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自己,也是放過自己

放下自己,也是放過自己

19 人贊了文章

總有人問,「別人都說我情商很低,我該做些什麼來改變自己呢?」,朋友們,你是如何理解情商的呢?

拋開心理學概念,大家的理解可能是:知己知彼言行有度、待人接物有禮有節、說話表達準確精妙、情緒穩定性格討喜等。

總之,十八般武藝樣樣皆通。

可是,再多的武藝和招式,我們都要練好基本功,是嗎?今天,我只說一點。

給大家講一個前段時間在某培訓聽到的故事:

某村支書分享了他們村發生的一件事:村裡整體規劃要砍伐河灘地的樹木,會給予村民補償。村民A知道後在背地裡破口大罵:「當年爺栽樹的時候,你們這幫孫子在哪裡,現在樹長大了,孫子們要來收了。」 話傳到了村支書這裡,該如何處理呢?

有人建議找一個和A說得上話的人做中間調停。這位村支書卻不一樣,她帶上另外一位村領導,直接拎著一瓶酒去了A家,進門就喊:「爺在家嗎?孫子們找你喝酒來了。」

這一招不要緊,弄的村民A滿臉通紅,連連說「我真不是罵你們,不是這個意思」,後來,問題順勢而解。

看似簡單的一個舉動,卻透露出這位村支書的內心:真正放下自己

面對這樣的事,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把村民放在敵對的位置,劍拔弩張。因為他開罵了,所以他就是敵對勢力了。再者,面對別人的辱罵,很多人會馬上火冒三丈,因為我們總是太容易把他人的行為解讀為「和我過不去」、「他是針對我」。卻忽略了,他的情緒不過是他自己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與村領導是張三還是李四關係不大,所以他罵的不是「你」這個人,而是「村領導」這個概念。

在此,我特別想指出一點,很多時候,人們的負面情緒是本能反應,比如,村民沒有思想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面對「樹木要被砍伐」,會有一種失控感,進而就會產生負面情緒,甚至與補償是否合理都沒有關係。

如果一個人面對挫折,動輒把問題上升為「他和我過不去」,被別人的情緒感染,然後把自己牽扯其中,這真是庸人自擾。要想在情緒化的人面前保持自己的理性,化干戈為玉帛,就要允許別人的情緒,同時不為別人的情緒擔責。

這正是這位村支書能夠主動溝通的前提:不為別人的情緒擔責

而不為別人情緒擔責,並非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就要做到不在別人的情緒和自己之間建立因果關係

比如,多數人會本能地這麼思考問題:

因為我們要砍伐樹木,所以他生氣,那麼,他就是對我們生氣。

事實是:樹木要被砍伐,村民A生氣,因為他需要對自己財產的掌控感(只要村領導在溝通中讓村民這種感覺得到滿足,事情的處理就變得簡單)。

所以,面對問題,第一要義就是不要輕易建立情緒和事情的因果關係,更不要把事情上升到對人的評價

這不僅是保持情緒穩定的基礎,也是保持內心強大的要義。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內心強大,內心強大不是萬箭穿心還一笑置之(比如,你們都傷害我吧,我不在乎),心都被打成篩子了,還咋強大。

能讓箭傷不到自己就足夠強大了(比如,這些箭根本不是射向我的,與我無關),也就是說,學會就事論事,不把他人的言語和行為上升為對自己的攻擊和評價。

當看到別人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馬上就覺得與自己有關,就很難不深陷其中。反之,意識到別人對你釋放的壞情緒只是他自己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並非針對你,即:不要自戀地以為你是一切問題的開始,也是一切問題解決的關鍵,如此,才不會輕易把別人的情緒和自己掛鉤,不為自己辯解,不對他人憤怒。才能就事論事,保持理性客觀,這不正是情緒穩定的目標嗎?

如此,我們才可以達成情商的基本功之一:放下自己,看見他人。

放下自己的過程,同時也是放過自己的過程

試想,如果村支書輕易把村民的行為和自己建立關係,就會覺得村民A在罵自己,在阻礙自己推行工作,是和自己過不去,這不是引火燒身,主動招引箭頭嗎?

所以,放下自己的第一步就是不要把自己放在問題的焦點上。比如,樹木砍伐問題,村領導不是焦點。

我總說,你沒那麼重要,以至於別人都和你過不去;你也沒那麼厲害,以至於你隨便一個言行就讓別人憤怒。你還操控不了別人的情緒。

只有放下自己,才能卸下防禦,不盯著自己,才能看見別人,看見別人的需要。


推薦閱讀:

你還真以為你學會了,來講給我聽聽!
能磨鍊出韌性品質的心理學效應:淬火效應
植物也有意識?這項實驗震驚了世界
身邊心理學
快速有效的根除「拖延症」方法是.....

TAG: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