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畫中的神秘事件

2006年美國作家丹-布朗所出版的「達芬奇密碼」。這本小說打破美國有史以來的銷售記錄,隨後更是拍成了電影。這本在全國狂賣超過六千萬本的小說由於觸及到許多關於宗教的敏感話題,因此在全球掀起了軒然大波。雖然小說內容大多是作者杜撰的,但是關於達芬奇這個舉世聞名的天才卻成為許多人研究的對象。有人說他把許多的秘密藏在畫作里,像是「蒙娜麗莎的微笑」可能是他的自畫像。而「最後的晚餐」則隱藏著末日預言。

達芬奇一幅名畫藏於牆中?!萊昂納多·達·芬奇一幅下落不明的壁畫隱藏在義大利佛羅倫薩市政廳的某處牆壁之中?為了揭開這個問題的謎底,義大利人毛里齊奧·塞拉奇尼30年前就開始在作為市政廳的韋基奧宮中找尋大師名作,但他的努力一度受到政府反對。

義大利文化部日前宣布,同意向塞拉奇尼的研究小組再次開放韋基奧宮,允許他恢復研究工作,以探明名畫是否真的藏身牆中。1505年,53歲的達·芬奇開始在韋基奧宮一面牆上創作壁畫《安吉亞里戰役》,以紀念1440年佛羅倫薩擊敗米蘭軍隊。由於達·芬奇不久後離開了佛羅倫薩,整組壁畫最終是否完成不得而知,但歷史資料證明,達·芬奇至少完成了壁畫主體部分《為旗幟而戰》,使之成為藝術經典名作,被無數後人臨摹。後來,佛羅倫薩城政權易主,新統治者邀請另一位著名藝術家喬治·瓦薩里在同一位置繪製了一幅紀念他們勝利的畫作《馬爾恰諾之戰》。此後4個世紀內,《安吉亞里戰役》一直下落不明,成為藝術界不解之謎。人們不知道這幅畫是否被瓦薩里的新作完全覆蓋,或遭到無法修補的損毀。30年前,義大利藝術品研究工程師毛里齊奧·塞拉奇尼開始著手研究這個藝術謎題。他認為瓦薩里仰慕達·芬奇,絕不會毀壞或褻瀆後者的畫作,因此,他相信《安吉亞里戰役》一定被藏了起來。塞拉奇尼很快在瓦薩里的壁畫中發現了神秘信息:壁畫里一面綠色小旗上寫有「你尋找便會找到」的小字。塞拉奇尼認為這是瓦薩里留下的「達·芬奇密碼」,目的是向後人暗示大師名作的下落。2002年至2003年期間,塞拉奇尼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雷達和X光探測發現瓦薩里壁畫後面有一個洞,大小正好能裝下達·芬奇的畫作。在這些研究成果基礎上,塞拉奇尼和一些專家確認,達·芬奇失蹤數百年的傑作就藏在瓦薩里那幅戰爭壁畫後面的牆體內。塞拉奇尼說:「我需要做的就是鑽一個4毫米小孔,塞進一個配備迷你攝像機鏡頭,告訴你們達·芬奇的畫到底在不在那裡。」但就在名畫下落之謎有望揭開時,塞拉奇尼遭遇巨大阻礙。佛羅倫薩市政府不批准他鑽孔尋畫。不少歷史學家也表示反對,認為不應冒著破壞名作的風險,去探尋一些可能不存在的東西。據美聯社13日報道,義大利文化部長弗朗切斯科·魯泰利日前宣布,同意塞拉奇尼恢復研究工作,允許他在韋基奧宮繼續探尋名畫下落。「我們做出這個決定,希望能最終確定(牆內)是否有洞,是否有(達·芬奇)壁畫的蹤跡,」魯泰利說。佛羅倫薩市政府發言人說,新一輪尋畫研究的方法細節還需進一步商討和批准,具體日期也沒有確定。塞拉奇尼說,他的研究團隊將在這一次尋畫中採用新方法,不會損壞牆壁表面現有的瓦薩里壁畫。他說,他們將查閱歷史資料,確定達·芬奇當年使用何種顏料繪製壁畫,然後再用掃描儀器探測牆體內是否含有相應顏料的化學成分,以此證明牆內是否藏畫。塞拉奇尼預計新一輪尋畫行動需要一年半時間。「如此漫長的等待後,我們將終於能知道畫到底在不在那裡,」塞拉奇尼說。

達·芬奇年輕版《蒙娜麗莎》被證實為真跡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3日報道,300多年來傳世名畫《蒙娜麗莎》一直收藏於法國巴黎盧浮宮,被視為藝術大師達·芬奇獨一無二的畫作。不過最近的研究表明,去年公開亮相的畫作《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同樣出自達·芬奇,而且其創作時間遠遠早於《蒙娜麗莎》。

經數度轉手《艾爾沃斯·蒙娜麗莎》畫中人面色清新紅潤,不沾歲月痕迹,有著與蒙娜麗莎非常相似的長相、服飾、手勢和神秘笑容,只是更為年輕。相比之下,《蒙娜麗莎》「本尊」則略顯晦暗,《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因此被稱為年輕版《蒙娜麗莎》。1913年,住在倫敦艾爾沃斯的收藏家休·布萊克購買了此畫,畫作因此得名《艾爾沃斯·蒙娜麗莎》。1936年休去世後,畫作由姐姐簡·布萊克繼承。1947年,簡去世,美國收藏家亨利·普利策購得此畫,並留給女友。經數度轉手,如今畫作的所有者是一家瑞士財團,它在銀行金庫里呆了40年才得以「重見天日」,於去年在日內瓦亮相。位於瑞士蘇黎世的蒙娜麗莎基金會副總裁大衛·費爾德曼稱,畫作公開亮相後,他聯繫到義大利幾何學家阿方索·魯比諾。魯比諾結合達·芬奇的另一幅作品《維特魯威人》的幾何形狀做了擴展研究之後,發現《艾爾沃斯·蒙娜麗莎》的幾何構圖與達·芬奇描繪人形所慣用的比例相匹配,絕對是達·芬奇的真跡。不是複製品達·芬奇將許多人體和古建築的幾何原理用在了自己的畫作中,專家認為他在創作《蒙娜麗莎》時用到的技巧也用在了《艾爾沃斯·蒙娜麗莎》上。因此,在《艾爾沃斯·蒙娜麗莎》重見天日後,為了證明該畫作是《蒙娜麗莎》的年輕版本,魯比諾於是被請來用幾何學方法進行鑒定。業界許多人指出,之所以會有年輕版的《蒙娜麗莎》,是因為達·芬奇1506年離開義大利時,富商賈孔多委託達·芬奇為妻子麗莎·賈孔多所作的畫像還沒有完成。達·芬奇當時還是將畫作交付給了賈孔多,賈孔多也不得不接受了一幅未完成的作品。而盧浮宮的《蒙娜麗莎》很可能是達·芬奇於1516年在法國完成的。專家此前還曾利用碳定年法對《艾爾沃斯·蒙娜麗莎》進行了測定,結果顯示這幅畫創作於15世紀。這也駁斥了業內一些人士所認為的這幅畫是《蒙娜麗莎》的複製品、創作於16世紀下半期的說法。

達芬奇油畫消失之謎 《最後的晚餐》未存在過?!達·芬奇為什麼傳世的作品僅有十餘幅?他被義大利雕塑家貝溫尤托·切利尼譽為「開天闢地之作」的《安吉里之戰》為何消失?30多年來,藝術史學家馬烏利奇奧·塞拉西尼教授一直在苦苦尋覓《安吉里之戰》消失的原因,在丹·布朗所著的暢銷書《達·芬奇密碼》中,還曾提到這位教授的大名。

  《安吉里之戰》的尺寸是達·芬奇名作《最後的晚餐》的3倍,有一種傳奇說法是,在繪製《安吉里之戰》時,達·芬奇親手研製新型顏料和外層塗油。壁畫已氣勢磅礴、栩栩如生地站在牆上,但牆上塗料卻遲遲不幹,他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試驗自己配製的外層塗油,於是讓助手抬來兩個大火盆放在壁畫下烘烤,結果油料被烤化,壁畫變成五顏六色的小溪淌下來,達·芬奇用兩個火盆把八個月的辛勞毀於一旦。  但更多專家的一種解釋是,古代歐洲畫家們熱衷於坦培拉繪畫技法的同時,漸漸發現了它的缺陷與不足,如顏色之間難以融合暈接,色彩不夠柔和光艷,小筆多次排線過於費力,以及在潮濕氣候條件下易發霉和低度抗碰撞能力。達·芬奇曾對坦培拉繪畫技法使用的油性顏料進行過多次研究,但技術不夠成熟,致使許多作品沒能留存下來。達·芬奇1495年在米蘭市聖瑪麗亞·德爾格拉齊修道院牆壁上繪製了《最後的晚餐》。他實驗了一些頗具風險的技術:在潮濕的石膏牆上使用蛋彩顏料!這是一種非傳統的混合方法,不能被牆吸收。因此,他的壁畫只有薄薄一層和牆粘在一起,沒過多久就因潮氣而片片脫落。就畫作本身而言它是幅傑作,但從保存角度來說卻是一場災難,正如藝術史學家利奧·斯坦博格所言:「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是藝術史上一幅偉大的作品,遺憾的是它並沒有真正存在過。」  早在1540年,這幅作品就已被形容「只剩下一半」了;1560年的記錄表示,它的大部分顏料已經消失。1568年歷史學家保羅曾寫到:「這幅壁畫已完全毀了。」在接下來幾個世紀中情況越來越糟。共有19人企圖復繪達·芬奇的傑作,厚厚的顏料和膠粘劑讓原作完全不見天日。1954年畫作重新復繪,攝影師將畫作拍攝下來,這就是20世紀後期我們看到的《最後的晚餐》,很少有人知道,照片上所有部分幾乎都不是出自達·芬奇之手。今天的油畫家們有高科技護航,當然不可能重蹈達·芬奇名作覆轍。春熙路胡開文文化音體商場四樓的顏料畫材專櫃,營業員林燕對油畫顏料頗有心得,她向記者介紹,現在油畫顏料有較強的硬度,畫面乾燥後能長期保持光澤、不變色,多種顏色調和不會變得骯髒,畫家可以畫出豐富、逼真的色彩;同時,油畫顏料不透明,覆蓋力強,所以繪畫時可由深到淺,逐層覆蓋,使繪畫產生立體感。  林燕說,目前油畫顏料中的頂級品牌,無疑是誕生於1919年的法國貝碧歐,旗下擁有品質優異、創意獨特的專業美術顏料,創意設計顏料、教育用顏料及相關美術用品。貝碧歐與眾不同之處還在於,內部研究實驗室一直在改良產品,創造新品,被推崇為顏料行業中最具創造力的公司。「如貝碧歐十分現代化的Huile系列XL專業油畫顏料,就是根據當代藝術家想法、要求設計的。這款顏料有亮色系和暗色系48種顏色,可長時間保存,適宜於任何油畫技法,一般情況下3-5天可干。200毫升的經濟裝,尤其適用於製作大型藝術創意作品。特別提醒大家,在做上光保護等處理工作前,需將畫好的作品晾乾6至9個月。」新"達芬奇密碼"表示《最後的晚餐》驚現畫中畫?!義大利一位名叫斯拉維薩·派西的電腦數據專家日前宣稱,他在達·芬奇名畫《最後的晚餐》中發現了尚不為人知的隱秘人物圖像。這一發現立即在國內外引起轟動,令許多熱衷於研究達·芬奇及其《最後的晚餐》的愛好者興奮不已。斯拉維薩今年36歲,出生在義大利北部城市曼圖瓦。有一天他在翻閱雜誌時,不經意看到一幅《最後的晚餐》的圖片。斯拉維薩注意到,圖片中間部位有一個模模糊糊類似陰影的奇怪圖案。於是他將圖片剪下對摺後,嘗試著從逆光角度進行觀察,結果看到了一些相吻合的線條,但紙張背面的廣告干擾了他的視線。斯拉維薩靈機一動,將圖片掃描放大後列印了兩份,一份用正常的紙,另一份則列印在透明的紙上,然後再將透明紙上的這幅畫左右反轉後覆蓋在第一幅畫上。此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畫面中居然出現了兩個除耶穌和十二門徒以外的人物形象!斯拉維薩在米蘭向媒體展示了自己在《最後的晚餐》中的新發現:出現在畫面右邊的人物很可能是一位聖殿騎士,而在畫面的正中間,懷抱嬰兒的聖母瑪利亞的形象清晰地顯露出來。原作中作為背景的遠山,此時則變成了這兩個人的頭冠。「兩個人物形象的線條勾勒如此精準,說明這不可能是一個簡單的巧合,」斯拉維薩堅持自己的發現,「但我確實無法解釋,在當時技術條件並不發達的情況下,達·芬奇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圖解:圖為義大利電腦數據專家斯拉維薩·派西在展示畫中藏畫。斯拉維薩還向媒體透露,在發現了這個秘密之後,他又在達·芬奇的其他繪畫作品如《蒙娜麗莎》和《自畫像》上做了相同的實驗,其結果竟然和他在《最後的晚餐》中的發現驚人的相似,畫面中均有隱藏的圖案存在,只不過後者的圖像更為清晰罷了。斯拉維薩認為,這表明達·芬奇有在其畫作中隱藏其他圖案的偏好。

由於《最後的晚餐》向來是世界各國達·芬奇愛好者研究和熱議的話題,這一發現再次引發了人們關於這幅畫的隱含意義的爭論。許多人可能記憶猶新,美國作家丹·布朗在其暢銷懸疑驚悚小說《達·芬奇密碼》中,就曾經對這幅名畫做過大膽的猜測。正因如此,意媒體不約而同地將斯拉維薩的這一發現稱為新的「達·芬奇密碼」。但斯拉維薩卻聲稱,他雖然讀過丹·布朗的這本書,但自己並不是其狂熱的擁躉。只是在一位從事藝術研究的朋友的強烈建議下,他才決定公布自己的發現。不過,米蘭市文化局長、著名藝術評論家維托里奧·斯加爾比卻並不認同斯拉維薩的觀點。他表示,「儘管對整件事的來龍去脈還不是很清楚,但我認為這一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眾所周知,《最後的晚餐》是經典的福音派肖像畫,畫中不可能存在其他隱藏的圖案。只有無知的人才會根據自己的想像,在其中加入非正統的元素。這只是他們的憑空創造而已,和達·芬奇本人的想法無關。」儘管如此,斯拉維薩的新發現還是引起了各地達·芬奇迷們的極大興趣,圍繞《最後的晚餐》的大討論也變得再度熱鬧起來。對此藝術史學家弗拉維奧·卡羅里認為,「人們之所以對《最後的晚餐》如此感興趣,不單單是因為它的有名,而是因為達·芬奇在這幅畫中包含了太多我們今人無法猜透的思想。」一位五百年前的歷史人物,其本人和作品直到今天還在為人們津津樂道,身上的神秘光環居然絲毫未減,這大概也只有像達·芬奇這樣集科學和藝術成就於一身的天才巨匠才做得到。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全球神秘事件全紀錄
為什麼長時間不坐的椅子會長出衣服來?有科學的分析嗎?
預言1999年會發生什麼神秘事件
為你講述世界上7個未解之謎,有哪幾個是你聽過的?

TAG:神秘 | 神秘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