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學相關名詞大全

來自: 夭夭 更新時間:2013年10月22日 19時17分

犯罪心理學(Criminal Psychology)是一門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圖及反應的學科,和犯罪人類學相關連。這一門學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於有關「是什麼導致人犯罪」的問題,但也包含人犯罪後的反應,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學家也可以做為證人,以幫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學亦有處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為。結構要素一、犯罪心理動力結構的組成要素1、反社會意識 (是個體實施犯罪行為的精神支柱)2、強烈、畸變的需要3、犯罪動機(最活躍的、直接動力)4、不良興趣二、調節結構的組成要素1、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識2、扭曲的道德意識3、錯誤的法律意識三、特徵結構1、特定的氣質——氣質是個人心理活動穩定的動力特徵2、消極的性格特徵——是個性社會化缺陷的突出表現①對社會現實的態度特徵(物慾型)②性格的情緒特徵(暴力型等)③性格的意志特徵(共有)④性格的理智特徵3、與犯罪活動相適應的能力4、不良的行為習慣——是某種能力的特殊形態的熟練,又是一種生活定勢

「視覺阻斷」是一種非語言行為,通常發生在我們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脅,或者碰到自己不喜歡的事物時。當我們希望通過避免「看到」不想見到的事物保護大腦時,或當我們想表示對別人的輕視時,我們可能就會眯起眼睛,閉上眼睛或者遮住眼睛,這些都是視覺阻斷行為。

腳踝互鎖是大腦的邊緣系統遇到威脅時的一種本能反應,也是人故意限制自己行為的表現,它代表了自製和警覺,說謊者通常會無意識地用這個動作來緩解心中的不安。

信念頑固症,即認為人們一旦相信某事,即使後來出現了顯著證據證明此事是錯的,人們也會頑固的傾向於繼續相信此事

投射作用:是個人將自己具有的不良性格、觀念、慾望、態度等轉移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同樣具有這些特徵的一種防禦機制。

意志過程:下定決心,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便是。

犯罪心理的內化機制:是從吸收客觀環境中的消極因素到形成主體犯罪心理的過程和規律。

犯罪心理的外化機制:由犯罪心理的整合到發動犯罪行為的過程和規律 。

防禦機制:是個體為了消除由心理衝突或挫折所引起的焦慮,維護和恢復心理平衡而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好書推薦:《心理學中的智慧》
男人穿鞋 暴露心理
偷情的心理根源與對策 李子勛
為什麼會產生「我願意為你去死」的這種心理... ?

TAG:心理學 | 犯罪 | 心理 | 犯罪心理學 | 名詞 | 犯罪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