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原創】佛家:因果報應

50、【原創】佛家:因果報應

來自專欄道德與幸福的同一性(德福一致)1 人贊了文章

佛家:因果報應

由佛教的道德哲學體系看來,道德與幸福的同一性是通過因果報應和靈魂不滅來解釋和解決的。因果報應包含五個環節:業(業力)、因(根本原因)、緣(條件)、果(結果)、報(報應)。業指人身心的一切活動,對整個人生具有決定性影響;業即是因,因即事物的本原;緣,是事物轉化的條件;因緣和合,才會產生相應的結果和報應。……根據業因的不同、業力的大小和緣的作用水平,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報應。由於有因必有果,然而對人的今生而言,行善事卻得惡的果報,做惡事卻享有善的果報,因此,因果報應規律的必然完整實現要肯定人的靈魂不朽,這樣才能圓滿、圓融地解決善惡報應的難題。此理論便是佛教的「三世二重因果」說,善惡報應通過三世來達成,「若有故作業,我說彼必受報,或現世受,或後世受」(《中阿含經》),強調善惡完全自造,禍福完全自受,只是報的快慢和輕重不同。既然善惡禍福純由自己自造自受,那麼,善惡禍福的轉化也由自己決定。雖然前世的業力決定著今世的惡果惡報,但是通過自身起善念、行善事、積善德,可以改變今世的緣,而今世緣的改變會影響乃至轉化前世的業因,好的因緣和合必然產生善的福果福報。

引自:《道德與幸福同一性的精神哲學研究》開題報告,東南大學,2012年。

敬請注意:版權為東南大學所有,引用轉載請註明出處。

進一步的思考請參看:道德與幸福之間有無一致性(德福一致)?

請批評指正!謝謝!

(2018.7.12)

推薦閱讀:

道德經雜談之四十五 清靜經
道德經講義79:《左契章》
老子道德經 下篇
《道德經》智慧的現代轉換 上

TAG:佛教 | 道德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