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你的「價值網路」

經營你的「價值網路」

最近我又重讀了一遍克里斯坦森的商學名著《創新者的窘境》,有很多新收穫。

一般的商學書,都是告訴你一個差一點的企業怎麼樣才能變更好。而這本書是告訴你,一個好企業的處境也可能很糟糕,而且企業越好,就越容易失敗。你看,這就有一點悲劇色彩了。有一點不以人力為轉移的宿命的味道了。

昨天我們說的是導致這個現象的內部因素:企業文化。今天我們再來說說導致這個現象的外部因素。《創新者的窘境》提醒我們注意,企業真正的外部生存環境,其實不是什麼國家、市場、消費者、投資者等等,而是啥?是價值網路,就是你跟誰在一起,穩定得產出價值。

比如說,一部手機生產廠家,它的價值網路就是由液晶屏、晶元、攝像頭、外殼等等很多個零部件供應商,還有設計、軟體、營銷等等外部組織,一起構成的一個非常複雜的網路。這個網路里的企業,雖然都是各自獨立的,但是他們之間往往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比如有人就說,諾基亞的失敗,不能只在它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看到功能手機整個價值網路的衰落和智能手機價值網路的崛起,這一個此消彼長對它的致命影響。

再比如說我們得到App,知識服務這個行業能被開創出來,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因為有了移動支付,這一個變數帶來了整個價值網路的崛起。

所以,一家企業,好也罷,壞也罷,不能只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看價值網路的變化。

那為什麼說一家公司越好越危險呢?道理很簡單啊。好企業,和它的價值網路結合得非常緊密啊。價值網路一出問題,結合得越緊密的企業就越難掉頭啊。那你可能會說,為什麼這些好企業不能警惕一點呢?不能提前預判這一點呢?不能提早切換自己的價值網路呢?

這個太難了。原因很多哈。最重要的有兩個原因。

首先,一個企業,總是會傾聽用戶和市場的意見,其實就是我們講的,接受價值網路的反饋。這種意見和反饋,會把企業鎖死在某一個競爭優勢上。因為你在某個方面做得越好,聽到的誇獎就越多,市場給你的訂單也越多嘛,公司就越往那個方向去。

還是以英特爾為例。在PC機時代的價值網路中,對電腦晶元的要求是速度快。這一局誰贏了?英特爾。英特爾贏得也很不容易啊。他們甚至還為此發明了一個詞:摩爾定律。每過2年,晶元速度翻一倍。這個詞是英特爾發明的,英特爾也用自己的努力實現了這個詞,贏得了市場成功和公眾的讚譽。

但是,這個詞也把英特爾的戰車鎖在了速度增加這條跑道上。它的晶元速度越來越快,在英特爾,快幾乎就是好。

但是,到了智能手機時代呢,雖然對晶元速度也有要求,對便攜性的要求更高,所以體積、耗電量成了更重要的指標。英特爾仍然有能力做出速度最快的晶元,但如果綜合體積、耗電量等指標,英特爾的晶元就不如高通的晶元了。這個大的行業急轉彎,英特爾就跟不上了。

你看,這就是那個宿命:追求現在的優勢越成功,抓住未來的可能性就越小。

這是好企業難掉頭的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也很尷尬:小市場剛開始養活不了大企業。

你想啊。企業大,營收也就大,比如吧:一年利潤一個億。那它下一年要想增長10%,就要新增利潤一千萬,所以企業上上下下在找的是那種新增利潤一千萬的機會。

而某個新的市場機會剛剛出現的時候,規模肯定很小啊,每年根本不可能提供一千萬的利潤。那這個機會,就會被這家大企業視而不見。如果大企業放棄原有的市場,也就是跳出原有的價值網路,加入新的價值網路,營收和利潤會受到很大影響。很少有企業管理人員能下這樣大的決心。

聽到這兒,你明白了,克里斯坦森的《創新者的窘境》看似指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商業現象。但其實這個現象一直都有,只不過,原來人類商業環境的變化比較慢,一個公司的興衰要經歷幾十上百年的時間尺度,這個效應並不顯著。

而現在,產業變遷在10年甚至幾年的時間內,就滄海桑田了。就像我們剛才講的那個現象,小市場養活不了大企業。但是如果一個小市場能夠短時間劇烈地膨脹成大市場呢?反過來,你現在看到的大市場又有可能迅速衰減成小市場呢?這就讓企業的決策特別困難。眼下的利益不能不要,未來的演化又看不清楚。那讓企業怎麼選擇呢?

對大企業來說,這個困難就尤其嚴重。就像一條大鯨魚,以它的體量,它只能找一片大海待著。但是在大海可能迅速縮減成池塘,池塘又能迅速擴張為大海的時代,鯨魚能怎麼辦?

更要命的是,就算這些大企業對未來趨勢判斷准了,知道哪片小池塘將來能夠擴張為大海,它還是很難過得去。為啥?就是因為我們今天講的主題:價值網路。也就是它的周邊條件、上下游的合作夥伴、現實的利益、存量資產、員工的隊伍、已經打造成型的心智模式、企業文化,所有這些價值網路都像一片水域困住一隻鯨魚那樣,讓一家大企業很難擺脫。

那你說怎麼辦?常見的辦法的是通過收購、投資、或者孵化內部團隊,在這家企業的體內或者周邊長出一家新企業,這個新企業是生存在別的價值網路里的,這就留下了一顆未來的種子,以備不測,一旦它真的長大了,可以作為這家企業未來的逃生艙。

但是,我這次重讀《創新者的窘境》,我倒是想到了另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在經營自己的價值網路的時候,有意在裡面留住一個可以穿越時間的要素。

曾經舉過一個例子。

這家公司就是可口可樂。可口可樂的價值網路,除了供應商、銷售渠道之外,就有一個特別珍貴的東西,就是它的口味。更準確地說,是消費者對可口可樂口味的認可。

所以,你一定聽說過那個著名的事件,可口可樂曾經改過一次口味,但是消費者堅決不答應,逼迫它只好又改了回來。這個事件說明什麼?說明口味已經不是可口可樂的,它已經屬於社會,屬於消費者,不是公司想改就改的。

看起來這讓企業很被動,但是站在價值網路的角度理解,這是一個天大的好事。因為口味已經脫離企業本身,成為它價值網路的重要節點。口味的偏好是可以穿越時間的,所以可口可樂作為一家既沒有技術,也不怎麼搞產品創新的企業,反而可以不受市場環境變化的制約,一直紅火到現在。

無論一個公司還是一個人,從長時間尺度來看,價值不取決於它自己,而是取決於它的價值網路。一個人的人際網路里應該有幾個貴人,就是可以穿越波動周期,長期保持高價值的朋友,在人生關鍵時刻會讓我們受益無窮。企業其實也一樣,要想穿越波動,關鍵是你的價值網路裡面有沒有這個要素,企業的命裡面有沒有這個「貴人」呢?

好,這個話題我們就聊到這裡。明天見。


推薦閱讀:

做好知識管理,提高個人價值

TAG:個人價值 | 個人發展 |