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十大煩惱,您遇到過幾個?

當教師難,當教師苦,當老師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煩惱。近日,有網友整理了教師的十大痛苦,職稱評定之痛,應試教育之痛,業務繁重之痛……很多痛苦,正戳到很多老師們的「痛點」。

今天,小編把這些痛處一一羅列出來,請各位老師看看,你遇到過這樣的煩惱和痛苦沒有?你覺得應該怎麼樣來解決這些煩惱和痛苦?面對這些痛苦,我們需要社會為我們做些什麼?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其實,不只是教師,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煩惱和痛苦。很多時候,很多煩惱,需要我們自己去克服,去尋找解決之道。畢竟,世上沒有走不通的路。當老師還是有很多幸福、快樂蘊含其中,要善於化困難為動力,化煩惱為快樂。

一、職稱評定——教師一生的痛任職期年度考核表、學歷證書、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證書、民主測評匯總表、送審代表作原件……廈門市某重點中學初三語文教師劉飛(化名)最近瘦了不少,為了參評「中一職稱」,他已經「奮戰」了半個多月。劉飛現在每天抄寫教案就要熬到晚上十一點多,連備課都顧不上了。

職稱關係到教師的工資和名聲,所以大多數人看的相當重。每到職稱評定季,很多人都充滿擔心,幾分之差,甚至都可以破壞老師間原本和諧的關係。一些人忙著托關係、說好話、陪笑臉。有的還要花錢買文章發表。職稱評定對很多老師不是促進,反而成了花錢費力的負擔。

職稱評定應是促進教師工作的一種舉措,應讓教師高興,但現在卻成了教師的痛。

鎮痛劑: 其實,有關教師職稱不合理的議論在近幾年已經受到了各地有關部門的關注。對此,一些地區紛紛推出相應的措施推進職稱改革。例如淮南市就放寬了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的評定,由以往的每年10個名額擴充至每年93個名額,給予老師們更多的機會;浙江省也提高了高級教師職稱比例;更是有人向政府部門建言廢除職稱制。在這種狀況下,相信老師們的職稱之痛會有所緩解。

二、業務培訓——理想的肥皂泡湯老師是蚌埠市某中學的英語(課程)教師,暑假的第三天,其就在QQ簽名上寫道:「各種培訓鋪天蓋地來了。」從教七年,湯老師參加過不計其數的培訓。「第一次接受培訓時還很新鮮,現在感覺習慣了,暑期若是不培訓了反而不適應了」。各種名目的業務培訓不僅佔用老師們的假期生活,更有甚者,干擾到了老師們正常的工作。

國家出台了骨幹教師培訓大計劃,地方教育機構也組織形式多樣的培訓,諸如「某某工程」、「某某計劃」,但是很多培訓往往流於形式,未必符合實際。很多老師在忙碌完了上課、備課、看作業外,即使到寒暑假休息時間,還要參加各種培訓,發夠多少篇教研文,記夠多少頁學習筆記,否則,規定時間的培訓完成不了,繼續教育證上大章就蓋不了,可能會影響下一步的評模、進職稱等。而對實際的教育教學,倒未必會有很多促進。

鎮痛劑: 對教師進行業務培訓,旨在提升教師的執教水平、自身修養,本是好事一樁。但「好事」的效果是否能夠奏效,還取決於實施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培訓能夠更有針對性、更能滿足教師需求,而並非走程序的「假」、「大」、「空」,那麼相信老師們也不會再將培訓當作一種負擔了。

三、人事制度——讓很多教師懷才不遇「在一個學校裡面,責任感強的多幹事,虛滑的少幹事;會說的得利益,沉默的邊上站;碗內的升級快,碗外的等著辦。」重慶市某學校的彭老師在網上寫到。看來,學校的人事制度,讓不少老師深感「懷才不遇」。

學校是知識分子聚集的地方,人才濟濟,然而領導職位有限,大多數人只能在平淡中度過自己的工作生涯。很多教師在走過激情之後,就平靜了,衰老了,成了撞鐘的和尚;有些則選擇走出了教育,去實現新的人生輝煌。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憑藉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和忍耐,奮鬥出了個人的燦爛,但大多數人只是在平淡中度過了。

鎮痛劑: 教師這一職業可能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但在一方三尺講台上,在平淡的生活中,老師卻是最能收穫感動與欣喜的一個職業。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日子,固然平淡,但卻見證著班上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相信只要用心,就能發現這份職業中美好的一面。

四、應試教育——令人窒息的機械遊戲應試教育、素質教育之爭,已經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了,老師們也在這兩者之間「遊走」、「掙扎」。

看看一位語文老師的自白吧:「雖然我很不贊同老教師死搬硬套毫無創意的教法,但他們的做法很容易使學生得高分。我也亦步亦趨,夯實學生所謂的基礎。那時學校還沒有複印機。學生的測試題都靠老師刻蠟紙。為了保證學生的升學成績,我像老教師那樣沒日沒夜地找呀刻呀。學生做完,我講解,再找再刻。初三一年,就是這樣簡單機械地重複。令我奇怪的是,雖然我不近人情,無視學生的感受,只是反覆講解題技巧,根本沒有什麼語文課的味道。學生對我的印象卻出奇的好,家長也認為他們的孩子碰到了認真負責的老師。在學生和家長的讚譽聲中,我不負眾望,語文升學成績取得了全地區第二名。捧著獎狀和獎金,我心裡不是滋味,莫名的悲哀!」

應試教育制度下,老師也深受其害:各級領導要看學校的成績。學習成績高了,一好遮百丑;學習成績低了,老師的一切努力也就付之東流。

鎮痛劑: 「分、分,學生的命根」,在現今中國應試教育仍佔主流的情況下,很多老師對素質教育深感無力,同時自身又疲憊不堪。面對這種情況,作為老師雖然不能從本質上改變,但是,優秀的教師還是完全可以通過一些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個性解放,緩解學生的應試壓力,讓學生在收穫成績之餘,也能夠得到快樂、自由及全面健康的發展。

五、地位不高——高帽子下的辛酸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的園丁,吐絲的春蠶,淚乾的蠟燭……但在這些「高帽」下生活著的老師們卻面臨著地位的尷尬。

老師做著社會上最基礎培育人才的工作,待遇卻難以保障。據報道,很多教師的基本工資不高:小學教師3000元,初中教師3500元,高中教師4200元,大專教師4800元,大學教師5500元。對現在的大多數老師來說,學校任教的收入,根本不夠用。更何況,在農村地區,教師的待遇較之市區又拉開了一大段差距。

鎮痛劑: 還是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物質生活不僅是教師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而且對教師的工作情緒有重大影響。對此,較直接的解決辦法是加大對教師待遇投入力度,在經濟上對他們的工作予以肯定。這有利於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認可他們的勞動,提高教師對自己職業的熱情和滿意程度。同時社會、媒體也需要對教師有更加公正、客觀的認識,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待辛勤奮鬥在一線上的老師們,不能因為一兩個人的問題就對所有老師持有偏見。

六、工作繁重——不能說出的辛苦廣東省教育工會曾對全省19所高校近萬人的健康狀況抽樣調查,結果表明,高校教師只有約10%處於基本健康狀態,約20%處於各種疾病狀態,在剩下70%屬亞健康狀態的人群中,又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屬重度亞健康,即處於疾病的邊緣狀態。

現實中常聽有人說,老師不就是那麼幾節課,每年有兩個大假期,多麼清閑啊!其實,這恰恰是他們對老師工作的不理解,他們不懂得幾節課的背後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備課,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批改作業,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研究學生,老師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師心上的工作是沒有時間限制的。

老師的勞累不僅集中在教學工作上,還體現在心理的沉重負擔上,這種工作的無形延續讓老師全天侯工作,這是其他任何一個職業所不具備的。

鎮痛劑: 就在去年10月,寧波外事學校給每位教師每月1天帶薪休假的「疲勞假」引起了熱議,不少人對這項規定紛紛點贊。儘管「疲勞假」並沒有普及,但至少這告訴我們教師工作的高壓已經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老師減壓,不僅僅要依靠外部環境的支持,更重要的還是自身的調節。在生活中注意自身的健康狀態,同時也要放平心態,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面對繁重的工作,也要學會如何為自己減壓、放鬆。

七、事業前途——平淡中的無奈「班主任的工作說起來真的很忙,壓力很大。」毛老師給記者說了她每天的工作流程,早晨7點前就要到校監督學生早讀,檢查出勤、衛生等,中午還要監督學生午休,除去自己所任教的語文課,其餘的課餘時間全部花在了班主任工作上。毛老師的生活就在日復一日的重複中度過了。

每個剛剛走上講台的教師都曾經有一番壯志宏圖。有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校領導,有的想通過自己的拼搏成為一代名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許多人雄心沒有了,壯志消失了,對事業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無奈的工作著。

鎮痛劑:有這麼一句話:「站上講台的教師,是合格教師;站穩講台的教師,是骨幹教師;站好講台的教師,是專家型教師。」其實老師們不妨換一種角度來看待教學生涯。儘管老師這份職業可能會相對平淡,但在這份平淡中其實也是可以做出一番成績的。

全身心投入教學,將孩子們培養成才,相信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們也能夠受益匪淺、成就感滿滿,相信老師們在自己桃李滿天下之時,平淡也會轉化成為一份快樂。

八、社會關係——善良者的煩惱「我們交際圈很窄,除了學生就是家長,平時在學校上課,晚上備課,周末家訪。」語文教師情兒和身邊同事吐槽說,找對象並不像大家說的那麼容易,她所在學校有約40名年輕教師,其中單身教師佔一半,為了儘快脫光他們於2013年光棍節組建一個「幸福的起航」QQ群,一起朝著幸福出發!雖然這是一個愛情故事,但是不難看出,老師們的生活圈子真的很窄。

但在現代社會裡,人際關係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為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師則只能在關係網中望洋興嘆了。而作為長期生活在校園中的一個群體,老師們往往發現校園畢竟不同於社會,難免產生一種脫離社會的無力感。

鎮痛劑: 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們要善於調節心理狀態,增強自身的角色適應能力。在發展各種人際關係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多變的,需要不斷轉換。教師應該樂於合群,積极參加學校、教研室或學生的集體活動,與學生、同事、領導和家長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協調的人際關係。同時也應該多參加社會活動,不要把自己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同時也應當豐富自身的業餘生活、積極的接觸學校外的世界。

九、工作調動——實在太難「俗話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我看現在的調動比蜀道難多了,我在一山區當教師快十年了,屢次跟教育局提出調動,他們的都不予理睬。」一位老師在貼吧里抱怨道。工作調動大多由領導決定,對於普通老師來說,想要換個環境,簡直「難於上青天」。

不管是從人性的角度講,還是從現實生活角度講,教師都應該做適當地調動交流。畢竟一個人在一個地方、一個環境里呆久了,必然會產生一種惰性,會失去進取心。

然而,當前教師的調動仍沒有一個成熟的機制來制約和監督。在個別地方,教師的調動是在拼關係,領導的親朋好友們憑領導關係就可以調到自己想去的地方。不公平、不透明,傷害了很多教師的積極性。

鎮痛劑: 近年來,教師「輪崗」在各地均已開展開來,這一方面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公平,另外也有利於老師們流動起來。 當然,僅僅是這樣還是不夠的,由於缺乏統一的調動標準,在老師的調動方面存在著不少隱患。教師交流輪崗應當建立更加細緻明確的標準,讓教師的流動透明起來。

十、績效工資——渴望公正2013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飛利浦·阿特巴赫曾調查過全球老師工資的「家底」。根據調查,加拿大排名全球第一,該國老師新聘時的初級工資、平均工資以及最高工資均列全球首位,分別達到5733、7196和9485美元。而中國位居榜單倒數第三名,平均工資僅為720美元。中國老師的整體工資水平實在一般。

《教師法》規定,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課程),許多地方也實現了,但究竟用什麼標準來評判、發放績效工資?怎樣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只有校長、局長說了算。

雖然教育部規定校長不得高於一線教師的1.5倍,但實際上,相當多的學校的全體領導的平均水平都要高出一般教師的4倍左右。

鎮痛劑: 教師的工資改革,一直是改革的焦點話題。有報道說中國大學老師的工資全球排名墊底,不僅跟歐美沒法比,甚至還輸給了非洲兄弟;青年教師的工資更是偏低;而中小學老師因工資太低而跳槽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工資的發放再有失公正,相信一定會傷了老師們的心。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加緊制定相關方案、學校秉持著公正的態度發放教師工資。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致全市教師的慰問信
教師的幸福
【名家動態】韓忠玉:校長要幫年輕教師六年過「兩大關」:三年教材關、三年教法關

TAG:教師 | 煩惱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