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必讀】投資需要先揀出市場中的「爛蘋果」

【投資必讀】投資需要先揀出市場中的「爛蘋果」

7月7日,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2018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目前金融市場發育還不成熟,金融風險形勢依然複雜嚴峻,「灰犀牛」的威脅沒有完全消除,「黑天鵝」事件也若隱若現。雖然他主要是針對金融市場說的,但資本市場的「灰犀牛」風險也同樣不容忽視。

A股市場近期經歷了一段較為深度的調整,上證綜指盤中跌破2700點,創兩年多來新低。一般來說,在股市下跌時更能發現市場的「灰犀牛」風險。當市場處於調整狀態時,原來積累的矛盾和問題會逐漸顯露出來,若隱若現的「灰犀牛」風險會看得更為清楚。

那麼,目前A股市場有哪些「灰犀牛」風險呢?

第一是過度股權質押。雖然總體風險可控,但A股市場過度股權質押的風險仍然不可掉以輕心。A股中有3349隻股票存在質押情況,其中質押比例超過50%的公司有128家,有9家公司質押比例更是超過70%。目前A股共619家公司接近預警線,跌破預警線的公司共564家。

由於質押比例較大個股的質押規模也相對較大,在平倉拋售的風險下,可能形成較強的負反饋效應,促使股價急劇下行。筆者認為股權質押信息披露需要更加透明:一是詳細公布股權質押資金用途和去向。目前,上市公司股權質押中一般不明確公布融資使用情況。二是在上市公司公告中應詳細披露股權質押的數字信息。目前,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股票質押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靠推測,往往不十分準確,容易以訛傳訛,每遇股價大幅波動,不知底細的投資者容易產生恐慌。

第二是上市公司債務風險。2018年以來,神霧環保、富貴鳥、ST中安和凱迪生態等4家民營上市公司債券出現違約,民營上市公司的信用風險問題受到市場關注。

發生信用違約的民營企業可以說自身都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本身財務槓桿過高,對外投資風格過於激進;有的債務結構不合理;有的沒有管理好企業的債務期限,出現了債券、債務集中到期的現象;還有一些則是企業規範運作出現了問題。

第三是場外配資死灰復燃。在嚴格的監管政策規範下,仍有一些配資公司藉助信託和銀行暗地裡給客戶進行配資。有配資公司目前在向銀行和信託公司融資時能夠最終實現1∶3.7的槓桿,向客戶配資時的槓桿比例最高可達1∶4,並能通過自有軟體開傘配資,使單個信託計劃產品的資金能夠供多個客戶使用。

場外配資在近年來轉入地下,但一直存在,並未真正消失。從2017年開始,一度銷聲匿跡的股票場外配資也在死灰復燃,重新活躍。

第四是過度的限售股減持。與成熟市場不同,A股的限售股減持之所以長期困擾市場,原因在於一二級市場估值瀑布引發的跨市場套利。這一點,是成熟市場沒有的。因此A股的限售股減持規則不能照搬美國等成熟市場的做法,而應在目前階段進行特別限制。如果沒有嚴厲限制,以市場化之名放任各類原始股東任性減持,限售股解禁將成為頂翻A股市場的灰犀牛。

近日,達華智能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深交所關注函,原因是自今年4月以來,公司多名高管辭職,同時董事長也辭去現有職位。這家上市公司為啥這麼多高管離職?原因我們不得而知。我們知道的是,這家公司的眾高管已經減持套現了38億元。對一家總股本11億的中小創公司來說,這是個不小的數字。

第五是上市公司投資風險。上市公司炒房炒股、投資理財產品的規模不是個小數。隨著市場去槓桿,上市公司的財務投資風險也逐漸暴露出來。「炒股專業戶」投入31億元賠了9億元,上市公司這是在投資還是賭博?這家公司就是一向擅長炒股與資本運作的血液製品龍頭上海萊士。

資本市場運行過程中,難免魚龍混雜,時間久了就會出現一些「爛蘋果」。一些靠包裝上市的企業甚至一些過去的「金蘋果」,也會變成「爛蘋果」。「爛蘋果」如果充斥市場,市場就會增加系統性風險,由點到面逐漸潰爛,形成「灰犀牛」風險。因此,要想預防若隱若現的「灰犀牛」風險,就需要及早預防,而預防的關鍵是儘快下手揀出市場中的這些「爛蘋果」。

(作者系資深市場觀察人士)

後記:中國A股的爛蘋果不在少數,正如上面寫的「一些靠包裝上市的企業甚至一些過去的金蘋果,也會變成爛蘋果」。利益的驅使,所以市場難免魚龍混雜。作為投資者,我們最應該學習的就是怎麼篩選出這些爛蘋果。捂緊自己的錢包,遠離爛蘋果,不要上當受騙。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誠信是經營的第一要義。大家是可以用腳投票的。

我們也呼籲上市公司,遵守商業規則。堅持誠信為本,方能長久運營。避免出現像長生生物,華大基因,華海葯業這樣的黑天鵝事件,重擊自身,傷害投資者。同時也希望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規範市場等發揮股市應有的作用,讓股市真正成為偉社會和股民造福的地方!

最後還是要說,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推薦閱讀:

投資方會以什麼標準來投資你的電影
西班牙華人金融投資損失慘重
投資移民騙局為何頻發?
證券投資詳盡分析王道(三)

TAG:投資 | 投資機構 | 投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