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漠不關心也是一種罪 華姿

作者:華姿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從前有一個財主,穿著華服,天天宴樂。有一個乞丐,名叫拉撒路(拉匝祿),被人放在財主的門口,靠財主丟棄的食物碎屑充饑。當狗來舔他身上的膿瘡時,他都無力挪動一下。後來,乞丐死了,被天使接去放在亞伯拉罕(亞巴郎)的懷裡。不久,財主也死了,卻墮落到陰間受苦。財主舉目遠望,看見乞丐在亞伯拉罕的懷裡,就喊著說:「我祖亞伯拉罕啊,可憐我吧,請打發拉撒路來,用手指尖蘸點水,涼涼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焰里,極其痛苦。」亞伯拉罕說:「孩子啊,你該記得你生前享過福,而拉撒路受盡了苦。如今他在這裡得安慰,而你卻在苦痛中。再說,在你我之間,有一道深淵,以致人要從我這邊過到你那邊去,是不可能的;而要從你那邊過到我這邊來,也是不可能的。」(路16:19-26)  這是耶穌在《路加福音》中講的一個比喻。福音書中的比喻芸芸眾多、包羅萬象,但只有拉撒路是唯一被賦予名字的人物。這個名字的意思乃是:上帝是我們的幫助。  拉撒路死後得享榮福是容易理解的,但為什麼財主會落入陰間倍受煎熬?他究竟做了什麼?以致受到這樣的懲罰?要知道,他並沒有驅趕拉撒路,也沒有阻止拉撒路撿拾他丟棄的食物,更沒有踢拉撒路一腳,或是揍他一拳。他什麼也沒有做。他只是忽略他。  但這恰恰就是他的罪。  他從沒關注過拉撒路。他看他,就像看街邊的一截木頭。在他眼裡,拉撒路彷彿不是一個活物,更不是一個珍貴的生命。至於拉撒路的飢餓和痛苦,在他看來,就跟一棵野草的榮枯一樣自然,當然,也與他無關。也就是說,在他看來,拉撒路受苦,是理所應當的;而他奢侈、享樂,也是理所應當的。  至此,財主的罪,就再明顯不過了:他對這個世界的苦難與匱乏無動於衷。他目睹這個世界的痛苦和需要,卻像什麼也沒看見一樣。他漠視、忽略這一切。  所以,財主並沒有做錯什麼,而是什麼也沒有做。  但是,漠不關心也是一種罪,而且是最敗壞的罪。它不是即刻毀滅生命,而是使它慢慢地枯寂而死,或是,窒息而死。  忽略,也可以像逼迫一樣地把人殺害。  有位藝術家畫了一幅基督站在倫敦大橋上的圖畫,他將手伸向群眾,但他們看都不看他一眼,就走過去了。只有一個年青的護士走來,給了他一點小小的回應。  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真實境況:冷淡、冷漠,忽略、忽視,對於需要安慰的憂傷、需要供應的缺乏,對於需要看顧的傷病、需要除去的苦痛,視若無睹、聽而不聞,漠不關心、無動於衷。  所以,德蘭姆姆在窮其一生,服侍了無數的貧病垂死者之後,卻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最嚴重的貧困,是孤寂,以及那種不被愛的感受。心靈的寂寞使人靈魂乾枯,其痛苦更甚於物質的匱乏。這個世界渴求被愛、被欣賞的程度,要遠遠高於渴求麵包。置人於死的疾病,還不及沒人要的感受來得更可怕。她曾說:我在大街上遇到窮人時,會給他一碗米飯或一片麵包,我幫他解除了飢餓。但是對他而言,他是一個被社會的大門所拒絕、被遺棄、遭唾罵、受威脅的人,這樣的貧窮對他來說是傷害最大的,也是我們使他們擺脫貧窮最難做的事情。  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很早就在《國富論》中指出:比貧困更可怕的是社會排斥。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阿瑪蒂亞·森更認為:度量一個社會是否公平,不應該只是觀察其分配不平等或貧困問題,更應該看弱者與貧困人口是否被排斥在社會生活之外。  因為貧困本身已成為一種複雜的「社會病」,而不僅僅是收入低微。  正因為看清了這個世界真正的貧乏與需要,德蘭姆姆才終其一生都在付出愛,而且愛人所不愛,以愛來挽救那些枯死的身軀和心靈。所以她才再三地提醒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愛,每一個人都值得被人所愛。  今天,讓我們記住這一個驚人的真理:什麼都不做,也是一種罪。有的罪出於行動,有的罪卻是因為無行動。當審判的日子來臨,一定有人會為自己辯護:「我根本什麼也沒有做。」但這個辯護,恰恰有可能成為他有罪的憑據。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孫中山去世後,子孫後代現在何處?一直關心中國,常給中國捐助
港80後應更關心貧富懸殊
房祖名怨成龍關心少 林鳳嬌看庭審情緒崩潰
買車關心油耗?5個數據看一輛車耗不耗油

TAG:關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