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葬禮沒有親朋參加,全是租來的演員

單身至今的石井雄一是個職業父親。

8年前,一個年輕的單親媽媽找到了 Family Romance 的創始人石井雄一,拜託他扮演自己女兒的父親。8年的時間過去了,女孩的母親一直沒有說出真相。這意味著石井雄一還要一直以女孩父親的角色存在,直到她大學畢業,直到她結婚生子,直到他成為她孩子的祖父。

石井雄一(圖:theatlantic)

上個月,大西洋月刊發表了一篇名為《How to Hire Fake Friends and Family》的文章,介紹了石井雄一的 Family Romance 公司業務。近些年還有很多像 Family Romance 這樣的公司正在興起,他們為日本人提供了在我們看來匪夷所思的人際關係租賃服務。

租一段關係

全新的生活方式

公司的名字叫做 Family Romance,主營業務是定製你能想到的一切人際關係,只要花錢就行。在這家公司裡面,你可以租到父母、摯友、伴侶、戀人、葬禮上的悼念者、婚禮上的祝賀者,甚至在需要被批評時(不是很理解這種抖M需求)專門辱罵你的人。

按照現實需求,租賃人際關係適用於這樣一些場景。

比如,逛街時一個人太孤單沒辦法做決策,所以需要租個朋友一起購物;舉辦婚禮的時候因為親朋好友太遠不便到場,所以租一群人假裝是自己有親友在場;在世的時候朋友太少,所以臨死前想租一群人來參加自己的追悼會;因為嫌談戀愛太麻煩只想單身自己過(或者因為各種原因找不到合適的戀人),但是又想體驗戀愛的感覺,所以租個男朋友/女朋友陪伴自己一天。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可能已經有人聯想到了,數年前在淘寶上就興起過類似的業務——「租個男友/女友回家過年」,媒體當時將這件事炒得沸沸揚揚,沒想到鄰國現在比我們更超前。

但 Family Romance 跟「租個男友/女友回家過年」真是一回事嗎?

「租個男友/女友回家過年」的根本動機是為了應付家長的催婚。但是 Family Romance 則是希望通過提供全方位的人際關係來滿足租賃者的生活需求,這裡面當然也包括了情感連接的需求。

渴望被愛,這就是差別的關鍵。

日本人該有多孤獨

世界上最孤獨的群體出現在日本。日本經濟新聞指出,這個族群就是日本的男人們。據報道,16.7%的日本男性完全不和友人、同事外出(公事除外)。日本男性把人生大部分時間花在公司里,也只能和同事保持若即若離的工作關係。

日本內閣府2014年發布的《2013年日本和其他國家的年輕人意識調查》顯示,54.9%的日本年輕人時常感到孤獨。

除了年輕人,兒童也不能避免孤獨的困擾。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研究機構發表世界兒童幸福度的調查結果時,統計出的日本感到孤獨的兒童排在世界第一位。

「孤獨」現在幾乎已經是日本整個民族的情緒體驗,在大城市居住的人幾乎每天都會念叨「寂し」(寂寞的、孤獨的),Family Romance 等公司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日本,以租賃人際關係為主題的影視作品並不鮮見。譬如世界奇妙物語中的《美女罐頭》、岩井俊二的電影《瑞普·凡·溫克爾的新娘》、日劇《我的危險妻子》的鄰居支線等都對這個現象有所描述。這些情節的觀看體驗都讓人不太愉悅,所以與其說導演們在調侃這個社會現象,不如說他們其實對此懷揣更多的擔憂。

通過 FamilyRomance等奇特公司的湧現,我們可以窺見鄰國在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中遭遇的現實困境——大城市正在成為人際關係的弱連接社會。更詩意的表達則是,日本人正在成為一座座孤島。

無緣社會

大城市病與互聯網的合謀

日本有一種凄涼的死亡方式叫「無緣死」。

「無緣」二字在日本的含義是指「沒有親人」、「沒有關聯」。這個詞語的突然流行,是因為日本出現了越來越多無人認領的遺體。與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不同,他們生前幾乎一直獨居,缺乏緊密的社會聯繫和社交生活,在居住的大城市裡也沒有朋友和親人,所以一旦突發疾病或者遭遇意外事故在家中去世,很難有人知曉。這些人留下的身份痕迹很少,警察想要調查他們的家庭或者故鄉也無從下手,只能按照「無人認領」處理。

在日本,每年有三萬兩千人以這種方式死去。

NHK的系列紀錄片《無緣社會》揭開了這種冰山下的巨大危機,他們試圖分析當代日本人緣何孤獨,最終的結論指向了城市化和工業化——人和人連接的意義不斷流失,這是現代社會發展帶來的必然弊端。

仔細研究《無緣社會》,其實能發現一些共性問題。譬如,紀錄片採訪的大部分被訪者,都身處東京。

有人曾打趣稱「東京以外皆關西」。這雖然是個不太友好的玩笑,但也從能側面體現東京的誘惑力。只要有機會的話,日本鄉下的年輕人都會選擇前去東京闖蕩。

這些年輕人背井離鄉之後,逐漸就會和老家斷了聯繫。當然,這可能本身也是他們心之所向,畢竟《無緣社會》中87%的受採訪者都表示「不打算和親屬共同生活,寧可孤獨生活」,而原因是「不想給別人添麻煩」。

迷戀大都會的五光十色無可厚非,可真的要在東京生活卻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人口流動帶來了東京經濟的高度繁榮,也撕裂了家庭這個社會生活曾經的最小單元。人淪為了高度原子化的人——即便失去了社會紐帶,我一個人也能生活。

人情冷漠、缺乏穩定長期的人際關係、拒絕與他人溝通,這些都是表達在城市居住者身上的大城市病。

NHK在節目中發出警告,對無緣社會的恐慌已經開始蔓延到日本的諸多年齡層。第一期節目播出後,他們開設了電話專線接聽身處無緣社會的人訴說心聲,留言者的年齡竟然橫跨16歲到50餘歲。其中,數量最多的並不是老年人,而是那些40歲上下、年富力強的中年人們。

為了獲取更多信息,NHK建立了專題推特與網友互動。結果在互聯網上,年輕人們居然也對無緣社會現象表達了強烈擔憂,這是一件讓人感到更加震驚的事情。

網路本身也成為了被質疑的對象。《無緣社會》提到,現在的年輕人熱衷於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直播上,因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朋友,或者很少與朋友有現實層面的交流和接觸。網路在某種程度上剝奪了過多的注意力,使得人們再難分出來更多精力給現實生活中的人。

換句話說,人們建立長期關係的能力正在被網路技術革命。

也有人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隨著技術的進化,媒介的私密性日趨增強(從電視到電腦再到手機),人們再難有機會與他人共享娛樂,增進感情。

人類社會都會從 Gesellschaft(禮俗社會)過渡到 Gemeinschaft(法理社會)。如何在高效但是冰冷的法理社會,構建新的人與人的聯繫,這才是問題的主要矛盾。

近藤大介在書中說:如今東京的街道,只有安靜、乾淨和「成熟」。一個城市一定是到了成熟的階段,無緣社會的問題才會開始凸顯。離群索居的無緣狀態在中國的北上廣深已經開始初見端倪,它在中國有個更接地氣的表達,空巢青年。

越城市越孤獨,也許今天的日本就是明天的中國。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穆斯林的葬禮》經典語錄23句
在烈火中升華的大涼山彝族葬禮(圖)
葬禮的過程和風俗
葬禮答謝詞範文
梅艷芳葬禮上眾星皆痛,唯獨她面露微笑,被罵到至今

TAG:演員 | 沒有 | 葬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