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人體內發現美國轉基因成分純屬杜撰

專家:中國人體內發現美國轉基因成分純屬杜撰

6 人贊了文章

這幾日,微信上流傳著多個「10萬+」文章——《觸目驚心:中國平民體內發現美國轉基因的SCoAL基因!》《英國研究:中國人體內已出現轉基因作物中常見的基因,請當心下一代!》……這些文章的內容均大致相同,並被廣泛傳播。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生物學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姜韜告訴記者,這篇文章內容純屬杜撰,實屬「釣魚文」。

此次網路流傳的這些謠言貼指出,英國學術期刊《雪萊遺傳學通訊》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在對中國平民進行的基因組研究時,發現了轉基因作物中用來促進生長的基因Scoal。這種基因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文章還說:「記者特地探訪了遺傳學家維克多·斯坦因教授。斯坦因來自德國泰斯特羅莎醫學中心。」「斯坦因在對中國的志願者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後發現,超過半數的志願者中,其25號染色體上發現了名為『SCoAL』的基因。」

姜韜分析,這些文章內容很多,第一,先看核心的信息,第二,然後看其重點表述的邏輯,第三,再分析其推論或給出的觀點。

姜韜說,先看這個基因:有生物化學基礎的會感覺SCoAL很面熟,分解為S、CoA、L,結合文章提出的丁二酸,在生物化學裡則更多稱之為琥珀酸,按照酶分子命名法可以大致拼出:succinate-CoA ligase,讀作琥珀酸連接酶,有時連接酶也是合成酶,因此調整下就是succinate-CoA synthetase。

這個酶是有的,只要是有線粒體的生物都必須有這個酶及相應的基因。就是說不需要轉基因,不但我們的食物,而且我們人類都天然地有這個基因和對應的蛋白質分子。可見這個文章的作者是起碼有大學生物化學以上的相關知識水平。

姜韜說,再看他表述的邏輯,儘管題目很有迷惑性,但仔細閱讀,通篇沒有說這個基因是通過食用轉基因而到了人體內的。因此,他沒有惡意造謠,而是典型的惡作劇。

「還有,他在提及的丁二酸純品的化學性質,這個說法沒有生物學意義。比如,我們的基因化學成分就是DNA,而DNA上富含磷酸根,那是不是就說我們的基因有強烈腐蝕性?當然不是這樣。」姜韜說。

作者在「斯坦因教授曾向國內主管部門提議重視這一基因的危險性並對轉基因作物進行限制,然而對方對他的建議置若罔聞,並聲稱丁二酸是『人體正常的代謝產物,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沒有做相反議論,這也恰是正確的表述,儘管所謂有關部門回應未必是事實。

姜韜說,最後,看文章的議論和觀點部分,文風大變。經過搜索比對,確定是作者用移花接木的來自一個叫張宏良的人的反轉基因文章。這跟前面的SCoAL基因毫無關係。

除了目前被揭露出來的點之外,姜韜說,文中所說「北京進行研究工作的遺傳學家維克多·斯坦因教授」,對應victor Stein,則為電子遊戲里的瘋子科學家。

「人類有23對,46條染色體。按照由大到小命名到22號,然後是性染色體,X染色體和Y染色體,沒有25號染色體。所以,基本知識和邏輯清楚的讀者,看完這一句就清楚是釣魚文章。」姜韜說。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林敏告訴記者,對於該文章指出SCoAL基因能夠在人體內合成化學物質丁二酸,還指出研究表明丁二酸有較強的酸性和腐蝕性。

林敏說,丁二酸,又名琥珀酸。琥珀酸的營養補充食品形式是食品添加劑及膳食補充劑,並經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為食用安全。

所有生物,包括非轉基因作物,都會產生丁二酸。在轉基因作物中檢測到生命代謝活動產生的中間產物丁二酸,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推薦閱讀:

正印是學術之星
文學:無能的力量如何可能?——「文學這30年」三人談(下) - 學術中華
學術||賈乃亮的「中華田園寵妻症」
警惕對伊斯蘭的非學術言論
學術|連劭名:郭店楚簡《太一生水》與先秦哲學——《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4期

TAG:博士 | 學術 | 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