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女子防身術常用技法

女子防身術常用技法

5 人贊了文章

一、頭法

以額頭為武器攻擊對方,在女子防身術中被稱為頭鋒。頭部雖然分布著大量要害薄弱部位,但頭部有堅實的區域,這就是前額。

動作要點:頭鋒攻擊,主要是用前額撞擊對方面部或胸部,一般而言,撞擊面部效果較好。撞擊面部要瞄準鼻樑處三角區,千萬不能撞在對方前額上,形成互傷。

二、手法

(一)拳法

手是最靈活的,在女子防身術中,手的威力最大,而手的攻擊形式以拳為主,所以拳是最主要的攻擊武器。

1、直拳

直拳以稱沖拳,主要是直線用拳直接攻擊對方面部和胸部。

(1)左直拳

動作要點:由預備姿勢開始(左式為例),左臂迅速用彈力伸直,同時左肩前送,上體略向右轉,以加大出拳的速度和力量。在臂向前伸出的同時,左拳向內轉至拳心向下成一條線擊出,肘關節隨著拳心內轉向上抬平。在出擊同時,後腳用力蹬地,前腳(左腳)順勢向前滑出,用前腳掌的內側著地,後腳蹬地後,腳跟提起,後腿略伸直,身體重心移到前腳上。在出拳的同時還要利用腿、腰、髖發力以增加擊打力量,使力量通過肩、臂、腕關節和拳鋒沿一條直線作用在被擊目標上。在出拳過程中應放鬆臂和肩部肌肉,在即將擊中目標時,拳突然握緊,使最後階段更為有力。右手隨左拳出擊而自然前移,保護下頜和面部。待擊中目標後,拳迅速放鬆由原路收回,恢復原姿勢。

(2)右直拳

由基本姿勢開始,以右腳掌蹬地開始發力,右腿發出的力量使右側髖關節前送,帶動腰部迅速向前轉動,同時右肩前送。右拳以直線向前發出,當擊中目標前瞬間,拳猛然握緊,拳心旋轉向下,髖和腰部的扭動以及右肩的前送,能夠增加右直拳的力量和攻擊距離。左手隨右拳出擊而自然後移。待擊中目標後,拳迅速放鬆由原路收回,恢復原姿勢。

2、勾拳

勾拳是一種弧線擊打的拳法,而且是近距離攻擊的拳法。勾拳的基本技術一般技術分為四種:平勾拳、上勾拳、側勾拳和斜上勾拳。這四種勾拳的擊打、發力方法,步法和重心基本相同,只是擊打方向和目標部位不同而已。這裡只介紹右上勾拳。

動作要點:右上勾拳是由下向上擊打對方腹部、下頜等。

發力方法:手臂彎曲成銳角。按左側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轉髖,腳後跟向外旋轉,同時轉體抬身將拳由下向上擊打,在擊中目標前瞬間,拳心旋轉成拳心向內。

4、劈拳

劈拳是由上往下,以拳外背棱或指棱攻擊對方面部的拳法。

5、鞭拳

鞭拳是由左、右以拳背自內向外快速揮擊對方頭部的拳法。

(二)掌法

1、插掌

動作要點:插掌的動作路線與發力順序同直拳,唯獨拳變掌,掌心向下或向內側,以四指尖為著力點向前插擊。注意手腕要直,四指伸直併攏,指尖正對攻擊目標。

2、砍掌

動作要點:右手臂向斜前上舉,利用轉腰、沉肩的力量由斜上向斜下猛力砍擊,力達掌外沿。也可以由里向外俯掌橫砍。在砍擊時手腕緊張,五指併攏,要藉助轉體轉腰的合力。

使用掌砍向對方,立即跟進一個技巧動作,或彎曲手臂,甩出手掌,砍向對方,重複數次。如對其襠部攻擊。

3、撩掌

在站立式防身格鬥姿勢的基礎上,一腳用力蹬地,轉胯扭腰,身體向攻擊方向的目標擰轉,一手臂內旋下落,直臂前擺或後擺,手型為撩掌或扣手,向目標撩擊。當撩擊到目標時五指自然內扣捏緊,且撩擊要突然迅猛,確保準確性。

4、推掌

五指分開,掌心微凹,向前推擊,力達掌根。如推擊下頜。

5、平掌

基本方法:四指排列方式與掌相同,拇指彎向掌心,使用拇指關節較硬的部分向對方的對側一邊進行攻擊。

攻擊力量、送出方式與掌相同,但手臂彎曲方向與之相反。

攻擊目標部位:咽喉、頸側、襠部。對身體較硬部位不要使用平掌,以免拇指關節受傷。

6、虎爪

基本方法:彎曲手掌,手指彎曲,呈爪形。

攻擊目標部位:虎爪主要攻擊面部。掌根推向下巴,同時五指摳面部。

7、掌根

基本方法:使用掌根骨硬部分進行攻擊。用力要猛,手指呈爪狀彎曲,也可用於虎爪的後續攻擊。攻擊要用力,想像穿透所攻擊的目標。

攻擊目標部位:下巴、前額、鼻子、大陽穴、耳後、肘關節、膝蓋內側、面頰中心。目的在於打擊力量已被削弱的襲擊者。

三、肘法

肘法屬於近距離擊打的技法。由於肘部的生理構造特點,擊打力量較之其他手法(掌、拳等)更重、更狠。

1、頂肘

動作要點:肘部平抬,屈臂,肘尖向前,發力時蹬腿、送髖,同時另一手大臂向另一側也產生一股伸張力。蹬腿、送髖、大臂猛伸張,三股力用好了,頂肘動作就完美了。頂肘是以肘尖攻擊,女性自衛時用以頂擊對方腋下,效果最好。頂肘發力距離短,又無旋轉助力,練習時難度會大些。

2、挑肘

動作要點:前臂回收彎曲,肘尖由下向前上挑擊。發力時蹬腿、旋轉身體要領同直拳、勾拳,挑臂動作同勾拳。挑肘可用於擊打對方胸腹部、下合等部位。

3、橫肘

動作要點:橫肘動作主要是兩股力,一是蹬腿,二是旋轉身體。大臂向前橫移,實際上也是旋身之力的延長。橫肘是以肘尖擊打對方。適於攻擊對方太陽穴、後腦、耳門、頸部以及胸肋等。

4、砸肘

手臂上抬,肘尖朝前上,砸擊時身體迅速下沉,肘由上往下砸擊。身體下沉與手臂砸擊兩股力合而為一。砸肘多用於對方抱腰、腿時砸擊其後腦、腰部。

5、反手橫肘

動作要點:手臂平抬,蹬腿,身體旋轉發力,同時手臂隨旋轉方向向後橫向猛擊,力達肘尖。反手橫肘主要用於攻擊背後之敵的面部、太陽穴等 處。

四、膝法

膝的力量極大,用力最極大的膝攻擊男性毫無承受打擊能力的要害部位(如襠部),可說是殺雞用了牛刀。以膝攻擊襠部還有另外兩個好處:一是距離短,這就保證了攻擊可以在瞬間完成;二是角度小,攻擊準備和攻擊過程都可以很隱藏。

用膝攻擊,距離一定要近,因為用膝與用腿不同,膝比大腿、小腿之和肯定短了許多,不到位或勉強到位,對手稍微彎腰一弓身就化解了。

1、提膝

動作要點:提膝又稱頂膝,要領是膝腿上抬,動作要猛,並以雙手拉住對方幫助發力。提膝是女性用以攻擊的利器。提膝時可用手幫助發力。

2、側撞膝

動作要點:側撞膝分為左側撞膝和右側撞膝。左側撞膝是左膝上抬,由左向右側撞擊。動作要領是微倒身,扭髖內轉,兩手可抓住對方幫助發力。右側撞膝動作與左膝撞膝相反。

五、腿法

腿法可分為屈伸性腿法和直擺性腿法。直擺性腿法(如擺腿、後掃腿等)難度較大,未經長期特殊練習,不會有任何威力。考慮女性名方面的條件,還是用屈伸性腿法自衛比較合適。可選用的腿法有以下幾種。

1 、蹬腿

蹬腿是由下向上、向前的直線運動的腿法,屬於傳統腿法中的重要腿法之一。傳統女子防身術中,對蹬腿多以「一腳制敵」而譽之,並有「無影腳」、「穿心腿」的美名,實搏中,不但可以用來做試探,還可以用來進攻或阻擊。蹬腿可分為腳尖踢、前腳掌踢和腳跟蹬擊三種形式。其中以腳跟蹬擊最具威力和最常用,且多攻擊對手的心臟、小腹和襠部等薄弱環節。矮蹬可擊其膝蓋、前脛,作阻擊之用。

動作要點:蹬腿時,一腿支撐,一腿提膝上抬,同時向前蹬出。蹬腿要領是腳尖要勾,力達腳跟。蹬腿時身體不可前後俯仰,要脆快有力,蹬出後迅速即收回,兩臂保持實戰姿勢,目視前方。蹬腿要送髖助力,保持平衡,收腿迅速,力點準確。

2、彈腿

動作要點:一腿支撐,一腿提膝,同時膝關節由屈到伸,向正前方彈踢出腿。彈踢時注意腳背綳直,力達腳背,要脆快有力。

彈腿又可分為正彈腿、側彈腿、低彈腿、中彈腿、高彈腿等。女性自衛一般多用正彈腿攻擊襠部。

3、踹腿

側踹腿是散打常用腿法之一,可狙擊對手或用於進攻。它與其他腿法如鞭腿、正蹬腿相比,更具有防守的優勢。其側身的進攻和防守的方式,往往能給對手重創。側踹還能在防守的同時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使對手的連續進攻中斷或中止。

動作要點:側踹時,一腿上抬,屈膝,勾腳尖,腳掌橫與地面平行,由屈到伸向前踹擊,力達腳跟。低側踹腿可用於攻擊對方脛骨膝關節,中側踹腿可用於攻擊對方襠部、腹部。

本文來源於《女子防身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請告知,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推薦閱讀:

《歐洲中世紀劍術入門》譯文——攻擊2
【典傳國術】中國功夫的實質

TAG:武術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