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回答「普通學生惹到社會大佬怎麼辦」一題的心歷路程

關於回答「普通學生惹到社會大佬怎麼辦」一題的心歷路程

來自專欄深圳心理11 人贊了文章

我是18年6月3號晚看到那道題的,距今剛好一周時間。最初打算走馬觀花的題卻因為下面的個別回答漸漸引起個人深思從而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整理了一篇回答。

斟字酌句思考了很久。

最開始想到的措施自然是建議該同學聯繫社會公益團體介入幫助他儘快走出困境。然而回答敲了不到一半就想到了之前的公益團體在幫助學生脫離校園霸凌案時遭遇地方學校阻礙的案例。何況公益團體畢竟財力物力人力有限,而一旦有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會失敗,我都會放棄這樣的措施。

後來反覆很久,我敲了「交易」這個可笑的措施。

一方面我苛責其他答主誘導未成年學生三觀不正,另一方面我卻又言辭鑿鑿的要求未成年學生去「威脅」「交易」「誘導」校方。利用網路輿論施壓。回答過後我也在刪除和保留之間反覆,究竟要不要讓這個答案存在下去。

網路暴力比校園霸凌的恐怖之處有過之而無不及。波及面太廣,不單單校方會受到苛責,施暴的學生同樣會被牽連,從校園霸凌的圈子走向網路暴力的圈子。從施暴變為受害,同為未成年的他們又是否能承受的了?

這種不是辦法的辦法在我的那篇回答之下受到了很多知友的贊同。這才是我感到最恐懼的地方,針對校園霸凌案。真的沒有什麼溫和的解決途徑了么?

我們總容易太偏執的把校園霸凌案的責任方歸給學校,卻恰恰忽視了家長在其中的作用。我在回答里也講過,很多家長總以為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小打小鬧。事實是他們不願意了解還是不敢了解?

擔心一朝知道真相的自己眼淚落下來?

很多家長在孩子從小的教育過程中缺乏「理解」兩個字,只單純的強調「滿足」。小孩兒三五歲的時候,看到什麼想買什麼,父母從來不會設身處地去思考小孩兒為什麼會做出這種需求,大多數父母都是越過了思考直接選擇了「滿足」或「不滿足」。要麼買,要麼不買。

從來不會在「滿足」和「不滿足」之後再和孩子做深切的交流。

那麼在小孩兒眼裡的父母會是什麼形象?不願意走進自己的內心,只是單純的敷衍自己的偏好。後果是什麼?

越來越多的小孩兒產生了「幹嘛要講給爸爸媽媽聽,反正他們也不會懂。」

大人為了掩飾這種尷尬,創造了代溝這個詞來挽回僅剩的顏面。卻從來沒有思考過為什麼會產生代溝,這並不是單方面的原因是么。

當校園暴力產生,校方和家長開始例行的扯皮行動,給孩子又造成什麼樣的誤解?本以為會幫助自己的正義最終還是選擇了內鬥。

我不願意想像剛遭受完校園霸凌的學生又眼睜睜的看著校方和家長鬥毆是什麼樣的場景。

我不願意想像一個不滿十八歲的少年該如何面對那樣的場面。

我只怕他們從此一蹶不振。

看不到正義的曙光。

我也是從別的答主的回答里看到了校園霸凌逼迫學生吃衛生巾這種行為是否能規劃在某些家長的小打小鬧之中。

其他還沒有爆料的行徑又當如何駭人聽聞。

肉體受到的創傷可以復原,心理創傷如何復原

孩子受到校園暴力之後不聞不問,患上心理疾病反責孩子矯情。

這些切切實實反應在現實中的問題赤裸裸的暴露了校園霸凌不單單是校方的問題,家長也脫離不了干係。

指望知乎的答主能解決什麼困難?

心有餘而力不足就已經直白的概括了一切。

我不知道下次被戳出陽光下的校園霸凌案會在何時何地。

我只知道。

除了無端端的憤怒已別無他法。


推薦閱讀:

就這樣被孤立了?
如何有效解決職場上的人際衝突
如何化解職場人際衝突
如何謀殺舍友

TAG:校園暴力 | 大學 | 人際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