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年級學生通過多途徑體驗數學,更想學、更樂學!

讓一年級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數學,在童話故事中體驗數學,在模擬生活情境中體驗數學,在遊戲活動中體驗數學,在生活應用中體驗數學,在調查活動中體驗數學。學生在體驗中學數學,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一年級學生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和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親身經歷,實地領會,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經驗。它是一種需要情感投入的學習活動,需要學習者設身處地地去感受客觀事物,才能把親身體驗的東西最終沉澱到內心深處,成為一種素質,一種能力。

一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上課很容易走神,只有讓他們動手操作,才能吸引他們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動手操作是兒童認識事物的重要手段,為了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主動獲取知識,實現各方面的充分發展,教學中教師應嘗試讓學生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讓兒童在經歷中獲得直接經驗,在「動中悟,想中學」,通過親身體驗感受發現問題、獲得知識的快樂。

通過動手操作體驗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動手操作應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活動形式。而為了讓一年級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教材又安排了「擺一擺」「塗一塗」「拼一拼」「數一數」「圈一圈」等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學生在直觀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能夠積累學習的經驗,這些經驗是老師無法給予的,必須由學生自己在體驗中獲得。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操作活動,引領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悟、思考,體驗數學。

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第96頁《9加幾》時,先讓學生自主探索,並請同桌互相說一說,再指名彙報。

(1)數數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數法:箱子里有9盒,然後再接著數10、11、12、13,一共有13盒。

(3)湊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飲料放在箱子里湊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交流演算法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一種。在動手操作中學生經歷了「獨立探究演算法、交流中比較體會不同的演算法、選擇自己喜歡的演算法」的過程。這一系列的活動,讓抽象的算理變得生動形象。

又如在一年級下冊第27頁「圖形的拼組」中有一個拼組活動: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圖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圖形。動手操作前,教師先提出問題:能不能用幾個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能不能用幾個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然後讓學生分組拼,既可以用幾個相同的圖形拼以前學過(或認識)的圖形,也可以拼出沒學過的圖形。拼完後,交流一下各組拼的情況,說一說用了幾個什麼圖形拼成了一個什麼圖形。通過操作,讓學生知道:原來用幾個相同的長方形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或用幾個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六邊形(或三角形)等等,從而初步體會到平面圖形的關係。接著第28頁上面的「做一做」是一個剪正方形的活動,通過把一張圓形紙剪成一張正方形紙,使學生看到有時圓和正方形是可以轉化的,從中學慣用變化的觀點看問題。

在操作中體驗,在操作中發現,學生不但主動的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且也感受到了發現和探索知識的樂趣。作為教師,要善於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數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在操作活動過程中體驗數學的快樂。

通過童話故事體驗數學

故事是兒童的第一大需要,故事中生動的情節,豐富的情感,寓知識於故事之中,不僅吸引學生,也符合學生形象記憶的特點。而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剛進入學校,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我們可以用童話故事的形式來吸引他們認真聽講。

打開我們的教材,可以看到許多有趣美麗的童話內容,如一年級上冊第6-7頁的小兔蓋房子,第14-15頁的野生動物園,下冊第20頁的熱鬧的小河邊,第25頁的愛勞動的小松鼠,第41頁的小熊一家,第43頁的能幹的小青蛙等。這些都是兒童喜歡、熟悉的情境,而當中包含了許多奇妙的數學知識,需要探索才能完全理解,這就容易激發兒童主動探究的慾望。

如在教學上冊第64頁《10的認識》時,通過課件出現了數字娃娃「0」,接著依次跳出「1」「2」「3」「4」「5」「6」「7」「8」「9」,同時出現畫外音——「9」說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來打抱不平,說:「如果我與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這時老師問:「小朋友,你們相信嗎?」屏幕一閃,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們緊緊吸引住,這時課堂也就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引入到「10的認識」的學習上。

通過生活情境體驗數學

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越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越容易引起學生共鳴,所以,學生的數學學習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他們身邊,數學就在他們的生活中。

例如,在教學 「認識人民幣」後,我通過創設「小小商店」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在實際的購物中加以鞏固。課前,我讓部分學生(班幹部)把使用過的玩具、學慣用品作為商品,並通過調查詢問製作出商品的價格標籤。這樣,讓學生親歷創辦商店的過程,有利於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購物活動雖然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但有些並不貼近生活實際,在實際的購物中,我們最先想到的是這件東西的價格合不合理,並且要貨比三家。為了更好地體現生活實際,我又讓學生把一些商品設置了不同的價錢,讓學生通過精心的比較去感受哪些東西物有所值。在購物的過程中,學生興緻高昂,「營業員」極力推薦自己的產品,「顧客」討價還價,生活中的實際經驗被學生們發揮到了極致。

教材中也是有很多這樣的生活場景,如一年級上冊第18頁排隊購票,第42頁打掃課室衛生,第84頁過馬路,下冊第2頁排隊上車……在上冊的第46頁、第57頁和第87頁,在下冊的第6頁、第37頁和第85頁都安排了「生活中的數學」,分別展示了學生所能見到的含有數學內容的現象,使學生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力求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情境,把學生引入生活實際中來,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和實踐來體驗數學。這樣,既有助於課本知識的消化理解與吸收,又能開闊眼界,學生從中深刻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也用於生活,更體驗到學習本領後得以運用所帶來的喜悅。

通過遊戲活動體驗數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通過遊戲展現在孩子面前,人的創造才能也常常在遊戲中表現出來,沒有遊戲也就沒有充分的智力發展。」直觀形象的數學遊戲可以在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數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樑。所以,課堂中教師應根據有關的教學內容,編成生動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活動中掌握數學知識。

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比一比》的「多、少」時,讓學生進行「出小棒,比多少」的遊戲活動:同桌兩人同時出示手中的小棒,然後(手中拿得多的)一人說「我的小棒比你的多」,另一人就說「我的小棒比你的少」。通過遊戲既營造一個「玩」中學,學中「玩」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容易獲得「比較多、少」的知識和技能,又達到了情境交融、協調發展的目的。在教學「長、短」時也採用了類似的操作活動,從課堂反饋和課後練習的情況看學生掌握效果不錯。

又如一年級上冊第13頁「誰摸得高,誰擺得多」、第113頁「用相同的時間,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一年級下冊第9頁的「聽反話」、第30頁「教你折飛機」、第44頁的「估一估、猜一猜」等遊戲活動穿插在課堂教學中,這些遊戲既照顧到點又能覆蓋到面,信息反饋及時,學生興趣盎然,其樂融融。

通過生活應用體驗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現實中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體驗與理解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實踐應用中去體驗與理解數學知識,才能切身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實踐應用,既包括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獲取新知,也包括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材的有利因素,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運用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如學完一年級下冊《確定位置》後,設計了這樣的實踐活動:第3周要開家長會了,請你告訴家長進學校以後該怎樣找到你所在的班級和你在班裡的座位,請你用「第幾層第幾間課室、第幾組第幾個」來向你家長描述。

又如學完《人民幣的簡單計算》後,剛好遇到學校要開展社會實踐春遊活動,於是教師通過校訊通給學生(家長)布置了這樣的家庭作業:尊敬的家長,您好!您的孩子已學完《人民幣的簡單計算》,我校擬定於下周五進行社會實踐春遊活動,請你協助您的孩子完成《一年(3)班社會實踐春遊活動午餐採購表》,謝謝合作!(附表格)

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高於生活。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深切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學完《10以內加法》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調查活動:請小朋友當一回調查員,調查一下我們班每小組男生有幾人,女生有幾人,並填在下表中。

填完表後,讓學生說一說,根據這個表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提出了這些問題:(1)全班男生有幾人,女生有幾人?(2)第3小組和第7小組的男生共有幾人?(3)第4小組和第5小組的女生共有幾人?(4)第2小組的人多還是第5小組的人多……

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拉近了與數學的距離,在收集、處理信息的過程中不僅體驗到探索數學知識「過程」的樂趣,也能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單純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無法讓他們更好地體會數學。因此,讓學生在體驗中學數學,在實踐操作中發現,在討論質疑中明理,在合作交流中成功,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讓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那一份獨特的快樂,學生就會更想學、更樂學。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數論革命:發現「卦式進位制」數學模式
str方法完全解析
【常微】皮卡存在和唯一性定理 佩亞諾存在定理(一)
為什麼學數學
從數學展開談一年的四分點,結合卦氣特徵來說明卦象數理模型

TAG:數學 | 體驗 | 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