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癮、遊戲癮、手機癮…你為什麼容易上癮?如何戒癮?

性癮、遊戲癮、手機癮…你為什麼容易上癮?如何戒癮?

來自專欄 Topbook71 人贊了文章

- 全文 4722字,預計閱讀時間 12 分鐘 -

我們的是非觀總把「癮」當做負面的、恐怖的、必須被除掉的毒瘤;而把「能力」當做是正面的、美好的、值得去做的事情。然而事實如下:

從生理學角度來說,「對某物上癮的過程」和「對某能力習得的過程」並無二致;「癮」不等於「快感」,更不等於「快感的持續」,成癮的過程伴隨著快感的產生與消失;,「癮」不是「強迫症」,沒有任何人或事物強迫我們必須持續不斷地做某事,它是一種大腦平衡狀態,戒癮是一個重新平衡的過程,也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過程。一旦成癮,終身成癮,任何的戒癮都不能一勞永逸。

---------

我們在前兩周發布了 Topbook 的第一個深度討論話題:#如何戒掉手機癮# 。事實上,關於成癮,我在很早以前就做了比較深度的陳述,而手機成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很多人可能直接把「戒掉手機癮」和「戒手機」划上了等號,這種基本常識問題,我們不予討論。

(一)我們是如何上癮的 ?

手機上癮、遊戲上癮、煙癮、酒癮、牌癮…這些都是我們常見的癮。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我們可能不知道,也有可能避而不談的癮。比如自慰、色情片、性癮,甚至戀物癖、易服癖……還有自殘等等……

也許你正在為戒不掉的煙酒、為停止不了的賭博苦惱;也許,你無法停止自慰、看色情片,即使身體每況愈下;也許你的心底藏著一種鮮為人知的癮,自己卻不敢承認……有一個很簡單的成癮過程模型,可以測試你是否上癮:

  • 你只是出於強迫或好奇而嘗試如此;
  • 到後來,你即便知道會有不良後果,仍然繼續如此;
  • 無法控制自己如此;
  • 渴望如此;

那麼,如果確定你已經對某物或某事有了癮,應該如何解決呢?

正如我以前提到過,很多人沒有學習效率,不是因為沒有掌握好的方法;相反,他們恰恰是過度注重方法論,而忽略了學習中最基礎的東西:你自己,以及學習對象。這種現象對於試圖戒癮的人也是一樣——人們往往過於注重尋求戒除方法,而從來都沒有真正認識過「癮」這種東西,也從未真正認識過自己。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我們發布話題時,收到的更多回答表現出對回答本身的專註,而很少花時間去問一個好問題。

比如,「癮」是什麼?它是如何產生的?

(二)庫立奇效應

科學家在最初用大白鼠做了這樣的實驗:把4、5隻處於發情期的母鼠和1隻公鼠關在同一個封閉盒子當中。公鼠立即和所有母鼠交配,直到自己精疲力盡。這個時候母鼠們會繼續向公鼠求歡,但公鼠幾乎都一動不動。但當科學家們將新的母鼠放進盒子之後,公鼠立馬變得精力充沛起來,開始和新母鼠交配。

之後公鼠又萎靡不振,直到再次放入新的母鼠。如果這個實驗不斷進行下去,不知道公鼠會不會精盡而亡。

這個實驗被稱為庫立奇效應。

也有研究者反過來考察庫立奇效應在雌性動物身上是否也能一樣,結果是肯定的。只不過程度低於雄性。

所以庫立奇效應的解釋為:如果引入可受孕的新的夥伴,雄性和雌性動物都會表現出持續、高亢的性行為。

是什麼導致了庫立奇效應的產生呢?多巴胺的分泌以及其對邊緣系統的作用。

我們為什麼會有思想?為什麼會有感覺?七情六慾從何而來?為什麼身體部位能聽從我們的使喚而行動?這源自於大腦中數千億個神經細胞之間相互傳遞信息。神經細胞之間是由突觸連接,突觸之間的縫隙通過一種叫做「神經遞質」的化學物質傳遞。而多巴胺就是其中一種神經遞質。

對於試驗中的小白鼠來說,當發情的母鼠放入,刺激了多巴胺的分泌,交配的衝動由此產生;而交配行為完成後,多巴胺的分泌隨之下降。此時的雄鼠便失去交配慾望。這就是為什麼男性在行房之後還有一段時間的不應期,我們稱為「賢者時間」。

(三)我們有些基因進化得特別慢

在之前的一篇思維文章《為什麼會有突然想放棄的念頭,怎麼辦?》當中,我有提到過,人類擁有 300 多萬年的歷史,而人類進入農耕文明的時間,不過才一萬年,進入如今這樣的現代生活,更是短短几十年。我們的基因進化程度根本比不上現代科技的變化。

對於人的動物屬性本身,我們需要通過生存和繁衍,將基因傳給下一代,以保證種族的延續,以至於即便人類擁有了如此豐富的想像力,構造出了現實世界外的各種虛擬現實(見《人類簡史》、《理想國》等著作),我們依然無法與原始的動物性抗衡,這種機制始終不斷延續。

要生存、繁衍,我們需要食物、性、愛、好奇……因此大腦總會在它認為適當的時候通過分泌一定量的多巴胺告訴你,你需要食物、你需要交配、你需要愛、你需要學習、你需要躲避危險……多巴胺釋放得越多,你對某樣事物的渴望就越大。

另一個可怕但好玩兒的事情就是,每當我們遇到一樣新鮮事物,多巴胺分泌會急劇上升。新的玩具、新的手機、新的旅遊地、新的一切,都會刺激多巴胺大量分泌。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有的人喜歡在性愛過程中不斷開啟新世界的大門,比如角色扮演、捆綁、SM,甚至發展為可怖的冰戀;又比如為什麼有的人對自慰有癮可能還伴隨著一定的戀物癖,甚至,還有其他各種不為人知的探索。

當然,當多巴胺大量分泌之後,隨之而來的,是刺激被滿足後,多巴胺的大量減少。這也解釋了庫立奇效應——交配過後的白鼠看到新放入的白鼠立即有了生殖衝動。隨之而來的,就是大腦對更多多巴胺的期許。

至此你應該能夠理解,手機和電腦一樣,只不過是一些刺激的載體,要戒的不是手機,而是這些刺激本身。你手機里可能藏著不可描述的圖片和視頻,也可能有一個或多個聊天時讓你充滿愉悅感的人,還有可能是某些手游、某些娛樂八卦、某些深夜故事……

(四)成癮的過程是什麼 ?

當我們受到新的刺激,多巴胺急劇增加,直到通過一定行為,滿足這一刺激,多巴胺又急劇下降。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更多的刺激來滿足這種「飢餓感」,這種過程循環往複,造成我們對整個過程麻木,這一現象被稱為「脫敏反應」。

在此基礎上,一旦有相應或類似的刺激出現,我們會比其他人更加敏感,因為大腦告訴我們,它能滿足我們。這種迴路如同學習過程中,神經元突觸之間的聯結不斷強化直至牢固一樣,形成無法抵抗的超級記憶,這一現象被稱為「敏化反應」。

在不斷的刺激、脫敏和敏化過程中,我們的大腦前額葉功能退化(這是人與動物進化過程中所不一樣的那一部分),最終無法控制我們的行為。甚至由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我們會出現精神失常、緊張、神經衰弱、無法自控等癥狀。

「癮」在此形成。

然而,我們到底應該通過什麼方式去解決它呢?

(五)戒癮的本質是什麼 ?

理論上來講,我們應該讓「敏化反應」變得不那麼敏感,減弱這種刺激,同時增強控制力,也就是讓退化的大腦前額葉皮層重新復甦。

實踐上來講,有很多人在專業治療師的指導下,通過認知和訓練,完成了這一過程,從而脫離「癮」的魔障,而有的人則不然。

可怕的事實是,一旦成癮,終身成癮。正如一個學習過程形成一樣。習得的行為,通過大腦神經元突觸的不斷強化,便很難去改變,被形成的癮迴路厚實堅韌,如同高速公路,給每一次誘惑打開了便利的通道。所以,「癮」從理論上來講,是無法真正被戒掉的。煙癮、酒癮、性癮、毒癮,目前所知的癮都是如此。

所以為什麼很多看起來成功戒癮的人,最終又重回成癮魔障,無法自拔。

如果你正要嘗試某種癮,三思;而如果你已經有了某種癮,我們應該明確認識到這種原理本身的存在。只有通過增強自制力和刻意弱化成癮迴路,才能讓自己逃離死循環中。

(六)如何戒掉手機癮 ?

這個問題分兩塊看待:

首先,如果在第一部分中,你確定自己沒有上癮,那麼,便不存在戒癮這一說。你需要做的,是從自己出發,去做一些特定的事情:

第一,放下你對手機的戒心,就像當初蘇格拉底擔心年輕人不再口述而轉為用筆書寫,他聲稱這種方式會對讓人不再動用記憶力;就像上個世紀人們擔心電視機的出現會讓人變成不願思考的獃子;手機也不過一個時代的產物而已。

第二,刪除掉你手機里那些不常用的 APP 。如何界定?如果你覺得有可能會用到,那它一般就用不到。刪除就好了。所謂的不方便,不過是你被現代生活寵壞的借口;

第三,必須保留某些 APP 或賬號的話,想盡一切辦法讓它不從負面影響你,比如惡意推送、垃圾廣告。能關掉的盡量關掉,能屏蔽的盡量屏蔽。別害怕錯過什麼信息,一般來說,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重要,事情也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緊急。

其次,如果你確定自己有手機癮的話,剛才我們已經說到,手機和電腦一樣,只不過是一些刺激的載體,要戒的不是手機,而是這些刺激本身。

不論你是對不可描述的小片上癮,還是對刷社交網路上癮(包括但不限於抖音、微信、微博……),還有對某些學習平台上癮( 是的,有些所謂的學習,不過是浪費時間地緩解焦慮和交智商稅 ),請參考上面一部分,戒癮的本質是什麼。

這裡再重申一次:

理論上來講,我們應該讓「敏化反應」變得不那麼敏感,減弱這種刺激,同時增強控制力,也就是讓退化的大腦前額葉皮層重新復甦。

實踐上來講,有很多人在專業治療師的指導下,通過認知和訓練,完成了這一過程,從而脫離「癮」的魔障,而有的人則不然。

在我們發布的話題中,有的回答可以印證這一點:由於去了山裡,信號不好;由於手機壞了,一直沒有換;由於需要考試,強迫自己不帶手機;嘗試關閉朋友圈一段時間,再打開就沒有多想刷的慾望……

這些都是好的方法,但一旦重新開始繼續之前的不良習慣,一切又都是徒勞。有一勞永逸的辦法嗎?

沒有。

戒癮是一個讓大腦重新平衡的過程,這個過程很艱難,並且從不可能一勞永逸。

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什麼一勞永逸的事情,如果你覺得有,只不過是被生活寵壞了而已。

被生活寵壞的人,遲早也會被生活打敗。

後記

我在此文中對「癮」的思考,是出於從成癮過程來反思我們平常抵制誘惑的過程,以及學習新事物的過程。從頭至尾充滿對成癮者的敬意,也包括我們自己。畢竟在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成癮現象。

我通過一些論壇找到一些成癮者,也從一些國外網站上找到部分研究資料,發現,那些成功從「癮」過程中解放出來的,在遇上好的治療師的同時,非常正確而積極地擺正自己的位置。然而沒有人能夠保證他們不再重新沾染上令他們成癮的東西。

局外人不理解的是,他們為何如此不珍惜自己重生的機會。我很誠懇地說,他們比任何人都要珍惜重生的機會,然而,外界的環境極少主動去關心這些人,也包括那些心態極為不穩定的青少年。

我見過一個性癮者的論述,他非常清楚多巴胺及多巴胺受體的作用,也積極掌握自身成癮的規律,並與之抗爭8年。然而對普通人來說,再正常不過的新聞標題和圖片,對他來說都是刺激,這不是他無中生有,因為這正是「敏化反應」的結果。如今沒有道德約束和法律限制的新聞推送、社交網路中那些挑逗人的圖片和視頻,從沒為他們考慮過這些刺激所帶來的後果,更別提他們那些在成癮方面認知不足的親人和朋友,也因為自己不足的認知,把孩子的青春斷送給楊永信們。更諷刺的是,那些聲稱要戒除別人網癮、毒癮的人,自己也或多或少有些癮在身吧。

類比起來,戒除手機成癮不止是與自我惰性、天性的對抗,更是與不良環境的對抗,比如惡意推送、垃圾廣告等等,特別是在這個所謂的大數據和演算法大量被用於推送廣告和獲取利益最大化的時代。

另外,我試圖總結那些成功擺脫魔障的戒癮者的成功之道,發現這和學習的過程如出一轍,那些沒能擺脫魔障的人與那些沒能學好知識與技能的人一樣,如同生命的觀眾,似乎這些事情與自己並沒有任何關係。他們四處求方法,正如很多人四處求醫解救自己的「癮」。而擺脫了的人,從來都將自己置身其中,不是被動等待他人來治療自己,而是通過認知、學習、實踐進行自救。同樣,那些擁有極強學習能力的人從來都將自己作為主體,發掘、認知、收集、整理,完成整個學習過程。這個過程中,不論是治療師、老師、朋友、親人等等,都是輔助。

好了,如果你喜歡我們做的這種話題,並且願意參與其中,並持續看到我們的長文,歡迎通過 Topbook 小程序參與討論。新的話題是 # 你做事有章法嗎?#

本文參考:Start here: Evolution has not prepared your brain for todays porn

推薦閱讀:

【生活百科】 冬天養生保健知識
六個生活的啟示
如何評價宿羽陽的新歌《冬天時我喜歡靠近溫暖的事》?

TAG:心理學 | 教育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