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胡楊風骨——張介宇繪寫胡楊精神

胡楊風骨——張介宇繪寫胡楊精神

張介宇,胡楊藝術研究院院長、北京胡楊禮讚書畫院院長、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胡楊禮讚創作者、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嶺南大師黎雄才入室弟子。

其作品《萬壑松雲》被中南海懸掛收藏,《長青圖》被毛主席紀念堂收藏,並且三次為人民大會堂創作巨幅國畫作品:《洗滌萬壑無纖塵》(2010年)、《幽谷飛流圖》(2011年)、《胡楊禮讚》(2015年)。出版著作有《張介宇畫集》(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當代中國畫名家——張介宇精品選》(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胡楊禮讚(長卷)》(人民美術出版社)、《張介宇畫選》(人民美術出版社)等。

張介宇作品《胡楊禮讚》,懸掛於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

序言:

我是在觀賞了《胡楊禮讚》長卷後,才認識張介宇的。這樣一幅長70米,高2.5米的史詩般巨作,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上也是空前的。它是作者用了五年時間,歷經艱辛,嘔心粹作而成的。當代美術理論家邵大箴、李樹聲、李松濤、劉曦林、程大利、程征、王魯湘、林木等,在畫作進行到四分之三時就介入了評論,他們齊思廣義、提精拔萃。包括印章印文的字義,蓋戳位置等。張仃先生為之題寫了巨幅卷首。2010年在北京展出後,反響強烈,受到廣泛關注。人們發現了植物界尚有如此堅毅的樹種,它以「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的生存特性,向人類展現了生生不息堅忍不拔的精神象徵。其意義還在於,它是治療地球荒漠化的良藥,是當下中華民族特殊時期極需的一種處惡不餒,奮發向上不屈不撓的胡楊文化!

胡楊禮讚張仃題

2009 年8月張介宇完成七十米《胡楊禮讚》長卷後,在門頭溝拜訪了張仃先生

畫家為了引導人們認識胡楊而採用了攝取造化精微為指歸,趨於現實,高以目鏡,極富傳統創新意義的表現手法,將胡楊歷經暴虐肆摧,百折不廢,茂繁子孫,傲立荒漠,造福人類的形象刻畫盡致。畫面格局博大,圖景壯麗,首尾貫通,極具撼魄。這幅劃時代意義的畫卷,源自於畫家幾十年的沉浸藝道、身心錘鍊。他以謙虛低調、淡化金錢、去燥聚精的做人品格,以腕下過人的傳統筆墨功夫,心靈上追求純情藝術的精衛填海神力。在一千八百個日日夜夜,謝絕藏者,囑家人一切從簡,除盡凡欲,傾心嘔血,沉迷於胡楊。為它不眠,為它忘食,將自己的生命與胡楊千纏萬繞地交織在一起。本是大洋一粟的凡人,卻心懷坦蕩,要擔起喚醒社會之責任。

我在繼續解讀張介宇,果然是早有建樹的山水畫家。

古人論畫,嘗有「咫尺之內而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乃辨千尋之峻」之說。以此來透視張介宇,若無胸儲千壑、氣吞長虹、涉古步今、書墨積澱,創作長卷巨幅,那是空幻難行的。作品《東方崛起》是我國首幅表現三峽大壩的巨作,其構圖宏大,氣勢逼人。凌空突兀的大壩雄偉磅礴,噴瀉而出的巨流,如數條巨龍翻滾騰躍、雲蒸霞蔚非常壯觀。遠觀泄洪蒼茫耀目,近看股股水浪結構若在。表現大壩的用筆沉穩、樸拙、厚重,線條老辣勁健。他用淡墨薄彩,散筆來皴擦。心中是浪濤翻湧,筆下是靈動巧掃。這種亂而不散,巧中透拙,立體呈現水浪的皴水——「散筆皴法」,則是畫家的一大創新。1999年創作壺口瀑布《黃河頌歌》時,用此法繪成了濁浪滔天、飛珠濺玉、聲勢浩大的瀑布效果。在2000年中國美術館展覽後,引起了很大震動。此畫又受邀參加了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盧浮宮的展覽,受到國外關注和讚歎。

中國畫的生命力是在傳統中衍變發展的。張介宇正是遵循了這一基本規律。先拜上海李丁隴為師,後成為黎雄才入室弟子。經過辛勤耕耘的歷練,他廣泛吸收了海派和嶺南畫派的繪畫藝術精髓。在西安生活多年,又浸潤於長安畫派的蒼厚、渾重,求新變異的畫路中。與收藏家張貴一結緣,得賞識,求學期間留住其家中數年。飽覽臨摹了大量宋元明清的大家名作,及近代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鴻、黃賓虹、潘天壽等畫家精品逸作。這些為他後來的繪畫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比如長卷《萬壑松風》圖,在長達40餘米的畫面中,茂密榮芬的松林遼闊無際,近景新葉枯乾,盤節虯枝,參錯奇出。畫面氣象雄偉郁茂,峰巒競秀,煙雲氤氳,矚目咫尺千里。長卷章法飽滿,意態高華,筆墨沉厚、穩健,節奏起伏跌宕。貌似宋人風格,但勾勒、皴擦、點染確溶古鑄今。師古不泥古,有法而脫法.在格調與精神內涵方面創作出現代中國山水畫的風貌。張介宇曾有過多年從事園藝管理工作的經歷,對一棵樹從種子入土,到長成參天之高,每個枝條上的新生嫩芽都了如指掌,印刻心中,也許是天意,為他日後創作取足了寫生稿源。所以,他一反古人畫松樹不能 「對生」枝畫法,而以中鋒用筆,遒勁沉著,墨從筆出,筆功有根,層層有序,著力勾勒出渾厚自然`生機勃發的蒼松。

胡楊藝研究院寫生團赴新疆胡楊林

他敢為他人不敢為,敢畫他人未想畫的特點。也基於他難能可貴的人格、品味。當今社會不會用手機、不去逢場應酬,只知山路,迷茫街道,被稱為「現代古人」,當屬少數。然能耗費五年時光,創作出七十米胡楊巨作,也就不足為怪了。它是一曲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頌歌!藝術的巔峰無坦途,向著這個目標不為名利所動、不隨波逐流,讀書養生、甘於寂寞,則需要獻出畢生的精力。我期待看到介宇在今後的藝途中愈進彌堅人藝俱老,亦如胡楊般煥發出璀璨的光華.

劉大為

2011年12月29日

與劉大為一起合作創作作品

《古木駝鈴》 200cmx500cm 2011年(與劉大為合作)

胡楊風骨

滄桑歲月

洪荒英雄

與邵大箴老師交流

名家評述

當我第一次看到張介宇先生描寫胡楊林的畫作《胡楊禮讚》之後,內心為之一振。這幅展示在我眼前的長卷,是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周圍空寂的荒漠地區大片胡楊樹的生命狀態。它們枝葉繁茂、欣欣向榮,它們凋零衰頹、不屈不撓;它們頑強再生、繁衍不息……我還來不及對這幅大畫細細觀賞,憑看畫的直覺,我意識到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大幅山水畫,而是對有獨特品格的胡楊樹的禮讚,是藉以表現一種生生不息精神的藝術力作。待我隨著長卷的展開細細觀賞,我最初的震撼之情並不消減而仍然沉浸在感動和敬佩之中,這既是為胡楊樹頑強生命力而感佩,也為作者獻身藝術,用繪畫形式弘揚一種崇高精神的努力所折服。

文/邵大箴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

與劉曦林老師交流

望介宇筆下之胡楊榮枯之狀,鋼鑄鐵打之如塑體量,或許可與霍去病墓石雕可比,決不與窗外輕煙薄霧般的桃柳同一格調。筆者在介宇家得觀其2000年所作《萬壑松風圖卷》,松林蒼鬱勁拙,山嶽高聳神奇,若聞泉流瀑泄,若接層雲盪胸,乃如洪鐘大呂之交響大麴。

他已經有春發、夏茂、秋黃、冬勁的起承轉合構想,已有以胡楊為主體附以紅柳、蘆草的布局層次,且具近有巨木、中有河灘、遠有大漠遠峰的縱深關係,已經體現出以寫實為宗的嚴謹造型和雄強蒼勁的筆墨骨力、蓊鬱繁茂的氣氛渲染融為一體的匠心,最後面胡楊倒而不朽的形象,筆墨更加蒼厚,甚至於有些悲壯。他畫胡楊的過程也是與胡楊互塑的過程。當他為胡楊造像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畫像,同時,大自然、造化、胡楊也在進一步塑造他。不僅塑造他的魂靈,也塑造他的藝術思維和藝術道路。它還啟發我們:胡楊精神與人的精神、品格修行與藝術深度的理解和把握有何內在聯繫,美術家、美術作品、美術史、美術理論,乃至整個人類的物質與精神的文明,欲求在不已的反思和研究中前行,盡可以胡楊為師,也無不在胡楊面前經受歷史的考驗。

文/劉曦林

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大漠英雄》 95cmx177cm 2011年

大漠鬥士2017年

大漠之行 138×70cm 2009年

英雄之樹 2017年

《生命讚歌》

《大漠蒼虯》

《珠峰曉月》 138cmx70cm 2003年

《紅潮弄天》 148cmx85cm 2002年

《黃山夕照》 148cmx85cm 2002年

《雪域晨光》 79cmx180cm 2002年

《嘉陵江航運》 200cmx500cm2011年

《君能臨絕頂看取日東升》 138cmx70cm 2007年

《青靄入看無》138cmx70cm2003年

《反照入溪翻石壁》 138cnx70cm2007年

請把手機橫過來欣賞這幅長達70多米的巨幅長卷《胡楊禮讚》:

巨幅長卷《胡楊禮讚》,是由近70歲的著名畫家張介宇耗時5年、1800個日夜精心創作的,總長71米,高達2.3米,新中國國徽設計者張丁為畫作題詞《胡楊禮讚》。

胡楊,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稱之為英雄樹。由於它任憑沙暴肆虐,任憑乾旱和鹽鹼的侵蝕,以及嚴寒和酷暑的打擊而頑強地生存,如今胡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精神的象徵和載體。

張介宇是當代中國著名山水畫家,也是第一位為胡楊立傳的畫家。早在2004年,張介宇深為胡楊頑強的生命力所感動,決心投身於以繪畫藝術為其歌頌讚美。他歷經5年時間,訪遍胡楊在中國西部的蹤跡,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完成這卷巨幅《胡楊禮讚》畫作。


推薦閱讀:

薔薇族,伊藤文學,竹本小太郎,山川純一
姜子牙在朝歌的時候,做了件很羞恥的事情,這事兒紂王都看不下去
酒與文學
中國古代文論中的境、境界和意境-古代文學-論文網
九天玄女何由來 - 小說 - 中國古代文學 - 北大中文論壇 www.pkucn.com ...

TAG:文學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