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田蝸牛的防治措施,做好這些事情,減少危害提高產量

大豆田蝸牛的防治措施,做好這些事情,減少危害提高產量

來自專欄農作物、蔬菜種植技術

文/鄉土生活園藝

大豆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它還是我們食用油,豆製品的主要原料作物!大豆一般夏播為主,生長期比較短,但生長期間的病害並不少。

大豆田蝸牛蟲害,近幾年比較多見,尤其是溫暖潮濕地帶發生更為嚴重。氣候的原因和種植結構的調整,使很多地方,甚至之前不以蝸牛為主的蟲害,也逐漸加重了危害程度。

蝸牛的類型

危害大豆的蝸牛主要為灰巴蝸牛,其次是同型巴蝸牛。這兩種蝸牛的食性非常廣泛,可對很多作物造成危害,如:小麥、油菜、玉米、棉花,和多種類型的蔬菜等。而且它們「不挑食」,趕上哪種作物,就「吃」哪種作物。特別喜歡多汁幼嫩的組織,成蟲食量大,口器「鋒利」,對幼苗,嫩葉嫩莖,幼果進行「啃食」,常造成葉片破碎成網,孔洞缺刻,咬斷莖桿缺苗,甚至整個葉片被吃光。可能會帶來病菌侵染,發生腐爛;成蟲在危害作物的同時,還會排便和分泌出粘液,對作物造成污染降低品質。

嚴重影響作物的光合作用,降低結莢率和粒重量,最終減產。

發生條件

蝸牛多是喜歡潮濕溫暖的環境,且畏光怕熱,趨於陰暗環境下。尤其是30攝氏度左右的陰雨天,活動頻繁,危害較嚴重。它們多棲息在草叢中,亂石堆,枯草中,以及作物的根部;天氣溫度低或高時,也在以上部位處進行休眠。危害時間多在夜間、早上、傍晚或陰雨天,有晝伏夜出的習性。

灰巴蝸牛為雌雄同體,繁殖能力特彆強,在春秋季形成危害高峰,盛夏時節高溫乾旱休眠躲藏起來。8-9月份溫度降至25攝氏度時,和春季溫度回升至15攝氏度時,即出來進行危害。所以,晚播的大豆等作物,是受蝸牛危害的主要作物。

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

主要改善田間的環境條件,清理大田周邊的雜草和亂石堆,減少田間積水,避免潮濕,儘可能的減少蝸牛的棲息地和產卵越冬場所。在越冬和產卵期(5-6月份),對大田進行深翻,把越冬蟲或卵曬裂,和被天敵啄食。

合理種植密度,大豆盡量不要密度過大,否則容易徒長造成田間蔭蔽,易積累潮濕,誘發蝸牛高發危害;蝸牛活動較慢,爬行遲緩,可於早晨或傍晚進行人工捕捉;它是一種爬行的軟體動物,有條件的可在大田周邊,或植株周圍撒施生石灰粉防治;利用蝸牛的活動習性,在田間堆放草堆或秸稈進行誘捕;或者有條件的,可放天敵進行捕食防治。

化學防治

防治蝸牛的特效藥機比較少,方法也比較單一。可在早晨或傍晚,使用四聚乙醛、或多聚乙醛顆粒拌土撒施大豆行間,或直接用顆粒撒施也可。10天左右撒施防治一次,一般1-2次即可有效控制灰巴蝸牛的危害。

在危害盛期也可用辛硫磷,或含硫酸銅的藥劑,對作物莖葉均勻噴施,也有不錯的防治效果。


推薦閱讀:

腎臟病患者可以吃大豆嗎?
常食大豆防痴呆
大豆異黃酮----中老年女性的福音
99%的人不知道的大豆中的奧秘!| 健康之路
怎麼吃大豆? 多吃大豆有3大好處

TAG:大豆 | 種植業 | 三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