其實呢?事情沒有這樣簡單。  一戰結束後,當列強出賣中國主權時。北洋政府的上層,全是一片勾心鬥角之聲。因為,出賣國土這種事,一旦被攤到頭上,馬上就會讓自己陷入被動。所以,整個北洋政府上層,都需要找幾個替罪羊。換而言之,不論列國出強中國主權的行為,會不會變成現實,但是絕不能把罪名堆到自己頭上。在這種背景下,北洋上層那是紛紛行動起來,於是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開始了。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沒有上層這種勾心鬥角,五四運動估計就不會出現。  如果五四運動表現的還太清楚,那我朝太祖發動文革,讓群眾紛紛行動起來,應該就是一目了然的事了。一切是顯然的,如果太祖與林副統帥為代表的體制力量支持,老百姓哪能有這種本事呢?  甚至,我朝八十年代末的事。也是趙、鄧相爭的產物;當然了,期間也存在類似路線鬥爭的原因。但是,相關事件,都有上層推動的痕迹。否則,相關的事情,還在萌芽狀態中,就會被解決的。  東歐巨變,也是類追念於此的。相關的事件,並不是底層百姓可以推動的,事實上,整個上層也全是推動它的力量。  我們在談論東歐巨變時,似乎常常忽略了一個問題,打破了公有制,那相關的國有資產都哪裡去了?顯然是上層瓜分了。那新政府的權力交給誰了,大部分還是前政府的人,只是換了一個名稱。上層得到利益的人,遠比失去利益的人更多。如果我們關注相關事實,就會知道,在推動相關巨變時,上層恐怕比下層還積極。  我朝如果會瓦解,最強大的推動力,恐怕也在這裡。  復才到中天萬國明網友:  1、劉邦就是一勵志神話。因為,從表面的條件去看,他絕沒有機會與秦始皇相提並論的,但是,他最終通過層層競爭,讓自己站在了時代舞台的正中央。  2、歷史的走向是無數人合力的結果,而無數個人博弈的結果,本身就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我只是認為,這種合力方向不是某個人能改變的。  你這兩段話不覺得是自相矛盾嗎?劉邦恰恰就是以自己的能力通過了層層競爭,最終站在了時代之巔,改變了歷史,在這個時代打上了自己的烙印,成為一個時代的主角,然後你又說歷史的走向是無數人合力的結果,這種合力方向不是某個人能改變的。  是,歷史走向是無數人合力的結果,但是這種合力有強有弱,有賢有愚,所有人合力創造了歷史,因此創造歷史的過程中所有人的力矩都一樣?  用某位的話說,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因此歷史的勝利者和失敗者就完全是被歷史大潮推著走的可憐蟲?那他們有什麼分別呢?他們成功是因為歷史大勢推著,失敗也是如此,他們之間就沒有分別了嗎?拿項羽和劉邦來說,一成功一失敗,他們自己的主觀努力帶來的不同有多少呢?  從你的研究看,他們的一切決定都是理性的,都是集體決策,都是被大勢被客觀環境推著走,他們自己有什麼不同呢?  比如按你的說法,劉邦死在彭城之戰,劉邦集團還是會推出一個領袖來和項羽PK,項羽還是會輸,那劉邦自己在歷史中有什麼意義呢?他也可以,換一個張三李四也可以,歷史都不會有什麼變化?甚至連影響一個集團的興衰都做不到,這是走進宿命論和歷史決定論了。  =====================  (一)、我實在不知道,你是怎麼看我帖子的?  劉邦通過自己的努力,站在了時代的巔峰。這就證明他改變了歷史?  我不知道,你需要我重複多少次?這改變的只是劉邦,或是他們小弟的命運;與歷史無關。  換而言之,劉邦死了、劉邦失敗了。天下也會走向統一的,而且建立起的帝國格局,也必然是一個郡縣與分封制並存的格局。  如果你認為,劉邦失敗了,天下就會一直陷入分裂之中;如果你認為,項羽勝利了,天下就會退回商、周時的格局;如果你認為一個比劉邦更優秀的人勝利了,就可以建立一個宋、明、清那種成熟的官僚政治;甚至還可以建立一個民主人民共和國,那什麼也不用說了。  (二)、一個大人物的死活,不能改變歷史,也不能改變他集團的興衰,這就是宿命論;這就是歷史決定論?  我一再拿太祖參加重慶會談的例子做比較,你是不是真認為,老蔣把太祖殺了,我朝就會失敗?  在大英帝國牛逼的年代裡,首相換了一茬又一茬,也無人能阻止英國一直上升的趨勢。  在美國牛逼的年代裡,總統換了一茬又一茬,也無人能阻止美國一直上升的趨勢。  二戰時,希特勒聽到羅斯福死了,於是他認為,德國的轉機出現了。但是,很不幸,最後的結局大家都知道。  還拿二戰來說,希特勒活著,也無法改變德國的失敗。  復才到中天萬國明網友:  歷史發生的一切都必然是有原因,由於客觀環境形成的,但是這不等於歷史發生的一切都是必然的最佳選擇最合理的選擇,我們拿國手的棋局復盤,也不是去吹人家多高明多英明神武吧?而是研究他為什麼這麼下,他贏了,贏在那裡,輸了輸在那裡,總不能說,那些國手比你水平高得多,你怎麼敢去評價研究人家國手們贏了那裡輸在那裡?那種研究就等於是吹捧國手們了,反正人家再差的國手水平也比你高的多,你就好好研究人家為什麼那麼下的就好了,哪怕人家明顯的臭棋也要研究出花來找出無數理由來?國手也是人,人就不是機器,是人就會因為信息不足,因為自己的弱點而犯錯誤,為什麼你認為國手就不會呢?我們不是廚子,因此就不能評價一盤菜是好是壞了?  ==========================  我什麼時候說過歷史是必然的?  我一直重複的觀點是,如果幾百年時間裡,出現了無數的國手,都一直致力於破解某個棋局,但是誰也無法破解。這個棋局,我們可以認為他是無解的。  比如,分封諸王這種格局;它的弊端拉出個傻子也能看出來,但是劉邦這樣做了;司馬炎這樣做了;劉裕這樣做了;蕭道成這樣做了;蕭衍這樣做了。石勒、石虎這樣做了;劉淵、劉聰這樣做了;符堅、慕容垂、姚萇;高歡、宇文泰也這樣做了;楊堅、李淵也這樣做了。  如果我們認為這些人都很傻;還不如說,我們是把歷史當童話看。如果我們認為,我們處於他們的位置肯定會比他們做的更好,還不如說,我們就是天才中的天才。  說到項羽的失敗,我也從來沒有說項羽必然會失敗。  我只是說,項羽每一步都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每一步都是眾多高手聯合策划出來的。他的選擇,是眾多兩難困境中,或是眾多各有利弊的方案中挑選出來的。一個人認為,自己處於項羽的位置上,就會比項羽做的更好,那只是一種幼稚的想像。  我從來也沒有說過項羽必然會失敗。如果你非要認為,我說過類似的觀點,我希望您從主帖中找到我類似的文字。  我只是說,項羽就是換一種方案,也未必會勝利。因為,項羽放棄的方案中,顯然都也存在著難以克服的弊端。更主要的是,項羽改變了方案,他的對手也會改變對策。  我從來沒有說過,我們不能分析國手輸在哪裡,贏在哪裡。我只是說,我們不應該用居高臨下的眼光看去。  比如,我們可以分析項羽某步走的錯了。但是,我們如果認為,當時有一種沒有弊端的、甚至必勝的招數在裡面,那隻能證明我們連最基本的棋局也沒有看明白。  比如,項羽換一種策略,也許有機會勝利。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它的前提是,項羽能克服這個策略中的弊端。  如果我們連項羽放棄的方案中,存在著什麼弊端都看不到,只能證明我們與項羽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如果我們連項羽放棄的方案中,存在著什麼弊端都看不到。只能證明我們連當時項羽、劉邦想幹什麼都不知道。  復才到中天萬國明網友:  時來天地皆同力,但是這天地大力為什麼會青睞劉邦而不是項羽呢?為什麼會先青睞秦始皇而之後又拋棄了他呢?歷史的那些大人物僅僅是被形勢推著身不由己的可憐蟲嗎?  世界沒有某個人能超然於利益計算之上,但是利益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東西,而如何更好的獲得利益則是一個更複雜的東西,我們真的能夠精確的確認自己真心想追求的諸多慾望和利益的百分比和價碼嗎?我們真的能夠準確的確定自己追求利益用什麼手段必然正確嗎?我們不能,那些歷史的大人物呢?他們的決策就一定是正確的?  或者說他們的決定有沒有都沒關係,反正一切決定都需要考慮客觀形勢,而客觀形勢一個智商正常的人都看得出來,一個集團的決策更是集體智慧的結果,必然是客觀形勢的反應,那還需要什麼領袖人物呢?正常智商就可以判斷出的形勢,張三來可以判斷出來,李四來同樣可以判斷出來,歷史的那些大人物僅僅是被形勢推著身不由己的可憐蟲嗎?  ======================  你到底有沒有看明白我的意思?  歷史發展是無數人博弈形成的合力。但是,並不是誰也有機會能站在那個合力點上的。  說得簡單點,誰也想成為影響時代的大人物。但是,並不是誰也這種機會,並不是誰也有這種能力,並不是誰也有這種信心去爭取的。  大人物與小人物的區別,就在於大人物有機會、有能力站在這個合力點上;而小人物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甚至從普遍意義上,絕大多數人的根本連這種野心、信心也沒有。  一個人能處於這個合力點上,有時就是上天青睞,比如,康熙能成為時代大人物,這只是投胎投的好;有時是因為他在特定的背景下,通過自身努力實現的。比如,劉邦遇到天下大亂的背景,又通過層層競爭爬到了那個合力點上。  但是,誰處於相關的位置上,也無法改變歷史的走向。  如果一個人的行為,符合時代的合力,他就會成功。哪怕他向著天下人高呼,你們必須得對我下跪,必須得對我高呼萬歲。這在今天聽起來,實在太荒謬了,但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就是有許多人能讓他變成現實。  如果不符合時代的合力,他就會失敗,哪怕他只是對天下說,我想一直在這個位置上為人民服務,只希望大家給我這個機會,他也會身裂名裂的。這種要求拿到小農社會去看,實在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奢求,但是放到一個成熟的工商業社會中,一個人比秦始皇本事大一百倍,他也無法實現的。  復才到中天萬國明網友:  就說一個基本問題吧,你寫了這麼多,能否回答我下,項羽到底是因為什麼失敗的?他有什麼決策有錯誤?別說是因為形勢發展,這種話實際把一切歷史人物都變成了所謂歷史大勢的傀儡了。歷史發展哪有那麼宿命論啊。  =====================  你問我,項羽為什麼會失敗?  我這個帖子,寫了幾十萬字,你都沒有看明白。我簡單寫幾句,你就能看明白?  我說項羽失敗,是因為項羽運氣不好?  我說項羽失敗,是因為天之亡我?  拜託,我在這個長篇中寫的相關內容多的去了。我只想知道,我哪段話,給你留下這種印象了?  是不是,我可以這樣寫歷史。假如項羽這樣做,或是那樣做。項羽就可以取得勝利了。假如項羽這樣做,或那樣做,中國沒準早就建立了成熟的官僚政治,甚至是建立了民主共和國,我就超越了宿命論?問題是,如果我學了二十多年歷史,就學出這種水平,我會很臉紅的。  復才到中天萬國明網友:  (一)、有人劉邦突然死了,劉邦集團必然會輸、必然會崩潰;於是歷史就會改變了。  但是,我說過,就算劉邦死了,劉邦集團肯定還會勝利嗎?沒有!從來也沒有!  我只是說,從已知條件下得出,劉邦突然死了,劉邦集團必然會輸、必然會崩潰,是無法成立的。換而言之,劉邦突然死了,劉邦集團會面臨怎樣的命運,還是由後面一系博弈決定的。  我拿許多人舉例子,並不是證明劉邦死了,劉邦集團必然會勝利;而希望證明,所謂劉邦一死,劉邦集團必敗的觀點,是無法成立的。  劉邦死了,劉邦集團一定會勝利;與劉邦死了,劉邦集團未必會失敗。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意思。希望你不要強加給我觀點。  不要說,我不會認為,劉邦死了,劉邦集團也一定會勝了。就是劉邦活著,劉邦集團肯定會勝的話,我也不會說出來。因為,我的觀點一直是,歷史的走向,並不是某個人何去何從可以決定的。  決定一個人、一個集團命運的原因多的去了。  復才到中天萬國明網友:  (二)、就好像我們在分析兩國手下過的棋局。許多人總認為,這個國手太笨了,那個國手太傻了。好像換他上去,肯定會比這個國手強。  我一直的觀點是在說,我們認為國手太傻、那個國手太笨;實際上,我們連那個國手為什麼這樣出招都不知道;實際上,我們連那盤棋都沒有看懂。  我這裡,只是按我的觀點,解析一下那兩個國手為什麼要那樣出招。當然了,自然雙方都是國手,所以它無論贏招,還是輸招,都是非常巧妙的,也是非常精彩的。  我從沒有說過,某個國手必輸無疑,或是必勝無疑。  我的觀點一直都是,誰處於那個位置,想走出一招比他們更優的招數,也是難之又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至少,我不敢說,我能想出比他們更高明的招數);我的觀點一直是,讓我們處於那個位置,通常只會輸得更慘。  我實在看不出,我這種觀點,與宿命論與什麼關係?  你從結果,推論過程,表面上,我們可以做得比當事人更高明。實際上,那只是一種幻覺。  比如從結果去看,誰也知道,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肯定不會讓劉邦打敗了。對此,相信誰也會承認的。就如,蔣介石不計代價的利用會談殺掉太祖,那他肯定不會被太祖打敗。  問題是,這與他們能取得勝利,那是兩回事。  再比如從結果去看,項羽三分關中是錯誤的。是不是不三分關中,就可以讓項羽避免失敗呢?孤立去看,似乎是如此的。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因為,作為一個棋手,是需要從全局考慮的,並不是孤立看某幾個子的得失、一招一式的得失。如果只是孤立看幾個子的得失、一招一式的得失,自然我們覺得,上次這樣失敗了,我們這次換一種方法,就可以避免失敗了。問題是,你換了招數,對手也會換招數的;更主要的是,你用這種招數,不會產生那種弊端了,誰敢說不會產生那種弊端。  復才到中天萬國明網友:  (三)、所謂希特勒不打蘇聯,就可以避免失敗;與所謂的日本不打美國,就可以避免失敗。那純粹就是業餘棋手,在評論專業棋手下棋。因為,這就好像一個只能看到一步棋的人,與一個能看到七八步棋的人在討論下棋。  因為,說這種話的人,肯定連日本、蘇聯當時的處境都不知道。  整個博弈,不是孤立的。  德國可以選擇不打蘇聯,問題是,德國不打蘇聯,能保證蘇聯不打他嗎?自然是不能保證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德國佔據先手,上去就深入了蘇聯境內。如果蘇聯把握住先手,你是不是覺得,德國還能這樣大舉深入蘇聯境內?  德國可以不搶先下手,問題是,如果蘇聯搶先下手呢?我估計蘇軍也會大舉深入德國境內的。  當然了,你可以說,如果蘇聯先下手,美國會幫助德國的。問題是,德國已把法國、德國打得快殘了。美國會幫他打蘇聯?這也想的太天才了吧。  如果蘇聯先下手打德國,美國會做的事,就是先幫法國、英國解除危機。面對蘇軍大舉深入德境,面對美國大舉幫助的英國、法國,德國難道還敢一心保存英、法的戰果?  只要英國、法國擺脫德國的控制和威脅;只要英、法與美國達成聯盟,美國再逼迫德國與他們聯盟,共同對付蘇聯。你是不是覺得,德國在這種背景下,還有資格與美國討價還價?還敢與美國討價還價?  在這種背景下,德國就算打退了蘇聯,你覺得,是不是就比前面一種選擇更好?  如果你認為德國不打蘇聯,就會避免失敗。只能證明你連德國當時的處境也沒有認清。  事實上,按事後諸葛亮的推論,德國連法國、英國也不應該打。德國試圖兼并法國、英國開始後,還想指望有所謂的必勝之策,本身就是一種幻想。  因為,打下法國,不打英國行嗎?肯定不行,因為不打擊英國,德國就無法消化法國的。打了英國,不打蘇聯行嗎?表面上行,實際上也不行。因為,德國真的集中力量先解決英國,蘇聯突然大舉西進,德國怎麼辦?  更主要的是,當時美國還沒有決定全面介入戰爭;日本在中國東北還屯集著大量的軍隊。在這種背景下,德國不搶先動手,等美國決定全力支持英國時,等蘇聯東線威脅解除後,德國豈不是更沒有出路了。  問題是,德國開始就這樣想問題,自然不敢進攻法國了。甚至再退回去,如果是這樣,大家就會支持希德勒上台了。如果這樣推下去,最後引發世界大戰的原因,恐怕真是某隻蝴蝶扇了一下翅膀。  就好像,認為日本不應該偷襲珍珠港的人,還不如說,日本就不應該發動九一八事變;更不應該發動七七事變。當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本身就意味著日本有可能越走越遠。  因為,吃下那樣大一塊地方,他必須得消化。  換而言之,日本可以不發動七七事變,問題是,蔣介石統一中國後,中國發展後,日本豈非更被動?因為,蔣介石統一中國後,中國發展後,蔣沒有理由不收復關外。當然了,日本也可以選擇不發動太平洋戰爭,問題是,他的石油、橡膠、鋼鐵資源,如何解決呢?因為,美國經濟制裁一旦開始,日本如果不發動太平洋戰爭,豈非就等於不戰而降了。  看歷史,如果只是看到一個個孤立的事件,總認為歷史的轉折點就在這個孤立的事件之上。那看歷史,還不如看小說。  這個孤立的事件,自然影響了歷史。但是,我們必須得知道,這個孤立的事件,是在什麼背景下出現的。  如果你覺得,只有孤立的看某個事件,並認為簡單的變動一下,就可以改變歷史的走向,那就是算擺脫了宿命論。我可實在無法擺宿命論。  復圖圖吐兔網友:  我看樓主的文章大部分都是解釋問題的,能不能再寫一些解決問題的文章,比如碰到這種局面應該怎麼辦才好呢?  =================  就好像評論一些國手下過的棋局。  作為業餘愛好者的我,只能給大家分析,國手為什麼會這樣走?作為業餘愛好者的我,只能告訴大家,國手這樣走,絕不是因為他考慮問題不周。  至於怎樣做更好,那大家可以自己判斷。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如果你覺得,那些國手出招時,只是憑感覺;如果你覺得,那些國手犯得都是一些低級錯誤,那隻能證明,你連這個局棋也沒有看明白。  如果我居高臨下,給大家分析應該如何做。  就好像我認為自己的棋力,已遠遠超過了國手。所以,我一會站在國手A的角度說,如果國手A這樣做,或是那樣做,結局就會更好;一會站在國手B的角度說,如果國手B這樣做,或是那樣做,就可以避免失敗。  我不覺得,我有這樣高的水平。我一直的觀點,如果我放到劉邦、項羽、韓信的位置上,我肯定不如他們。  復才到中天萬國明網友:  1、北方草原的游牧帝國,這些帝國很大程度是軍事征服的結果,其部落聯盟很大程度依賴一個人,這個人死了,帝國瞬息瓦解,比如東漢末的鮮卑帝國和唐的突厥第二帝國。  還有類似的,薩拉丁和帖木兒的帝國。以及最有名的,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大帝在世的時候幾乎征服了整個中東世界,放眼周圍全無敵手,如果他不是死的那麼早,那他是有很大機會把征服成果鞏固下來,建立一個穩定的希臘波斯二元帝國的,而他英年早逝,其部將自相殘殺沒能出現一個全面的勝利者,馬其頓帝國一分為三,最後陸續被羅馬和帕提亞瓜分征服,一個人的死是否會改變歷史,這要看形勢分析,豈能一概而論?  ==================  冒頓的父親死了,匈奴衰弱了嗎?冒頓死了,匈奴衰弱了嗎?  阿保機死了,金國衰弱了嗎?耶律德光死了,遼國衰弱了嗎?  吳乞買死了,金國衰弱了嗎?阿骨打死了,金國衰弱了嗎?  鐵木真死了,蒙古衰弱了嗎?蒙哥死了,蒙古衰弱了嗎?  我從來沒有說過,游牧世界的大首領死後,游牧世界一定不會衰弱。問題是,當你說,游牧世界的大首領死後,游牧世界一定會衰弱時,不妨想一想這些歷史。  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一個集團的興衰,是眾多原因造成的。如果你非要把安歸於首領的死活,那隻能證明你沒有擺脫英雄史觀。  我從來沒有說,英雄人物的死活,對歷史毫無影響。我的觀點一直都是,歷史的形成是無數人的合力形成的。英雄人物,肯定是這種合力中的一份子。  如果過分強調偶然性,蝴蝶扇一下翅膀,幾千里就刮龍捲風了。  比如,劉邦的父親母親在懷劉邦一夜,因為吵架而沒有同床,那創造劉邦的精子,誰敢說還有機會游到最前面?如果是這樣,豈不是要說戰國時代,楚國一對平凡夫婦吵了一次架,就改寫了整個歷史?  你說的那幾個大人物,也都可以做這樣的類比。  這樣一說,在你在宣揚宿命論,還是我在宣揚宿命論?  從孤立的某個人的何去何從,分析歷史的走向,與其說是在分析歷史,還不如說是在講故事。  復我的心在等等等待網友:  你多慮了,大多數開國帝王的傳記都寫成了勵志神話,怎麼不見有問題。關鍵是漢武地宮了司馬遷,這決定了司馬遷不可能再把劉邦的傳記寫成勵志神話了。  誰說司馬遷不敢貶低劉邦,他是怎麼寫漢武帝的。他寫漢武地從沒寫漢武帝的雄才大略。只寫他迷信巫蠱等荒唐事。因為他寫的史記是他私撰的,並非官修。漢武帝不可能看到這本書。  ===================  既然你知道巫蠱案,你就更應該知道,司馬遷根本沒有機會,按自己的個人喜好寫史記。  皇帝作了一個荒唐的夢,於是就有無數的人死於非命。原因是什麼?無非是因為,據說他們在背後詛咒皇帝;而證據呢?通常只是因為據說。  如果司馬遷寫史記,真是因個人愛好所寫。你覺得,會不會有人揭發他?肯定會有的。因為,你不揭發,別人揭發了,就憑司馬遷寫的內容(如果真是源於司馬遷的個人愛憎),知情不報的人,會是什麼結果?  司馬遷可以那樣寫漢武帝,無非是因為漢武帝給自己的定論,就是功過三七開;而且相關的過錯,都是漢武帝自己承認的。否則,司馬遷敢寫這種東西,就算他敢寫,他靠什麼保證,別人不揭發他?  司馬遷可以那樣寫漢高祖,無非是因為漢武帝也是這樣認為的。否則,就算司馬遷敢寫這種東西,他靠什麼保證別人不揭發他?  關鍵是,這樣揣測司馬遷寫歷史的態度,本身就是認為司馬遷在寫歷史時,缺乏一個史官基本素養。寫歷史憑個人愛憎,這絕不是一個優秀史官應該做的事。  復我的心在等等等待網友:  司馬遷寫史記時,那時寫史還不太流行,人們包括皇帝都不重視這件事。請問史記之前有什麼有名的歷史作品嗎?很少。所以當司馬遷撰史記時,也沒有人太在意。因為記尋歷史是司馬遷的日常工作,除了餘業寫史記,工作時間他也在寫史。人們誰會在意他呢  ================  崔杼看到史官寫的歷史,不符合自己的利益,於是把史官殺了;趙盾看到史官寫的內容,不符合自己的利益,於是就責問史官,為什麼要這樣寫?  崔杼、趙盾都是春秋時代的人。從這些記錄,我們可以看出來,史官是一種很古老的職務。而且,史官怎樣記錄歷史,權力者是非常關注的。  歷史是上層建築。關於這一點,沒有一個統治者會等閑視之的。  在東漢時期,有人說班固私自修國史,馬上就被皇帝抓了起來。最後,經過審查,皇帝非常認可班固寫的的歷史,所以班固因禍得福了。我們必須知道,如果皇帝看到班固寫的歷史,非常生氣。你覺得,班固一個人把腦袋交出來,是不是就會沒事?  在漢武帝時代,因為被指控背後詛咒皇帝(巫蠱),而被殺的人,那是成千上萬。要知道,所謂巫蠱,通常都是雲遮霧罩的事。如果司馬遷,白紙黑字的誣衊皇帝,誣衊皇帝的祖爺爺,你覺得,司馬遷一個人把腦袋交出來,能了賬嗎?  司馬遷只因為涉嫌貶低武帝的小舅子,當時就讓推下了蠶室。如果他白紙黑字的誣衊皇帝、誣衊皇帝的祖爺爺,你覺得漢武帝會怎樣對他?  如果司馬遷真的在寫這種書(私下寫誣衊皇帝、誣衊皇帝祖先的書)。我可以告訴你,所有的人都會自覺與他劃清界限,甚至都會爭相揭發他的。因為,這種事被別人揭發出來,知情不報的人,估計也有可能掉腦袋的。  在竹簡書寫的時代,你覺得寫一部史記,得需要多少人工?你覺得,翻閱相關的資料,得多少人工?這種事,一個人獨自完成,都已是驚人的了。如果還是一個人偷偷摸摸完成,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復我的心在等等等待網友:  司馬遷對劉邦確實有誣衊之詞,但是不是太明顯,基本還是肯定劉邦的。他主要還是抬高劉邦的對手項羽,來貶低劉邦的。你說的司馬遷貶低劉邦獲得皇帝的認可是沒有任何證據的,只是妄自猜測罷了。帝王的傳記多了去了。為什麼別得帝王傳記不這麼寫。  ====================  劉邦是第一個平民出身的皇帝;而且還是一個只用了幾年時間,就開創一個帝國的皇帝。面對這種前所未有的事實,大漢帝國宣委在給劉邦定位時,本身就是摸站石頭過河。  所以,他過分強調天意的結果,就是讓邦的歷史形象變得比較差勁了。從某種意義上,這種宣傳不是成功的。後來在給開國皇帝定位時,自然不會照抄了;換而言之,自然是在天意、個人能力之間找一個平衡點。  你說,司馬遷貶低漢高祖、漢武帝(按你所說的),是他私人的行為。那不但是妄自猜測,更經不起常識的分析。  司馬遷只因涉嫌貶低李廣利,就讓漢武帝推入了蠶室。數以萬計的人,只因據說在背後詛咒皇帝,甚至是他們的家人在背後詛咒皇帝,就被砍了腦袋了。  在這種社會中,一個史官敢在竹簡上公然貶低開國皇帝、當朝皇帝,這可能嗎?  一個人對開國皇帝,基本肯定,是什麼性質的事。我估計也是殺頭大罪。除非當朝統治者認為開國皇帝是三七開的。  在我朝太祖時代,你見過誰敢基本肯定我朝太祖?太祖是什麼人,永遠偉光正的。  你必須得知道,司馬遷沒有一個字非議李廣利,只是漢武帝感覺他非議了李廣利,於是只能被迫做出兩個選擇。一個選擇,砍掉大頭,一個選擇砍掉小頭。第三個選擇呢?司馬遷找不到。  李廣利是什麼人?劉邦是什麼人?兩個人能同日而語嗎?至於與漢武帝相比,就更不用說了。  復我的心在等等等待網友:  第一你說司馬遷寫史記經過皇帝批准,這無任何證據,史記也是司馬遷死後,才被上呈皇帝,經過批難流傳。所說是司馬遷私撰史記的可能極大。  ===============  私撰史書,就是犯罪!關於這一點,可以從班固讓皇帝抓起來看出來。司馬遷編寫一部空前龐大的史書,竟然從來沒有人揭發?  司馬光寫通鑒時,已是用紙去寫了。據說書稿都要堆一屋子。司馬遷寫史記,用的是竹簡,你覺得書稅能堆幾間屋子?這樣大的工程,一個人能完成,就是奇蹟;如果偷偷摸摸的完成,可以想像嗎?/  二、你說司馬遷貶低劉邦經漢武帝批准也沒有任何證據,純屬妄測。  ====================  妄測?司馬遷涉嫌非議李廣利,都要被推入蠶室。涉嫌非議劉邦,是什麼概念?  除非你覺得,司馬遷就是一個連頭大眼小也分不清的人,為了過過嘴癮,不惜把全家人的腦袋都撇在褲腰帶上。/  其三,司馬遷受過宮刑,必然對漢武帝心懷怨恨。所以他寫漢武帝時不表其功只表其過。難道他不會把這怨恨發泄到劉邦身上嗎?我覺得這推斷合情合理。你的的說法雖然也看似有理,但是脫離實際了  ===========================  按你這種觀點,史記就是一部謗書。因為,司馬遷拿寫史的機會,在發泄私憤罷了。  更主要的是,在長几百年的時間裡,天下都是姓劉的。司馬遷敢這樣寫史書,這部史書靠什麼能流傳下來?  復月出東山之上網友:  1 漢代時,書籍流傳十分困難,能夠看到像史記這樣篇幅龐大書籍的人,數量十分有限,就像現在能夠看到文革絕密檔案的人一樣少;故此朝廷對「思想顛覆」並不十分警惕,並不用十分擔心其會在全社會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  2 朝廷設置史官,很類似於現在的機密檔案記錄員,其記錄的事迹關鍵在於真實,僅僅供以後朝廷備份查閱,其上記載真實事迹並不會被社會所知,不會對皇家造成很大的危害,比如竇嬰的「可便宜行事」的「密詔」,內廷就有存檔,漢武帝起先也不知道。  3 司馬遷修史,是其本身的工作,朝廷肯定知道,但朝廷只是將其視為正常的檔案記錄工作。朝廷沒想到的是,司馬遷藉助工作之便,私自撰寫了一套資料。很類似於中央檔案管理局局長,利用工作之便,查閱中央密檔,私自撰寫了一本資料回憶錄。固然要藉助他人幫忙,但幫工們其實很難知道「那些工作超越了他的職責範圍」。  4 只有異族的北魏、清代、本朝的文字獄極其殘酷,使得當代人以為,「殘酷的文字獄才是常態」,實質上,傳統漢族王朝的文字獄,程度一般很輕微。朝廷並不十分擔心「統治的合法性」遭到質疑,並不擔心「思想顛覆」。明代大規模罵皇帝更是成為風氣,高官們紛紛撰寫私人從政回憶錄,並沒有被迫害!  樓主生活在本朝,傳媒極端發達的網路時代,本朝又合法性不足,因此「逮捕大V」、「搞防火牆」等等,用這些去推理「99.99%的人不識字的漢朝」「竹簡書籍極其昂貴的漢朝」,認為漢朝也需要搞殘酷的文字獄,是很片面的。  北魏、滿清文字獄,那時因為異族、得國不正,自然杯弓蛇影罷了。  本朝是因為「全世界都進入民主時代,言論自由」,而本朝又堅決不走邪路罷了。  以此類比推理,豈不荒謬!  ========================  漢帝國對「思想顛覆」並不警惕?  我只想知道,在漢帝國時,如果你敢一句,什麼皇帝是上天的兒子,那就是扯淡!  漢帝國政府會怎樣對你?  我只想知道,在漢帝國時代,如果你敢說一句,終身制、世襲制就是把天下當私人財產的行為,所以這種制度應該取消。  漢帝國政府會怎樣對你?  你可千萬不要以為,漢帝國政府拘留你幾天,就可以結束。你可千萬不要以為,漢帝國砍下你的頭,就可以了事。  因為,這種罪是什麼性質的事,你自己可以想像。  司馬遷為什麼被割了小弟弟,不就是說了一句讓皇帝不高興的話嗎?  不管檔案怎樣機密,那都是高層過目的內容,也是高層認為可以存檔的內容。  文革絕秘檔案?  你是不是覺得,如果有一天我們解秘了文革絕秘檔案,肯定可以看到許多,經手手夾帶的,非議我朝太祖的內容?非議我朝開國歷史的內容?  至於明帝國大規模的非議皇帝,那是整個官僚集團的共同行為。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皇帝才無處下手。  在漢帝國時代,大家都不敢非議皇帝的小舅子,就你敢非議?結果是什麼,大家都知道。司馬遷以為沒事,結果讓推入了蠶室。  在漢帝國時代,大家都不敢非議皇帝,就你敢非議皇帝?結果是什麼,你可以自己想像。  就好像現在,網路上非議我朝開國歷史,非議我朝的人多的去了。所以,我朝也不敢採取任何強硬的手段。  如果放到我朝太祖時代,因為大家都不敢亂說話,就你敢亂說話,政府還用玩什麼逮捕大V,防火牆呢?因為,政府當時就可以把你抓起來,判你幾年算幾年,槍斃你都不稀奇。問題是,在當時那種背景下,不要說普通人了,就是那些反對毛主席的人在死前,也會高呼毛主席萬歲的。例外的人很少。  復月出東山之上網友:  樓主有幾個思想公式:  1 社會就是一部大機器,人只不過是機器的一個零件而已,替換一個零件,根本不會影響機器的運轉。人對歷史發展的作用幾乎等於0。  ===================  人對歷史的作用幾乎等於0.  那一億個幾乎等於0加起來,等於幾?還是幾乎等於0.  這是你的觀點,不是我的觀點。  事實,英雄史觀,才宣傳你這樣的觀點。總而言之,人對歷史的影響就是0;換而言之,一億個普通人,對歷史的影響也是0.如果有一個英雄人物,那就不一樣了。因為,一億個零前面加個1,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在這種觀點裡,所以一說到英雄人物,那可神奇了。因為,這個英雄人物出現,相關力量就大的不可估量了;如果沒有這個英雄人物,相關的力量就等於沒有。  所以,英雄人物的死活,那可對歷史的影響大的去了。  認為,人對歷史的影響作用,幾乎等於零。那是你的觀點,絕不是我的觀點。我的觀點,一直都是,所有的人都對歷史有影響。英雄人物,也不過是這些人中的一份子罷了。所以,英雄人物死了,活著,對歷史的影響非常有限。因為,幾百萬個人,幾千萬個人,死了誰,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就你那種極度推崇英雄人物的觀點,才認為,人對歷史的影響幾乎等於零。如果沒有一個突破0的英雄人物存在,再多的幾乎等於零的人彙集在一起,也是幾乎接近0.  所以,對歷史的影響而言,一億個、十億個,幾乎接近零的普通人,也比不上一個空破了0的英雄人物作用大。/  2 無論誰上台,都不影響歷史規律,但這種規律只不過就像「無論誰成為皇帝,人都要死的」「無論誰成為皇帝,人都要吃飯」「無論任何時代,人之間都會有矛盾」一樣。  =====================  你說對了。因為,人對歷史的影響,並不是幾乎等於0;所以,一百萬個普通人形成的合力,肯定比任何一個大人物的神力也大。所以,任何一個大人物死著、活著,也不會對歷史形成什麼了不起的影響。  換而言之,一百萬、一千萬、一億人存在的社會中。某個人怎樣想、某個人怎樣做,並沒有多大的意義;不論他處於什麼位置也是一樣的。  當然了,在那些總認為,人對歷史的影響幾乎等於0人的眼中,肯定就不一樣了。因為,人對歷史的影響幾乎等於零。一切就看那個擁有神力的大人物怎樣做了。  如果大人物是0.1,那一億個零跟在他身後,意義也不大了;如果大人物是0.001,那一億個零跟在他身後,意義也不大;如果大人物是個1,那可了不得了,因小宇宙要爆發了;人類肯定要進軍太陽系了。  如果大人物也是個0,那一億個零跟在他身後,還是個零。如果大人物是負0.1,那可壞事了;當然了,如果大人物,是負1,那可更壞事;因為地球文明要消失呀!/  3 聽不得反對派講話,只要有人反對,就會扣上「小學生」「白讀書」的帽子。因此樓主的帖子里,基本上反對派都絕跡了,只剩下「粉絲」了,就像烏有之鄉會聚集「太祖的粉絲一樣」,因為反對派根本不願意去了,看起來好像掌握了真理,沒有人反對。只剩些「樓主英明」「樓主神武」的一片歌功頌德之聲了!  ===============  一個人,是不是小學,有沒有白讀書,並不是我說了算;也不是誰說了算。  如果你能說出,大學教授的話;如果你能說出,非常有知識的話。我說你是小學生,我說你白讀書,管用嗎?  如果管用,我也覺得,我非常英明神武。問題是,我說的話,好像沒有那樣大的威力。  復月出東山之上網友:  當時,全世界都是家天下、世襲,這是當時的「普世價值」,為什麼要反對?就像現在有人講「父親將財產遺留給兒子是天經地義的」,我內心深處認可它的價值,為什麼要反對?  正是因為當時「99.9999%」的人都認為家天下、世襲是天經地義的,都認可皇帝的合法性,因此,皇帝根本沒有必要搞殘酷的文字獄。這種認可是發自內心的、並不是強迫的。於現在很多人講的「擁護Dang」有本質區別,現在是「口服心不服」,故此,本朝才搞殘酷的文字獄。  ===================  我的問題是,如果我公然反對這種事(也就是你所說的普世價值),漢帝國政府會怎對我?  如果我說這種話,就給我一個二選一。想留大頭也可,想留小頭也可。總而言之,留大頭,就得割小頭,留小頭,就得割大頭。  面對這種二選一的題,我永遠不敢亂說話。  最後,政府說,全國人民都發自心底認可相關事情。  能不能更無恥些?  我朝,好像沒有這樣無恥;如果漢武帝在上面,你所說話,自然容易龍顏大悅。而我說的話呢?我估計,連那個二選一的題,都不讓我做了。因為,這種大逆不道的人,也想活著,真是沒有天理了。全國人民都認可的人,就他不認可,應該殺他全家!  復月出東山之上網友:  1 當時99.9999%的人,都認為「世襲是合理的」「家天下是合理的」。  ========================  這就是標準強盜的邏輯、流氓的道理。  按你的觀點,我們到朝鮮調查一下,人們也肯定會認為,金家王朝是合理的。關於這一點,只要看看二世死的時候,人們是怎樣痛哭流涕,就可以知道了。關於這一點,看看朝鮮人民,是怎樣擁護三世上台就可以知道了。  當然了,按你的說法,肯定是朝鮮人民是在逼迫下,認可這一切的。  問題是,漢帝國人民,就沒有受到逼迫?  我前面說過,在漢帝國,如果我說家天下不合理,世襲不合理。漢帝國政府會怎樣對我?  漢帝國政府,人道一點,還會給你一道二選一,總而言之,大漢帝國政府是非常人道的,只要你願意割掉小頭,還可以讓你留下大頭的。不人道一點,當時就把你全家都拉出來殺了。  當然了,在你的邏輯下,大漢帝國並沒有禁止我表達自己的觀點。只是,用一種非常人道的、友善的方法教育我、幫助我。更主要的是,我表達這種觀點,那全是我的錯,因為一個人反對所謂的普世價值觀,能沒錯嗎?  復月出東山之上網友:  明代皇帝容忍非議,是因為:  1 明代沒有「合法性」問題,非議皇帝只是針對的「事」,而不是否定「朱家的帝位」,非議的目的是為了鞏固「朱家的帝位」,故此,皇帝損失的只是面子而已。  ===================  司馬遷為李陵辯護,否定劉氏帝位了?司馬遷為李陵辯護,也是為了大漢帝國的根本利益。  問題是,最尊重言論自由的漢武帝,就是讓司馬遷做二選一的題。司馬遷不想做,也得做。  更主要的是,你的邏輯推理能力,是不是有問題。  我的觀點是,皇帝連這種言論(涉嫌貶低李廣利),都不願意接受。就能接受,涉嫌貶低他本人、甚至開國皇帝的言論?  一個涉嫌非議皇帝小舅子,都要下蠶室;涉嫌非議皇帝,涉嫌非議高祖皇帝,竟然沒事?  如果你認為,漢武的小舅子非常神聖,所以誰敢非議他,漢武帝就要殺他。但是,漢高祖、漢武帝沒有什麼神聖的,大家想怎麼說,就怎麼說。那我們也就不用爭論了。  復月出東山之上網友:  東平思王宇,上疏求諸子及《太史公書》,上以問大將軍王鳳,對曰:「臣聞諸  侯朝聘,考文章,正法度,非禮不言。今東平王幸得來朝,不思制節謹度,以防危  失,而求諸書,非朝聘之義也。諸子書或反經術,非聖人;或明鬼神,信物怪;  《太史公書》有戰國縱橫權譎之謀,漢興之初謀臣奇策,天官災異,地形厄塞:皆  不宜在諸侯王。不可予。不許之辭宜曰:"《五經》聖人所制,萬事靡不畢載。王  審樂道,傅相皆儒者,旦夕講誦,足以正身虞意。夫小辯破義,小道不通,致遠恐  泥,皆不足以留意。諸益於經術者,不愛於王。』」對奏,天子如鳳言,遂不與。  可見,有幾人能夠看到史記?這與中央密檔的流傳程度差不多,朝廷需要擔心呢?  朝廷擔心的是史記的「權謀」被人學去了,而不是擔心「皇室醜聞」,更不是擔心思想顛覆!  =====================  你是不是覺得,司馬遷在為李陵辯護時,是通過網路發布的,而且被轉載了幾萬次,才惹得皇帝龍顏大怒?  司馬遷無非是對皇帝說,李陵功大於罪;而且似乎、好像隱含著非議李廣利的意思。  這種事,能擴散多遠?因為,那就是一句話,當時沒有音頻、視頻內容;所以說完就是一股風過去了。而且,親耳聽到這句話的人,絕不會超過一百人。而且肯定還是局限於高層內部。  按你的邏輯,這種事,皇帝絕不會生氣的;在尊重言論自由的漢帝國,司馬遷肯定沒事。問題是,你說沒事就沒事了。  你敢涉嫌非議皇帝的小舅子,能是小事嗎?俗話說了,打狗還得看主人,你說李廣利的時候,先打聽一下,李廣利的姐夫是誰?  在這種社會裡,司馬遷就敢擅自非議漢高祖,漢武帝?司馬遷是不是覺得,上次皇帝只砍他的小頭,一點記性也不長。司馬遷是不是覺得,上次沒有把自己全家害死,所以就決定再往大了玩一玩?  復月出東山之上網友:  史記本身沒有質疑「家天下的帝王世襲制度」,也沒有質疑「諸侯王分封的世襲制度」。  應為司馬遷本身就認為這種制度是合理的,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寫史記否定漢王朝。  雖然史記如實記錄了漢代帝王的種種醜事,但從根本上沒有否定其統治的合法性。  換句話講,漢武帝根本就沒想到「有人能夠從思想上否定漢王朝」,事實上也「沒有人從思想上否定漢王朝」。  =======================  司馬遷不會否定家天天,也不敢否定家天下;更不會否定世襲,也不敢否定世襲。漢武帝也不會,也不敢。  問題是,漢高祖這個勵志神話本身,就是對家天下、世襲制的否定。  如果家天下合理,那劉邦等人起兵反秦的合理性在哪裡?  如果世襲合理,那劉邦當皇帝,是世襲誰的?  如果說,劉邦等人起兵反秦的合法性,就是秦國政府不能履行自己的職現。這本身就可以推論出,如果漢帝國皇帝不能履行政府的職責,人民一樣有權力推翻。  如果說,劉邦當皇帝的原因,就是因為他英明神武、代表天下人的利益。那別人也可以用同樣的理由,去當皇帝。  如果說,劉邦的皇位,是因為現實博弈的結果。那家天下、世襲的理論,又到哪裡立足呢?  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所以司馬遷(其實是漢帝國統治者),必須得扭曲劉邦的形象。否則,劉邦這個勵志神話本身,就是對家天、世襲制度的否定。  司馬遷表面上貶低了劉邦,不會觸及漢帝國的根本思想基礎;司馬遷如果把劉邦寫成英雄,就會觸及漢帝國的根本思想基礎。  如果司馬遷,用英雄觀的角度寫劉邦。總而言之,一個人就是出身再卑微,只要他能代表天下人的利益;也有機會當皇帝。一個人就是出身再卑微,只要他英明神武,也一樣有機會當皇帝。  如果沒有外力強迫,我相信,任何一個人都願意這樣寫歷史。  問題是,在帶血的大刀面前,司馬遷哪敢這樣寫呢?  復月出東山之上先生:  更主要的是,你的邏輯推理能力,是不是有問題。  --------------  一聽到反對意見,連思考一下都不願意,就跳了起來,開始對對方進行人身攻擊了。  對不起,以後不敢招惹您了,您和您的粉絲們就像「烏有之鄉」那樣的人,繼續抱團取暖,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自我意淫吧。  ==================  對不起,是我不該說那樣重的話,傷了您那顆脆弱而敏感的自尊心。  問題是,你說我、和看帖子的人(也就是你口中的粉絲)。就是抱團取暖,自我意淫。這又算什麼呢?  問題是,你說我、看我的帖子的,都不講道德,只講利益(也就是傳說中的金錢、美女、權力、地位);又算什麼呢?  問題是,你一出來,就是:  樓主的帖子里,基本上反對派都絕跡了,只剩下「粉絲」了,就像烏有之鄉會聚集「太祖的粉絲一樣」,因為反對派根本不願意去了,看起來好像掌握了真理,沒有人反對。只剩些「樓主英明」「樓主神武」的一片歌功頌德之聲了!  這算什麼?  是不是,你怎樣說人都可以,別人隨便一說你,就叫人身攻擊了?  你媽沒有教過你,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如果你媽沒有教過你,我現在告訴你。/  你只是猜測,無任何證據,史記就是再怎麼貶低劉邦,也改變不了劉邦岀身平民,挑戰家天下世襲制的事實。即使把劉邦的成功說成是天意有何用?難道不會出現下一個符合天意的劉邦嗎?所以司馬遷對劉邦有微詞完全是出於怨氣。他也不敢寫得太明顯,表面上看起來劉邦還是英雄的。如果人們不知道他被漢武帝宮過,還以為他是秉筆直書呢!這樣的書當然不敢給漢武帝看,基本上是私撰,在他生前不會讓這本書流傳於世,這是有文字證據的,總比你說得那些毫無證據的妄測要可靠吧  =====================  「正本藏在名山,副本留在京師,留待後世聖人君子。」  這就是你所說的,他生前不會讓這本書流傳於世?你的閱讀水平,可真夠高的。  關鍵是,如果司馬遷生前,都不敢讓這部書流傳於世,別人就敢替他保管這部書?  只要按著官方的框架寫相關章節,就可以讓這部書合法的存在、流傳。司馬遷就非要寫幾段,可能讓這部書曹到焚毀;甚至讓自己全家被殺的話。你也把司馬遷說得智商太低了吧?/  私撰未必就是死罪,有人舉報是死罪,無人舉報誰管他。既然死罪,為何班固還要私撰史書,許他私撰為何不許司馬遷私撰。班固私撰了又怎地,不也沒死罪嗎?你有點曲高喝寡了,你也沒有從實際看問題。  =========================  班固寫的史稿,皇帝看後龍顏大悅,自然沒有事了。問題是,如果皇帝看過後,覺龍顏大怒,你覺得,他能沒事嗎?  如果司馬遷寫的內容,真如你說,並沒有仔細體會漢武帝的講話精神。那漢武帝一看他的史稿,自然不會高興了。漢武帝不高興,意味著什麼?只要看看司馬遷的經歷,就可以知道了。/  歷史上小皇帝多去了,他們也能能過目機密檔案嗎?明清的實錄文言文記載幾千萬、上億字,皇帝都能看看嗎,他們時間夠嗎?本朝的機密檔案,幾代核心針對會仔細看一下嗎?其他人有沒有資格看。  實際上,機密檔案一般都不會對事件作評價,只是如實記錄罷了。  當然,聽傳聞講,本朝岳不群曾命令銷毀餓死人的第一手資料,其妻子曾從中央檔案局索取涉及其夫君的少量不光彩的密檔,將其銷毀。這是類似於唐太宗強烈要求看國史的事情。  這些是說明了:  1 密檔是據實記錄的。  2 密檔因為敏感,有人希望修改,也有少量的人能夠達到目的。  3 由於密檔並不流傳,對當代的統治合法性的威脅不大,統治者並不會「制裁密檔記錄員」。  司馬遷被殺,不是因為「密檔記錄員」的身份,而是以內「折了皇帝的面子」罷了。  ===================  本來呢?這位先生說,不會再回復了。所以,反駁他的觀點,似乎有點不道德。只是,順著他的觀點,我想說一說,所謂檔案是怎麼回事。  檔案雖然記錄了權力者,不光彩的內容,但是,權力者在銷毀檔案時,通常也不會追究檔案記錄員的罪責。證明了,檔案員可以實話實說,而不會受到追究。  一個人說這種話,肯定連檔案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有人在廬山會議上,公開支持太祖,而反對彭大將軍。相關話語、相關文字,被存檔了。  相關人員,在保留這些檔案時,需要勇氣嗎?一點也需要。因為,這就是合理合法進行的。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有人在文革開始後,公開支持太祖,而反對劉主席。相關的話語、相關的文字,被存檔了。  相關人員,保留了這些檔案時。這個檔案人員,事後可能會受到追究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問題是,在八十年代時,相關檔案,就有可能成為那個人的污點。其實呢?翻開檔案,不會有幾個人免俗的。比如,翻開大躍進時的檔案,當年高呼過畝產萬斤的人,肯定是拉出一個算一個。甚至,劉副主席、我朝世祖也不會免俗。  類似的例子多的去了。為什麼,所謂的回憶錄、親歷記;都不如原始檔案更真實呢?因為,回憶錄、親歷記可以再加工。但是,檔案不能再加工。  司馬遷寫的內容,與檔案是兩回事。  檔案這種東西,誰也不能說存檔的人有錯,更不能說存檔的人有罪。  比如,在太祖時代,你入檔的東西,都證明你永遠忠於太祖,那是非常光榮的事。如果,你存入的檔案是,曾與彭大將軍反對太祖;曾與劉主席反對太祖,那你的罪可大了。  事實上,如果並沒有鐵證如山的東西,證明你與彭大將軍當時穿一條腿的褲子,卻有人給你寫了一段這種內容,並給你入檔了。你才會恨他的。因為,這是明著不想你以後過好日子。  但是,檔案記錄的內容,就一定是真實的嗎?實在未必,而且通常總是未必。問題是,這種不能再加工的東西,就好像犯罪的原始現場;即使他經過了一系列改動,但也是最原始的。而後來再看到的東西,就不具備這種特徵了。  是的,統治者並不會親自審核所有的書。問題是,相關的制度,會讓反動的書籍無法藏身的。尤其在株連合理合法存在的社會中。司馬遷寫反動的內容,他的家人、他的同事、下屬都有可能被殺頭,這些人看到司馬遷寫反動內容,能無動於衷嗎?/  私撰未必就是死罪,有人舉報是死罪,無人舉報誰管他。既然死罪,為何班固還要私撰史書,許他私撰為何不…… ==========所以才是私撰  ===================  如果你違法犯罪;被別人揭發了,與你關係親密的人,都有可能坐牢、甚至殺頭。你覺得,你違法犯罪時,不被揭發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動則株連全家,甚至株連九族的社會中,你以為告密是偶然的、孤立存在事的?  復才到中天萬國明網友:  我們之間的許多爭論,是無意義的爭論。  你說,「大勢不改,小勢隨意」。這句話,說得非常精闢。我雖然一直不能總結出這句話,但是,我從來也沒有否定過這種觀點;而且我一直也是遵循這種觀點的。  尤其在《漢高祖劉邦》這個長篇中,我更是一直遵循這種觀點。所以,我引入了海選、淘汰賽、半決賽、決賽等現代競爭的詞語。  而且我也曾說過,不要說在爭奪天下這種競爭了,就是在星光大道那種競爭中,在比賽結束之前,也沒有人會知道正式上電視台比賽的人都有誰;在比賽結束前,也沒有人會知道周冠軍是誰,更沒有人知道月冠軍是誰,至於年度冠軍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秦來大亂,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充滿了不確定性。陳勝吳廣名動天下時,一個人再有想像力,再會預測未來,也不可能猜到劉邦會取得最後的勝利;甚至都沒有人會猜到,劉邦有機會衝出海選。因為,與劉邦類似級別、實力的大哥,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來,就死在海選的路上,那是數以幾百、幾千論計的。  而且一切是顯然的,如果劉邦失敗了,我們後來看到的歷史人名,絕大多數人會換了人。因為,後來的帝王將相,肯定全是一系列我們非常陌生的人。  如果你面對我這樣的表達,非要說我,我認為小勢也無法改變。那我實在,想不出一種更好的表達方式了。  至於你說,「你怎麼知道項羽會繼續搞分封而不是削藩呢?你怎麼知道項羽不會削藩建立一個大帝國呢?」  秦始皇不分封子弟,天下二世乃亡。你覺得,一個人取代秦帝國後,還敢再沿著秦帝國的路,重新走一遍?所以,項羽建立分封制,幾乎是必然的。如果項羽連這麼點變通的能力都沒有,那項羽失敗就不是偶然的了,而是必然的了。就好像一個人連基本的變通能力都沒有,那它絕不可能通過層層競爭,成為新一代象棋冠軍的。  至於你說,「秦末新皇帝就一定必然會是庶民得天下?」  我在兩晉帖子中,曾試圖證明過這一點,而21網友更寫了很長一段相關論文。我在寫這個長篇時,之所以繞過了相關內容。是因為,論證這一點,非常複雜,也未必有意義。但是,我們從表面的內容簡單一看,這個結論幾乎是不證自明的。  在競爭到了白熱化時;天下最有影響力的實力派分別是誰?劉邦、項羽、張耳、英布、彭越、韓信、臧荼。這些人的出身,只有項羽一個人不是庶民出身;而且項羽還是第一個被淘出局的人。我們可以說,這一切是偶然的,但這偶然的也太巧了吧。  更主要的是,這些實力派手下的大佬,不是庶民出身的人,似也就一個張良;而張良還是以打仔的身份出現。在競爭到白熱化時,整個歷史舞台上,處於前排的非貴族成員,那真是伸出一把手就能數出來;而且無論項羽還是張良,實際上都也稱不上什麼了不起的貴的族,因為項氏、張氏祖上都也沒有當過王的。  秦末競爭,幾乎把貴族成員,全部淘汰出局了。面對這種結果,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偶然。但是,這樣的偶然結果,我相信它肯定存在著必然性。因為,大家處於公開的海選中,最後卻會出現,庶民霸佔整個歷史舞台的現象,絕不是偶然性可以解釋。  如果我們看到這種顯而易見的怪現象,非要堅持說,這只是偶然性。那就如,一個警官在犯罪現場看到了一系反常的現象,總用巧合去解釋一樣。  我在試圖評論,大人物關鍵時刻的選擇時。通常是這樣評論的,他們當時的選擇,表面上看起來很愚蠢,實際上那都是精心計算出來的,是眾多一流高手聯合策划出來的。所以,如果我們認為他們的選擇愚蠢,只能證明我們連當時的背景也沒有看清楚了。  我在試圖分析,大人物在關鍵時刻,是不是有更優的選擇時。通常是這樣分析的,他們無論換哪種方案,相關方案也存在著眾多弊端。所以,如果我們認為,他們換一種方案,就可以改變失敗的命運,未免把事情說得簡單了。  這是我的基本寫史態度。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試著找一些反例。  必然性是不存在的,也是人不能思考的。  只要我們玩過幾回麻將,就常常有這種經驗。你停口時,你可以停三口牌,也可以停一口牌。  而且,有時簡單的從牌面上一算,停三口牌,還有六七牌沒有露面;而停一口牌,因為三張牌已露面,所以只能和絕張。正常人玩,肯定都會停三口牌。  問題是,結果呢?停了三口卻沒有和。更神的事還在於,如果真按一口停,早就自摸了。如果從結果推過程,也許我們會說了,選擇停三口真是太傻了,因為停一口,早就和了。  如果有人這樣分析這局麻將。肯定誰也會覺得,這個人就是一個傻子。但是,我們分析歷史時,其實常常都是這種態度。  你可以選擇怎樣做,但是,能不能成功,卻是受制於眾多不確定的因素。我們只能保證我們做出最優的選擇。比如,能楟三口牌(可以和六七張牌);絕不停一口(尤其只剩下絕張時)。但是,最優的選擇,是不是就一定能贏呢?未必!最拙劣的選擇,是不是就一定會輸呢?也未必。因為,玩麻將時,三口牌和不過一口牌的事,多的去了。  麻將牌不確定的因素,是非常有限的;至少,翻過頭,我們許多時候,可以肯定的說,如果我當時這樣選擇,肯定能贏。對此,絕不會產生任何異議。  比如,我可以停三六九筒,也可以停釣二萬。我選擇了停三六九筒,結果我反手就摸上了二萬。面對此情此景,讓誰去說,也得承認如果我當時釣二萬,肯定自摸了。  而現實社會的博弈,不確定的因素卻多的去了。至少,你用最優的選擇失敗了。你回頭說,我當時做出一種拙劣的選擇,也許就會勝利了。這肯定會引起異議。  比如,項羽鴻門宴沒有殺劉邦,所以失敗了;那項羽鴻門宴殺了劉邦,就一定能勝利。除了把歷史當小說看的人,肯定誰也不會這樣認為。  如果我們看歷史,非要說要當事人非常愚蠢。其實,就好像看完一局麻將牌,就說玩牌的人真傻;因為可以停一口,卻非要停三口牌;所以最後輸了。更試圖去論證,如果當時他停一口,早就自摸了。  再比如,一個人可以停二萬,也可以停二條。他選擇了停二條,結果反手摸上了二萬。如果我們認為,這個人太傻了,如果他當時停二萬,早就贏了。更試圖證明,停二條就是一種愚蠢的選擇,而停二萬是一種非常聰明的選擇。  這種評論,是缺乏任何意義的;看這種評論,看一輩子,也不會讓自己的麻將技巧,有任何長進的。  所以,我們在做相關評論時,只能是按概率去評論;只能按是不是最優選擇去評論。換而言之,如果可以停三口,也可以停一口,他停三口輸了,也不能說他選擇錯了。相反,他可以停三口,也可以停一口,就因為他牌技不高,停了一口,就算勝了,也只能證明他走了狗屎運;而不能證明這種選擇就是最優選擇。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知乎神回復新一輪來襲!論段子手是怎樣煉成的
49個神回復!太有才了!
QQ空間精彩留言及留言回復祝福語
和男神聊天總是很久才回復
學校多逗比,看到這些神回復當場就笑成傻逼了!

TAG:漢高祖劉邦 | 回復 | 劉邦 | 淚痕春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