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中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暑熱難耐的頭伏昨天結束了,而濕熱更重的中伏卻正來勢洶洶。到了中伏,最典型的天氣就是傳說中的「桑拿天兒」,濕熱的天氣讓人憋悶的喘不上來氣。而更讓人絕望的是,今年有兩個中伏,「難熬」的日子比往年還多了10天,這可愁壞了各位怕熱的朋友。

民間有句俗話叫「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中伏是一年之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同時,中伏前後的這段時期也是濕氣最重的時候,中醫認為,在這時人們非常容易受濕熱邪毒侵襲,經常會出現胃口不好、大便黏膩、腹瀉、嘔吐、口舌生瘡等癥狀,所以在中伏把身體調理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此時,養生的關鍵還是我們常說的「健脾、養胃、祛濕」。

1、適當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怯暑、消除疲勞。所以,大量時節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並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不僅讓濕熱之邪對您敬而遠之,還可預防中暑,可謂一舉兩得。此外,苦味食物還可使人產生醒腦、輕鬆的感覺,有利於人們在炎熱的中伏恢復精力和體力,減輕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適。

2、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3、防治「情緒中暑」

其一靜心養生,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心態宜清靜,越是天熱越要「心靜」,以避免不良刺激。

其二是心理納涼,以「心病要用心藥醫」的原理,可採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納涼法」等法調整情緒,想像自己處於大自然之中,綠樹搖曳、飛泉漱玉,使你心曠神怡、心平氣和。

其三要調整起居,保證充足的睡眠,中午應午睡0.51小時,因睡眠與情緒和免疫力密切相關,睡眠不足則抵抗力差。

4、清熱解暑、健脾利濕食物多攝入

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虛寒及體質虛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虛患者的夏日食療佳品。

5、蛋白質供給需充足

大暑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質的供應必須酌量增加,每日攝入量應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從豆製品中獲得,動物蛋白除了奶製品外,還應適當吃點肉,如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其中,鴨肉富含蛋白質,可及時補充夏日高溫帶來的過度消耗,且鴨屬水禽,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濕的作用,特別適合苦夏、上火、體內有熱者食用。在食用鴨肉時最好燉食,也可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煲湯,這樣既可葷素搭配起到營養互補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氣、養陰。


推薦閱讀:

名老中醫之路第二輯(1)
中醫入門歌訣
中醫治療偏頭痛概況
《五音中醫養生》
誤 丨 這防脫生髮 3 大謠言,是要謀財害命啊!

TAG:健康 | 中醫 | 三伏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