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金融監管風向 VS 個人財產安全

非常時期,金融監管風向 VS 個人財產安全

25 人贊了文章

轉載請註明出處:公眾號 阿甘看天下

我們正身處四面受敵的危機前夜!平庸和功利限制了人們的思維延伸,毫無意義的快餐式閱讀大行其道。快餐只為填飽肚腹,幾無營養價值。快餐式閱讀亦如是。

理財破產

7月28日,筆者在小朋友圈內發表每日專題《效法「杭州房鬧」,理財血本無歸者上街》。多數圈子內朋友選擇了無視,由不得筆者不感慨「阿甘相信,這個專題多數群友是沒有仔細揣摩、仔細理解的。多數人只是走馬觀花、水過地皮濕」

為何發此感慨?不廢話先來看專題內容,測試下自己對新聞的敏感度和解讀深度。

2018年6月27日,阜興集團旗下四家私募基金髮行的產品暴露風險,阜興集團年輕的80後董事長朱一棟跑路。7月24日,大批維權投資者身著統一服裝,圍堵在上海銀行浦東分行門口。自古開錢莊的最害怕什麼?是信譽掃地後的擠兌!

上海銀行不敢怠慢立即出面闢謠,所涉理財基金既非代銷,更非本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而是阜興集團發行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上海銀行只是多家託管銀行之一。

2018年是名副其實的金融大災年,央行去槓桿、嚴監管效應開始顯現,各路互聯網金融紛紛走投無路,P2P集體爆雷……投資者的信心跌到了冰點。而當下戰火正在蔓延向以正規、嚴謹著稱的私募基金。要知道,私募基金產品那可是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備案的,並且這種基金財產幾乎清一色由信譽良好的大行銀行託管。

當私募基金如此嚴謹的理財產品都出問題時,一紙輕飄飄的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盈虧自負就可以心安理得嗎?法律責任或可擺脫掉,但道義上……(專題完)

看完專題,你是會心一笑呢,還是一頭霧水?還是睏倦地打個哈欠後繼續吃瓜?

內外交困

7.27筆者撰文《鳥瞰時局,準備入冬》中談到,7.17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同時現身東京,與日本簽署了日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日本和歐盟將分別取消94%和99%的對方進口商品關稅;7.25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訪造訪白宮,和美國總統川普共同宣布結束互相加征關稅,美歐和解指日可待。

日歐貿易佔據了這顆星球上40%的貿易額,零關稅已經鐵板釘釘;美歐規模更大,雖然零關稅協議尚未落地,但明眼人都知道以美歐的淵源和現狀那只是遲早的事。饒是如此,《環球時報》仍然發文怒斥報道這類消息的國內媒體,大意不外乎『美歐還沒簽署零關稅協議呢,境內媒體你瞎嘰歪什麼?』,緊張羞怒之情溢於言表。

是的,一旦美歐日零關稅協議大功告成,加上已經生效的美韓自貿協定,7.25又傳出另一則重磅新聞——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表示,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有望在未來數月達成久拖未決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中美貿易戰越來越糟糕的時刻,恍惚之間美歐日韓已經越走越近,恍惚之間WTO已經名存實亡了。

零關稅對於高度依賴關稅壁壘、高度依賴WTO出口創匯的國家來說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被徹底孤立。人家都去玩零關稅了,你受囿於龐大的行政開支和對外援助,對企業、對國民減稅卻舉步維艱,試問傳統玩法如何支撐得下去呢?內憂外困呵。

變通為用

唐代趙蕤寫了一篇經世致用之學《長短經》,通篇不外乎表達「窮則變,變則通」

眼見局勢嚴峻,除了輿論機器開足馬力宣講形勢一片大好,內里緊急展開自救。7月23日國務院緊急召開常務會議作出緊急決議「堅決出清殭屍企業,減少無效資金占用,繼續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機構及活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這條看起來籠統麻木的決議講的是什麼呢?就是文章開篇的金融理財產品跑路。

眾所周知,2017年以來,隨著廣義貨幣M2越來越洶湧澎湃,金融風險的堤壩那叫一個風高浪急,隨時可能決口,決口後呢?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為此,央行不得不重拳表外金融監管,大力推動去槓桿。但驟然緊縮帶來的後果相當嚴重。

2018年後,先是企業甚至上市公司債務違約頻頻,然後大量互聯網金融的高槓桿斷裂,大量P2P平台連環暴雷……之後呢,欠著一屁股債務的募資人倉皇奪路。問題是,跑路者順走的資金充其量九牛一毛,而大量客戶理財資金還沉澱在銀行。

4.27資管新規強化金融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彷彿為遭受理財損失的群體量身定做,僅僅是巧合嗎?呵呵。行文至此,記起了此前小圈子裡經常有學員提問的一個話題「老師,你說滬深A股市場是蒸發超印貨幣的鐵鍋,然而股價下跌後錢並沒有憑空消失呀?」是的,錢沒有消失不假,但卻從你的賬戶上轉移了,蒸發成了銀行的蒸餾水。客戶理財遭受損失是一個道理,你的損失成為了別人的利潤。

看到這裡估計傻子也會追問,客戶理財的損失,到底成為了誰的利潤呢?呵呵您別問我,筆者智商並不比你高,想破腦袋也一直沒想明白這個問題。筆者只是懵懂知道一點,對於欠債跑路的募資人來說,儘管從官方到民間齊聲追打,其實他們的處境是非常安全的。不妨說得再直白些,欠款通常是追不回來的。為什麼呢?

能把這個問題搞懂的,算是沒白枉費了筆者一番潑墨。如果還能看到更深一層的,那就令筆者刮目相看了。不繞彎子,7.23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另一層深意就是——

互聯網金融崩盤後募資人跑路,由此導致整個行業信譽掃地,試問此後還有誰敢再把資金投向互聯網金融、投向P2P?而不投向P2P投向哪裡呢?投向50萬元保底的銀行定存呀,投向銀行的低利率理財產品呀。當資金從民間重新流回銀行,重新被銀行放貸入市場,不是又補充了市場的流動性了嗎?這真是一盤很大的棋。

說了半天,有什麼可以提供佐證?7月20日晚間,銀保監會就《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聲明《辦法》與4.27資管新規保持一致,主要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提出了監管要求。具體是什麼要求呢?

實行分類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同時,重點來了哈,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什麼用意?

如此大幅降低銀行理財產品准入門檻,首先透出的是無奈,怎麼說?民間那點兒血汗錢,歷經高房價盤剝,歷經滬深A股收割,歷經互聯網金融跑路……已經所剩無多了,不得不大幅降低准入門檻;其次,將民間僅剩的一點流動性收歸國有,一方面為銀行所用補充市場流動性,另一方面呢,為下一步中美貿易戰惡化導致的出口下滑做準備。準備什麼?超發貨幣啟動內需,還記得2008年的4萬億嗎?

後記

7月29日,經濟觀察報發表文章《『阜興系』維權無門,正規私募實控人跑路定性難》。文中寫道,焦慮與激憤的情緒還在瀰漫……『阜興系』投資者仍然不知該向誰和如何維權,近一個月過去,相關監管方還沒有拿出統一的明確處理意見。

投資者眼見血汗錢即將風蕭蕭兮易水寒,求助於中基協、證券監管部門、公安部門……均未取得有效進展。7月中旬後,投資人湧向託管銀行尋求談判,要求託管行召開持有人大會、開展資產保全、披露私募基金複核報告、賬戶流水等材料。

7月13日,中基協出面回應稱,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無法正常履行職責的情況下,託管銀行要按照《基金法》和基金合同的約定,切實履行共同受託職責,通過召集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和保全基金財產等措施,盡最大可能維護投資者權益。

這讓投資人彷彿、依稀看到了一絲挽回損失的希望。但是,希望迅即化為了泡影。

7月23日,中銀協首席法律顧問卜祥瑞提出了四點異議:1、《基金法》並未規定銀行共同受託責任;2、依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託管銀行並不具備『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等法定職責;3、託管銀行依法依規不承擔『統一登記私募基金投資者情況』義務;4、商業銀行作為託管機構依法不承擔『保全基金財產』連帶責任。話語冰冷入骨,但態度和藹,外加有理有據。

估計聽到這番話,遭受理財損失者想把這個專家撕碎的衝動都有,但光恨有用嗎?截止筆者發稿前,憤怒、扯皮……還在繼續,這讓筆者更進一步印證了此前的判斷。在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時代,你唯一可以相信的,只有自己的見識和判斷。

『阿甘看天下

小朋友圈』天天更新,增補往期被刪文章,追蹤即時新聞焦點,群主一對一答疑,群友間交流互動。阿甘專心解惑,足下開卷有益,幸何如之!


推薦閱讀:

伯克希爾股東大會有感,談長江電力投資價值
同漲同跌,比特幣與美股命運相連?
量化隨機漫步
微交易是什麼?

TAG:金融監管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