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拒絕了百萬年薪,只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他拒絕了百萬年薪,只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來自專欄另維33 人贊了文章

本文選自另維新書《每一天夢想練習》。

總有一些人,活得像行走的勵志書。

年紀輕輕,履歷亮瞎一片群眾。

01.

老楊是我爸同事的兒子,和我同學十八年,上大學才分開。

老楊還是小楊的時候,每年數學奧賽有二三十個保送清華北大的名額,老楊鄂西北第一名,清華北大追到襄樊來當面爭搶。

有一個故事廣為流傳。

奧數九月考試。

彼時高三開學,數學老師張老得了一本習題,1300多頁,交給得意門生老楊。

「時間不多了,你現在的首要任務是調整心態,這些題你拿去隨便翻翻。」

大約三周後,美術老師捉上課走神的,捉到老楊,沒收了他手裡的東西,扔給張老:

「你看你帶的好學生,上我的課都要做數學題!」

張老一看,驚呆了。

後來每次動員大會,這件事都是保留節目,張老每每說起,無不雙手顫抖,神情激動。

「我把那題集拿起來一翻,震驚不已啊!三周不到,差不多都做完了啊!我一題也沒布置,人家自己做完了!1300多頁哪!這麼厚!足足這麼厚啊!——連老師我都慚愧不已啊!

「娃們,如果你們都能這麼努力,這麼刻苦,我打包票,你們全都能上清華北大!」

老楊喜獲外號1300。

你一提這茬兒,他立馬臉紅,擺手表示很慚愧。

他說:我就一個愛好,坐那兒想想數學題,我也不需要誰來給我頒個獎。

眾人正被高考數學折磨得要吐,紛紛豎起大拇指:這個裝法我們給滿分!

02.

老楊輕鬆保送北大數學系,校長親手獎勵現金10000塊,全校師生在升旗儀式上鼓掌。

兒子提前一年脫離高考苦海,老楊媽喜笑顏開,要帶老楊出去玩。

老楊說:「去哪兒玩?我就在最好玩的地方。」

數學奧賽,可不僅僅是保送清華北大而已。

有名校保送名額的,一個省能考出二三十個,但只有前八名能去北京參加冬令營。

在大家剛剛展開總複習的高三伊始,全國各省的數學尖子們,正在北京的冬令營里暗無天日考數學。

連考幾天,考出全國前三十名,組成國家集訓隊。

再淘汰,淘汰到只剩六個,組成國家隊。

國家隊出征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

老楊國家集訓隊排位第十三,人生第一次因為數學不夠好被淘汰,失落了好久。

老楊和北大簽約之後,清華姍姍來遲。

那一年,四中奧數兩個全省一等獎——老楊和圓眼睛蘑菇頭的小楊林。

小楊林惜敗保送生考試,只剩高考一條路。

清華說,如果老楊願意撕票北大,來清華數學系,我們給小楊林降60分錄取。

清華的錄取線減60分,對小楊林來說,就是保送了。

那一天,小楊林全家、老楊和各種年級主任班主任站了一屋子,老楊父母拒絕出席。

老楊暗戀小楊林,老師還沒開始遊說,老楊說:「我願意。」

小楊林站起來說:「我不願意。」

小楊林回到教室,傳字條給老楊:我不需要你把翅膀折下來插在我身上,我自己考得上。

老楊更喜歡小楊林了。

小楊林裸考上北大數學系。

他們大一確定關係,本科畢業又一起考上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數學博士。

老楊就這樣,成績好成了四中好幾屆人的傳奇。

可是後來,我失望的是,他們越活越默默無聞。

03.

老楊和小楊林在美國結婚了,裸婚。

同學會,別人都鉚足了勁兒盛裝打扮,老楊和小楊林穿得跟高中時代沒什麼兩樣。

尤其是老楊,十年過去了,市面上的眼鏡紛紛走時尚路線了,他還是那副沒有款式可言的方片帶框鏡,襯得十分窮酸。

聚會的餐廳是當年的年級倒數胖二開的,眾人圍著他敬酒,一口一個老總好。

胖二對1300頁題記憶猶新,抓著老楊敬酒,非要問年級第一現在一個月多少錢。

老楊說:「2000多,夠吃夠喝夠生活。」

胖二擺手道:「那是你不懂生活。」

我忍不住:「人家老楊是拿過谷歌總部的offer的,給人工智慧寫演算法,底薪加股票25萬,合人民幣160多萬——是小楊林為了他能追求夢想,專心做數學研究,做主讓他放棄的——成績好的世界你懂個屁!」

一桌人哈哈大笑過去了。

老楊在神壇的日子的確一去不復返了。

沒有家長擰著自家小孩的耳朵,要求他向老楊學習了。

連老楊媽見到我,也不再安慰「成績不好沒關係,將來也能有出息」。

老人家直跟我感嘆:原來孩子成績太好最糟心,你搞不懂他成天都在想什麼,還說不過他,管不住他。

她不停問我,那個谷什麼歌還能去嗎?

我怎麼知道。

我去看過老楊。

他在大農村學校的一棟破樓里,有一間塞不了幾個人的小辦公室。

窗子很小,跟監獄一樣。

裡頭有一個書架,兩面牆。牆上都掛著大白板,上面寫滿字母和公式。

來自各國的本科生排著隊問問題,屋裡站不下,就站在門外抻長脖子。

像這樣的「上班」,老楊一周四小時,其他時間全部小門緊鎖,對著各種字母公式思索數學動機理論。

思考到午飯時間,他就拿出小楊林裝的餐盒去微波爐里轉一圈,端回辦公室邊吃邊思索。

午餐都很簡單,一半白飯一半白菜,或者白菜粉條、白菜排骨。

二十六歲了,身上穿的還是高中那件外套。

我說:「你這是要拿菲爾茲獎[數學沒有諾貝爾獎(傳說因為諾貝爾的情敵是數學家),菲爾茲獎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只頒給四十歲以下的數學家。電影《心靈捕手》里花了很多筆墨描述這個獎]的節奏啊!」

老楊笑:「那都是要天賦的。」

我說:「你還不夠有天賦?」

他說:「人外有人,我高中就知道了。我這輩子最多就是這數學系裡的普通一員吧。」

我說:「沒關係,你還年輕,還有很多其他的好出路!」

老楊搖搖頭。

他說:「我就這一個愛好,坐這兒琢磨數學,我也不想誰來給我頒個獎。」

這話隔了十年再聽,我才聽明白。

04.

我們都有渴望得到的東西。

有些人認為,人的慾望無止境,比如女人買了一支口紅,她一定還會遇見下一支想買的口紅。所以這世上沒有終極的滿足。

這些人追求錯了。

終極的滿足,不在短暫的慾望里。

西方心理學有個著名的「恐懼管理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它說人最根本的恐懼,是對死亡的恐懼。

人所有的焦慮、不安,害怕死前沒有把世界看完,擔心沒有趁年輕拼盡全力,抗拒還沒遇見愛情就老了……歸根結底,都是對「人固有一死」的恐懼。

怎麼解決這根本恐懼呢?

起先人們追求長生不老,失敗。

現在,心理學研究出了解藥——創造比我們活得更久的東西,作為我們的延伸[Extended self,延伸的自我],在我們死後替我們活下去。

比如我們歸屬的集體、我們信仰的宗教、我們創造的價值永遠活著,便是一部分的我們永遠活著。

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賦予生命目的,每一天都像向日葵朝向太陽一樣,充滿方向,是人類能活出的最好樣子。

它治癒我們的根本恐懼。

這意義,可以是一份愛情、一份事業,它是什麼形式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鍾愛它,我們因為靠近它感到幸福,不論結果。

這裡就是「慾望」和「一生所愛」的區別了。

慾望實現了,我們感到空虛。

而一生所愛,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它給予我們歸屬感,讓我們感到生命有意義,使我們不再懼怕死亡。

我們為每天起床能做這件事,感到由衷的幸運。

漫漫長夜,孤獨和寂寞,只要是為它,都有趣。

「成功就是用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他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還爭取到了把喜歡當事業的權利。

哪裡還有更好的活法?

所以,成績好給老楊最好的東西,不是年薪160萬,是對160萬說不的權利。選擇生活的權利。

老楊的幸運,不在於小小年紀就成績好,而在於他的一生所愛是數學,上小學就碰到了。

而我們其他人,可能需要找遍千山萬水,才能找到。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在找到之前認命。

對自己說,一定會有那樣一個人、一份事業,讓我感激今天所有的堅持和努力。

而不是餘生就這樣算了吧。

十幾歲偷懶。算了吧,還小嘛。

二十幾歲迷茫。算了吧,周圍人都這樣。

四十歲沒有足夠的積累施展拳腳,睜眼閉眼都是中年危機。算了吧,不小了,世界已經是年輕人的了,還是想想怎麼養老吧。

六十歲,我這一生有什麼獨一無二的地方嗎?沒有。算了吧,絕大多數人都是註定平凡的,平凡最可貴。

…………

人活一輩子,到死都不知道自己鍾愛什麼,天賦在哪兒,極限在哪兒。

多可惜啊。

其實只要一句「我不妥協」,一聲「我一定要找到自己的領地」,一次瀕臨放棄時的堅持,就很可能為生命開啟一片嶄新的天地。

05.

積奇就是這樣一個人。

他是1989年出生的安徽男孩子,長得痞痞的,初中時好打架,早早退了學。

父母急壞了,送他去學廚師,學開挖掘機,讀高中……全都行不通。

他每天在理髮店裡折騰自己的頭髮,今天燙明天染。理髮店裡招學徒,他看著好玩,跟著學。

他說:我第一次理出客人滿意的頭髮,人家笑容滿面感謝我的時候,我就知道,我這輩子是個理髮師。

積奇學了手藝,十五歲隻身一人來北京。

發現自己那點三腳貓功夫在北京不夠用,於是研究別人都在哪裡學手藝。

上海,香港,日本,韓國。

他定了目標,給自己存進修基金。學費20000塊,存夠就請假走一趟。

平日里的吃穿住行?

能花1塊錢,堅決不花1塊2。

我問過好多次他那些年的日子。

我說:「不覺得辛苦嗎?怎麼堅持下來的啊。」

他說:「現在想想挺辛苦的,但當時真的挺開心的。

「當時什麼別的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一定要去日本進修,每天睡覺都想,睜開眼繼續想,幹什麼都想——我跟你說哦,人要是想要什麼能想到我當時那個程度,那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每攢下一毛錢,就覺得離聖地更近一步,心裡那個甜啊,嘖嘖,比吃什麼蜜都甜!」

積奇今年二十九歲,理髮十四年,從北京路邊25塊錢的理髮小學徒,變成了三里屯兩家造型中心的台柱子,男頭女頭都是380塊動剪刀,還很難約。

因為他一個人每年平均營業額超過100萬,總給人剪380塊的基礎頭,虧本。

如今的他,今天在廣州參加亞洲造型大賽,明天又去日本進修了……約他理髮,還要先打聽他的行程。

功成名就的理髮師了吧。

可以旅遊,吃吃喝喝,享受生活了吧。

沒有,他只比以前更忙了。

有時候我在西雅圖問他頭髮怎麼打理,他那邊是深夜一點,我想等他睡醒上班後,有空的時候說說的,他卻永遠秒回。

我十分不好意思,他卻很興奮。

他說理髮師本來就是越了解客人,越能設計出適合他們的髮型,謝謝我讓他接觸得更多。

他說:「一點小忙不足掛齒,回頭讓我截圖發個朋友圈就行。」

朋友圈發出來,原來他同時在解答五六個男男女女的打理問題。

他白天在店裡剪一天頭,入夜了還微信教學到深夜兩點。

還感恩老天讓他成為一名理髮師,讓客人需要他,讓他起床和熬夜都有目的,白天黑夜都感到幸福。

積奇過生日,我想送他一把理髮刀,記了他愛逛的剪刀店。

打開一看,吐血了。

一把剪刀7800塊。

他給我理髮的時候,手邊有整整三箱剪刀。

他說:「剪刀之間差別很大的,不好的剪刀剪頭髮,頭髮會分叉。」

我說:「你拿78、780還是7800的剪刀剪我的頭髮,我是分不出區別的,即使分叉,我也不會覺得是你剪刀的問題。」

我的言外之意,他已經是很好的理髮師了,好到一定程度,是不會再加分的,因為外人看不懂。

他這個和老楊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居然說出了一模一樣的答案。

「我知道剪刀之間的差別,就願意投資,不圖你給我發獎盃。我這個人就這點愛好。」

人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並且勇敢追求到它真好。

無論在考試卷上,他是差生還是優生,找到屬於自己的領地之後,他都會變成發光體。

人最大的快樂,源於他知道自己在為了什麼過這一生。

06.

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這句話分三部分。

首先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其次要有追逐它的勇氣,追到了,還需要一生不渝的毅力。

太難了。

我見過這樣一個人。

我的稅法教授,Bill Resler。

我認識他的時候二十二歲,他八十二歲。

如果英語里有老頑童這個詞,那一定就是R教授本人。

他老得所有的毛都快掉沒了,腦子卻還很清晰。教五門課。

別人一門課教五個班,圖省事;他五門課各教一個班,圖好玩。

沒有一門課帶課本,全憑一張嘴,複雜的美國稅法被他說得跟評書一樣清晰有趣。

連作業大都是自己改。

沒有課的時候,他一個大學終身教授兼系主任,像高中老師一樣,每天坐在辦公室里,從早上八點開始,改作業,等學生去問問題。

只要是稅法,他什麼都知道。

不問稅法,問他關於人生的疑惑,他也樂於傾聽和分享。

我最喜歡聽他講故事,一整個學期,每天早上八點去他辦公室坐坐。

我坐在他旁邊,看著他老得挪動都困難,還兢兢業業上班,看不下去。

我知道他不缺錢。

小半個世紀前的越戰,美國強制徵兵,只有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可以免兵役。

他為了不上前線,考上紐約最好的稅法系——紐約大學。年輕時是紐約最著名的稅法律師之一,還以永遠不穿西服聞名華爾街。

他歸隱西雅圖之後,女兒們分別在華爾街做高管,在MIT任數學教授。

他一定是富裕的。

可我眼前的他,穿一件破T恤,坐在亂糟糟的書堆里批改本科生的作業,從早到晚。

太辛苦了。

我看得心疼。

我說:「教授,您都八十二了,怎麼不退休出去享受生活呢,學校里壓力多大呀!」

他說:「我退休過,太無聊了,就回來了。」

我這個用雙腳丈量過世界的旅行體驗師坐不住了。

「這世界很大啊,不只有北美,還有神秘的東南亞、崛起的中國、狂野的南非,還有南極!南極現在100000人民幣就能去了!您可以去環遊世界,現在特別流行退休老人坐游輪環遊世界,享受一下年輕時的奮鬥成果,還不累。您這樣又上課又坐辦公室,太辛苦了。」

他咯咯笑了一下,指指屁股下面的舊椅子。

「世界是很大,但我知道我最享受的地方是這兒之後,什麼別處都不想去。」

我這才知道,這間辦公室,是他走遍世界之後的平安喜樂。

我還是好奇:「那您打算什麼時候退休呀?」

他在改作業,蒼老的輪廓被百葉窗散入的陽光鍍了一層光。

他說了一句我一輩子也忘不了的話。

他說得那麼清清淡淡。

他說:「I retire when I die.」

我死了就退休了。

07.

2017年2月,我環航太平洋回來,迫不及待去給R教授講他講過的大溪地。

照片還沒洗給他,先在新聞上看到了他的訃告。

我說:「不可能,我上周還在他辦公室聊天!教授一切正常!」

他們說:「他是忽然倒在辦公室里的,沒有人發現。」

學生去問問題,來了好幾趟敲門都沒人應,覺得奇怪,撞開了門叫來了人,才急匆匆搶救他。

搶救了一天一夜,醫生宣告他死亡,享年八十五歲。

其實他身體一直不太好。

教我的前一學期,他突然倒在課堂上,中風了。

是學生們七手八腳,一邊緊急施救一邊叫救護車。

搶救成功後,他天天和醫生鬥智斗勇,鬧著要出院,沒幾周就返校上課。

女兒們何嘗不想爸爸住在療養院里享受,老頑童太任性,根本不肯去別的地方。

關於R教授德高望重的傳言很多。

有人說美國上百年的稅法和稅案,全在他的腦子裡,一條不漏。

西雅圖四大的專家們遇到難題,集全稅務部智慧都無解,就會來找他詢問思考方向。

他的研究生課上的演講嘉賓,四大合伙人、世界五百強CFO輪流上陣,全是他的學生。

Foster商學院稅務系聞名全美國,他一個人托起了一半名聲。

…………

這些傳言加起來,都不如我親眼所見。

商學院拿了最大的禮堂給R教授開追悼會。

周六,兩個小時,禮堂所有能站能坐的地方全滿了,門外也站滿了。

黑壓壓的西裝,密密麻麻,各個年齡的商學院人都從世界各地飛來了,他們許多已經長成了1000美元一小時的商界精英。

大家擁擠在一起,人頭攢動。

他們當天來當天走,全都妝容素槁,表情凝重,一身莊嚴的黑。

那一天連機場都在緊張打聽,究竟是出什麼事了。

是這樣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這樣的一輩子。

他這一輩子,把他熱愛的稅法鑽研得透透徹徹。

不圖聲名、金錢、地位,只為自己歡喜。

而世俗的榮譽,一樣也沒有虧待他。

08.

幾個月後,我去找老師(advisor)為下學期選課。

課程表打開,好幾門稅法還寫著任課教授Bill Resler。

清冷的晌午,我和老師同時靜默。

許久他嘆了一口氣。

他說:「We should probably change that.」

——唉,我們大概要換掉這個名字了。

我想起三年前他那句輕飄飄的「我死了就退休了」,忽然恍惚了一下。

我們都說得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是最好的一生,卻很難窺見它的模樣。

原來就是這樣的。

因為心中有所愛,因為一直把這份愛握在手中,因為每一天都在圍繞它用力活著。

生也坦然,死也坦然。

人總是要死的。

如若我固有一死,能像他那樣死去,真值得我付出一生。

09.

用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是怎樣的感覺?

生得盡興。

死得無憾。

後記.

我去年回襄樊四中做講座,有個叫勝男的小姑娘,拿了一篇列印的高考狀元採訪,哭哭啼啼找我。

高考狀元被問學習經驗,大聲答:「我高三下學期的時候已經找不到題做了,我做完了市面上所有的題!」

小勝男把文章貼在課桌上,激勵自己,激勵了一年,還在哭。

「另維學姐,我也想那麼刻苦,可是怎麼做都做不到啊,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我對她說:「那些能做完所有題的人,一定是因為愛。而你如果不愛,就不需要做完所有的題,你讓成績把你帶去想去的地方,找到你的熱愛,自然而然就會爆發出現在連想也不敢想的巨大能量的。」

我如今愛在微博直播日常。

常有人問我:「另維學姐,我看你每天下課就去圖書館自習,自習到十一二點回寢室還能寫文章,羨慕你的毅力!你可以教教我你怎麼做到每天自律的嗎?」

我這才意識到,原來這就叫自律。

我喜歡學心理學,喜歡上課,喜歡在課後多學一些,喜歡把學到的嚼碎,寫成文章輸出出去。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玩的事。

圖開心的人做令他開心的事,不需要自我管理,更不是在磨鍊意志。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在用喜歡的方式過一生,現在定論還為時尚早。

我只知道,老楊從小一學數學就開心,我從小靠挨打苦哈哈學數學,一度以為自己不配擁有老楊的快樂。

後來我考上大學,遇見心理學,一下子就懂了老楊那句話。

每個人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意義感,它可能不同,但一定有。

只看他有沒有幸運碰到。

如果碰不到,有沒有毅力找到?

許多人沒找到,甚至沒找,也能不明不白地把一生過完。

我希望你不要放棄。

找下去。

一定會找到。

-END-

文/另維

圖片來自網路

另維新書《每一天夢想練習》正在熱銷。

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只要你勇敢堅持。

點擊下方文字可直接購買新書:

另維《每一天夢想練習》


推薦閱讀:

003數據中的國人收入差距-如今IT業稱王
編劇和作家有什麼區別?編劇的待遇和收入怎麼樣?
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調查
張紅宇:如何運用綜合措施增加農民收入
今明年小心破財,後年財運轉好,收入增加的生肖

TAG:收入 | 職場 | 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