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我的教育苦旅》有感

讀《我的教育苦旅》有感

「教育是一種旅程。囿於條件和功力,多年來,我總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急匆匆地不停趕路,有欣喜流連,也有遺憾和『心』苦。」也許這是作者以《我的教育苦旅》命名的原因吧,不由得感嘆,我的教育生活何不是如此,帶著同是天涯陌路人尋找知己的感覺走進了本書。書中的一字一句都是高萬祥老師的肺腑之言,感人至深,引人思考。

尋找「精神的雕像」

曾經有位專家說道,用優秀的事迹去激勵孩子,更能產生積極的效果。榜樣的力量,往往能使我們不斷反省,不斷超越,不斷進步。作為新時代的老師,也要為自己尋找「精神的雕像」。在《我的教育苦旅》的第一部分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中國現代基礎教育的奠基者——張伯苓先生。他身為一代宗師,處處嚴以律己,用高尚的人格和持之以恆的信念創造了歷史上的「南開奇蹟」。為了辦學,他四處奔走,努力募捐,靠「化緣」為南開掙下數百萬產業。而張伯苓自己卻過著清廉的生活,住在簡陋的平房裡。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修身習慣,他當眾折斷煙桿,從此戒煙。正所謂教育無小事,事事育人;教師無小節,處處楷模。要做好一名老師,首先要從注重自身的修養做起。張伯苓先生為人師表的故事讓我深刻感受到,要把自己對學生的愛融入到骨髓和血液中去,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去引導和教育孩子們。

建設書香校園

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紙質閱讀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遙遠。現在的孩子喜歡上網,玩遊戲,卻不喜歡讀書。但是,無論什麼都取代不了書籍的作用。我們的學生需要讀書,我們的老師更需要讀書。高萬祥老師在書中提到,老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學生的精神發展需要優秀書籍的培養。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一個人在少年時期和青年時期讀過哪些書,書籍對他意味著什麼,這一點決定著他的精神豐富性,決定著他對生活目的的認識和體驗。」教師作為學生教育的引導者,需要帶動他們走進精神的王國。我想教師本身首先要愛上閱讀。擁有了對讀書的熱情與愛,我們才能更好的告訴學生如何探索浩如煙海的書籍世界。這裡的閱讀要廣,要精。教師不能因為自己所教的學科而限制學生的閱讀,而是要鼓勵他們博覽群書。同時,對那些歷經歲月滄桑的經典之作,要引導學生反覆品讀,細細思考。這樣下來,學生才能在日積月累的閱讀中豐富自己的思想,觸類旁通。做一名愛閱讀的老師吧!讓自己受益,也讓學生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行,你也行」

讓你的學生充滿自信。每一天面對自己的學生時,你要堅定的說:親愛的同學們,我能講好課,你們也一定能學好!老師的鼓勵,恰如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催化劑,會促使他們克服困難,不斷前進。優秀的老師總是懂得如何讚美孩子,讓他們帶著美好的心情開始每一天的生活。高萬祥老師用自己從教二十餘年的經驗,告誡廣大老師,要愛學生,要讚美學生,給足學生信心。多一些支持,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會讓你的學生更加優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用微笑呵護學生的心靈吧,讓他們更好的發展自我,學有所成。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教育警示: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7步,你可能正在「下手」!
《壯哉唐詩》第六講:悲天憫人的詩聖杜甫--邱員太教育博客
自然教育,讓孩子遠離自我中心
教育現狀:鄉村學校一教一輔的情況簡析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