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年,彈性最高的行業

未來3年,彈性最高的行業

來自專欄黑熊愛折騰9 人贊了文章

黑熊/文

前段時間,聽到一位年輕的小夥子向一位投資界的老前輩進行諮詢:「請問您,是怎麼做風控的?「

投資界老前輩低頭,笑著著說:「那就是,選行業「

「就這麼簡單?選行業,就行了?「

前輩說:「如果你行業,都選擇錯了的話。所有風控都是錯的嘛。因為你」大方向「都選錯了。」

這句話,給我印象很深。

是的,回看2017年一整年,如果,你的資金是投資在釀酒,食品飲料,家電行業的話,收益那絕對的是名列前茅。

家電指數(2017年至今,漲幅40%)

釀酒指數(2017年至今漲幅90%)

額,不過,對我來說,那都是過去式了。

如果這個時候,讓我再把資金放到這些地方,我心裡還是有些發虛的。因為,我有「恐高症」。

對於這些近段時間漲幅巨大的公司的股票。我只會欣賞,而不會去參與。

相較於「追高」,我更喜歡尋找,現在還爬在地底下,但是未來彈性巨大的行業。

毫無疑問,那必定是——券商行業。

我不是僅僅「看好」這個行業。而是深度參與了這個行業。

因為,在我看來,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機會。如果只是「小倉位「去玩玩,今後我一定會後悔。(但是,你和我不一樣哦,別學我)

簡單的說說邏輯吧。

第一點:券商行業,是一個大起大落的行業,這一點,是大家對這個行業長久以來的看法。其實這是完全正確的。

因為,券商的收入來源是絕大一部分是來自於「經紀業務「,簡單來說,就是你到證券公司去開戶,然後買賣股票,無論虧損或盈利,只要交易了,證券公司就要收取手續費。

這就是,證券公司的頭等收入來源。

額~不過,那是以前啦。

現在的券商,盈利結構正在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

以華泰證券為例(營收結構)

看看看,從2013年開始,證券公司的盈利點,從純碎「收過路費」的經紀業務。慢慢的過渡到了「自營業務」和「信用業務」(例如融資融券等)。

也就是說,從「看天吃飯「的行業,轉向了「看實力吃飯」的行業。當然,「看天」(大環境景氣度)的成分還是有的,不過,逐漸變得沒那麼那麼的重要了。(但,還是挺重要的)

可能有朋友會疑惑,這個「盈利結構「的轉變,有什麼意義呢?

因為,盈利能力決定著長期股價的趨勢。

而券商行業的,一直以來,股價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於這個行業的「盈利」是大起大落的。

現在好了,「盈利結構」發生改變,這對股價的走勢,也有了一個最最底層的基礎。

第二點:股價超跌,估值水平處於歷史極限區域。

2010年到2018年6月,券商板塊PB

因為券商行業的特殊性,也就是「盈利」大起大落。所以這個行業不是用市盈率(PE)進行估值,而是用市凈率(PB)進行估值的。

(插播一下:因為金融行業,其中包括「券商,保險,銀行,,信託」這類公司手上的資產更多的是金融資產,相比較於固定資產,金融資產有更加高效和公平的定價。所以,用市凈率(PB)來看估值水平,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券商行業,從歷史數據看,市凈率水平區間在1.5~5之間。而目前的券商行業的整體市凈率水平則是在1.2左右。還幾個券商(海通,東吳,東北,國元)已經跌破凈資產。這在歷史上,是很罕見的。

股價的情況,往往反應著大眾的情緒偏好。

此時,券商行業的股價低迷,也反應了,大眾對整個券商板塊的失望和不看好。

嗯,換句話說,機會這個時候,就來了。

當然,這個時候介入,是不是「最低點」呢?

當然不是。

最低點,應該是0點。嘿嘿~

我從來不期望於買在最低點,我只是試圖買在底部區域,然後,買定離手,如果可以,不斷加倉。

因為,時間會把你帶到你想去的地方。

體會一下,下面這張圖。

嗯,挺美的。

上證指數與證券指數疊加

橡樹資本的霍華德馬克斯說過:「未來雖不可知,但你可以努力去了解目前身處何處。」

我的理解是。「股價未來繼續走低,還是爆漲。這是沒有人可預知的。但是,市場的重心,是高估區域還是低估區域,你可以努力去了解,並做好準備。剩下的交給時間吧。」

PS:一個行業盈利改善,現在股價卻向下。想想今後會怎麼走?


推薦閱讀:

繼續教育《金融結算業務》第二部分(徐文彬老師主講)
誠瑞解盤:5.4黃金晚間非農來臨,單子解鎖的時機已到!
金融名詞解釋大全!

TAG:金融 | 股票市場 | 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