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穿越故宮

(2014-11-22 07:59:28)

從天安門(原承天門)右邊門洞步出,抬頭一看,是「端門」,建築結構同天安門一樣。端門是明清皇城的正門,面南。端門後面是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中和門、保和殿等,都在一條軸線上。以太和殿為界,前面是舉辦盛大典禮和上朝的地方,後面是皇上處理日常朝政和后妃居住的地方。故宮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起來的皇城,歷經明清兩個朝代24個皇帝。說白了,紫禁城也就是中國的一個村莊而已,住著朱、愛新覺羅兩姓居民,是中國最富有、權力最高的村莊。秋陽艷艷,從端門開始參觀,走馬觀花,南進北出,穿越皇城,不知不覺耗費了3個小時。

端門。端者,開端也,紫禁城第一道門。主要功能是存放皇帝各種儀仗用品的地方。

午門。俗稱「五鳳樓」,宏偉的一組建築,環抱一個方形廣場。午門是皇帝下詔書的地方。每逢宣讀皇帝聖旨、頒發年曆書,文武百官齊集午門廣場聽旨:皇帝詔日......皇帝處罰大臣「廷杖」也在這裡,但民間或電視劇里「推出午門斬首」,純屬杜撰,不合史實。午門下,老外們步履匆匆,絲毫沒有停下來聽詔書的意思。

太和殿。俗稱「金鸞殿」。中國最大的木結構殿宇。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如皇帝登基、大婚、冊立皇后,以及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節,皇帝都要在這裡接受文武百官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金鑾殿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地面鋪有4718快金磚(蘇州燒制)。最具象徵意義的是殿內的御用寶座,歷代皇帝坐著它統治華夏大地。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洪憲王朝」登基時,改用特製的「龍椅」,將御用寶座撤下。1947年,故宮決定撤下袁世凱的「龍椅」,換回曆代皇帝使用的御用寶座,「龍椅」搬走了,但御用寶座沒找到。直到1959年,在一處雜亂的庫房裡找到,修葺一新後放回太和殿。

上圖太和殿,人流如織。下圖是中和殿。建築結構與太和殿不同,但外形內飾都很豪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在這裡休息和演習禮儀。

中和殿匾額「允執厥中」,乾隆御筆。語出《書大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意即言行要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乾隆喜愛書法,御筆較多。

養性殿。此殿為寧壽宮主體建築之一,乾隆帝為自己退位後居住而建,雍正帝以後,皇帝處理政務的主要辦公場所;慈禧曾在此用早、晚膳。養性殿語出《孟子》:「存其心養其性以事天」。裝飾豪華,有精美的彩繪壁畫。

衍祺門、古華軒,是乾隆花園(又稱寧壽宮花園)第一進院落的主體建築,「古華軒」木匾為乾隆帝御筆。

交泰殿內,乾隆帝御書「無為」匾。

交泰殿內,屋頂繪有「盤龍銜珠藻井」,富麗堂皇。

殿內陳列的高大木製座鐘

殿內陳列的金珠瑪瑙帽

門前有隻喻意長壽平安的精美鹿瓶雕塑。鹿瓶造型獨特,保存完好。相比之下,頤和園那隻鹿比較陳舊,而且鹿背上的花瓶不見了。終於在故宮看見了一隻完整的鹿瓶造型。

即將步出故宮北門,忽見屋角陰影處有一身著清服的女子,手捧線裝書低聲吟誦。舉起相機咔擦一聲,卻見一口廢棄的水井,人影不見了。抬頭一看,見屋檐黑影下光線泛紅,現「珍妃」二字,鬧鬼了!慌忙轉身出門,離開紫禁城。分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穿越辛巴威
我用一雙眼睛,穿越我的嚮往
愛因斯坦去世前被迫銷毀所有的手稿,導致人類「穿越夢」延遲無數年
[一生無悵]第一章

TAG:北京 | 北京故宮 | 穿越 | 故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