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是怎樣決定命運的

性格是怎樣決定命運的

來自專欄育兒降妖記3 人贊了文章

問你個事兒。

你覺得,

一個人想要成才,是能力更重要,還是性格更重要?

如果你的回答是「性格更重要」,那麼恭喜你,

你是人群里的少數派。

我們只要市場上稍微瞄那麼一眼,就會發現:能力類的培訓比比皆是。什麼領導能力、溝通能力、應試能力、搭訕能力……,凡是你能想到的能力都一應俱全。

而如果有人不知好歹,打算開個性格類的培訓班,「讓人們擁有更好的性格」什麼的,一定會被「看不見的手」狠狠地抽上那麼七八十記耳光。

人人都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卻很少有人想改變自己的性格。

多數人在談及「好性格很重要」時,其實是說給身邊的人聽的。他們希望身邊的人們能更順從一些、乖巧一些、任勞任怨一些。

這樣,他們自己就能活得更滋潤了。

不,我不是要批判這種現象。

我覺得它是有道理的。

畢竟老闆不會因為你性格好就給你加薪,事業不會因為你性格好就飛黃騰達。

成功者性格各異,但無不擁有過人的才能。

至於能力平平的眾生,縱是擁有天使般的性格又能怎麼樣呢?

或許人們會舉得他們很可愛、很貼心。但他們依然很窮。沒有姑娘願意嫁給他們。

1.

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終究是看能力的。

不不不,爹只是提供了平台,最終的成就還是由個人的能力決定的。

那麼,

你有沒有想過,能力是由什麼決定的?

不不不,先天的因素只是一方面,後天的教育環境也是很重要的。

要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教育環境的,有一點是極其關鍵的。

——那就是:

不不不,北京都要搞搖號入學了。

教育環境中的關鍵因素就是:

家長的歸因模式。

2.

什麼叫歸因?

歸因就是:當一件事情發生時,你如何解釋它的發生原因。

比如說,小明在一次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為什麼考得好?家長可以有四種解釋方式:

(1)因為你是天才;

(2)因為你很努力;

(3)因為這次的考題很簡單;

(4)這次你運氣好。

無論他用那種方式解釋,都不會改變這次好的成績。然而,不同的解釋方式,卻會影響他今後的考試成績,甚至是人生路徑。

如果家長總用方式(1)解釋好成績,小明便會成為一個自信的人。然而,由於堅信自己是天才,他便不會再努力讀書了。如果下一次考得不好,他也會解釋為偶爾的發揮失常。最終,小明會成為一個好高騖遠但能力平平的人。

而若家長習慣用方式(2)解釋成績,小明下一次也會繼續努力,期待自己的努力能轉化為可觀的分數。久而久之,他會成為一個刻苦的人。他會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因而獲得更多的成功。

用(3)解釋分數的話,本次的好成績便不會對小明造成任何影響。他並不會因此而增加自信,也沒什麼付出努力的意願。而經常用(4)解釋分數,小明便會覺得自己的命運是由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決定的,便漸漸地開始相信各種玄學。

類似的道理,小明考不好時,家長也可以有四種歸因方式:

(5)因為你笨;

(6)因為你方法不對;

(7)因為這次的考得難;

(8)這次你運氣差。

歸因法(5)會讓小明覺得自己沒救了,於是乾脆放棄治療。歸因(6)會讓小明總結經驗教訓,爭取下次考出更好的成績;歸因法(7)無助於小明提高成績,但在推卸責任上效果顯著,可用於拯救小明搖搖欲墜的自信心;歸因法(8)和歸因法(4)差不多,在玄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3.

家長朋友們在聽完上述解釋後,紛紛表示:

「不就是解釋了下沒考好的原因么,哪能整出這麼多名堂?」

不不不,磚家這次真沒危言聳聽。

表面你上看,你只是點評了下孩子的分數而已,但它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

每個人都一套自己慣用的歸因模式,他們傾向於這套模式去解釋絕大部分的事件。你怎麼解釋這次考試,那麼多半,你也會用相同的方法解釋工作生活中的其他事件。

我們可以關注下生活那些特臭P的人和特自卑的人。特臭P的人有個特點,做出了成績他們總覺得是因為自己牛B,出了問題他們總覺得是別人傻B;特自卑的人則恰好相反,做出了成績他們覺得都是大家的功勞,出了問題他們就覺得都是自己的錯。

這種風格是極難扭轉的,也正是這種風格決定了他們或臭P或自卑的性格。

你也是一樣的。你也會有自己的歸因風格。

這種歸因風格決定了你如何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也決定了你接下來會採取什麼行動。

於是,它們會決定你付出多少努力,獲得多少自信,以及成為什麼樣的人。

並且,你會把這種歸因風格傳染給你的孩子。

4.

成就由能力決定。

而從長期來看,能力是由人的歸因模式決定的。

因為歸因的模式,決定了能力的成長方向與成長速度。

我們說性格決定命運,實際上,性格中的許多因素對你的人生軌跡並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外向者與內向者,慎重者與激進者,都不乏成功或失敗的案例。

真正決定命運的因素,是歸因模型。

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最終會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

5.

綜上所述,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是:

孩子能否成才,是要看爹媽的歸因模式的。

眾所周知,磚家寫的文章,向來是罕有人搭理的。

但近來,突然有了一個可喜的現象:隨著文章數量的積累,罵磚家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在得知還有這麼一群人在默默地關注自己時,磚家不禁熱淚盈眶。

在此,我要說一句:謝謝啊。您的辱罵就是我前進的動力。

真心的。

寫東西的人都懂得,有人罵比沒人理好多了。

當然,有人誇比有人罵更好。

歡迎來誇。

推薦閱讀:

德國人爆棚的界限感是從哪來的?去了一趟德國人家裡我有了答案
嬰兒怎麼早教?早教的5個秘訣?
家長如何選擇早教中心
如何養出智商180的娃
這5個能力,學會後馬上教寶寶吧

TAG:兒童教育 | 早教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